分享

酱香型白酒知识

 采桦 2016-07-16


(一)酱香型白酒的起源        据现有史料查证,酱香型白酒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西汉武帝时期,当时俗称枸酱香型白酒。《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刘彻使臣唐蒙出使南越,于南越王宴间尝到了鳛部产的枸酱香型白酒,独特的口感令人惊叹。为取悦汉武帝,唐蒙特地绕道鳛部一带,取枸酱香型白酒献给武帝。武帝饮后,大赞甘美之,故有唐蒙饮枸酱而使西域之说。到公元前130年,唐蒙奉旨赴夜郎,由于枸酱香型白酒的缘故,竟改道出符关(今四川省合江县南),沿赤水河而上奔鳛部而来。清仁怀诗人陈晋熙有诗为证:尤物移人付酒怀,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鳛部来。清代大诗人郑珍也有橡蚕不自乌江渡,枸酱还从鳛部来的诗句,都证实了早在汉朝以前,仁怀已盛产美酒。



(二)酱香型白酒的产地

茅台镇        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镇的最为甘洌。茅台镇为黔北名镇,酒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茅台镇美酒得以名扬中外,缘于其独特的小气候及地质结构:年平均气温16.3,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无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平均海拔高度880米,地处大娄山脉河谷地带,蕴涵丰富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群,这一切造就了一个神奇的美酒之域。



 赤水河      茅台镇酿酒取源赤水河,河水甘甜可口,由此酿出的酒尤为甘美。赤水河因水色赤黄而得名,是历代酿酒技师口口相传的美酒之河,也是我国有史记载最早的酿酒之地,清代诗人曾有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的咏句。



(三)酱香型白酒的原料        茅台镇酿酒原料为一种独有的糯性高粱,俗称红缨子,其与其它高粱不同,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单宁含量2%2.5%,截面呈玻璃质地状,适于酱香型白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可保存其最佳营养价值。经古法酿制发酵,形成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酿出地道酱香美酒。



(四)酱香型白酒的工艺        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茅台镇酿酒形成了季节性生产、高温酿造、长年贮藏的独特工艺。以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取酒工艺为基石,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酒浆正好吸纳四季之灵气。此后酒浆再按轮次、酒精浓度、典型体、生产日期的不同进行分类,装入酒坛长年贮藏,在漫长而神秘的生物反应过程中,各种有益的微生物尽数罗置于酒中,酿成地道酱香美酒。


(五)酱香型白酒三大保健特性

 不上头    酱香型白酒蒸馏时接酒温度高达40以上,比其它酒接酒时的温度高达近一倍,高温下易挥发物质自然挥发掉得多,并且酱香型白酒需经过三年以上的贮存,贮存损失高达2%以上,易挥发物质再次被挥发掉了很大一部分,因此酒体中保存的易挥发物质少,自然对人体的刺激少,有益于健康。


酸度高        酱香型白酒的酸度是其它酒的35倍,而且主要以乙酸和乳酸为主。根据中医理论,酸主脾胃、保肝、能软化血管。西医也认可,食酸有利于健康。道教和佛教也很重视酸的养生功能。


 酚类化合物多        酱香型白酒的酚类化合物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趋向于选择干红葡萄酒,原因在于干红葡萄酒含有较多的酚类化合物,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酱香型白酒中酚类化合物是其它名优白酒的34倍,可见酱香型白酒与干红葡萄酒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