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看不知道!这四国名字都是中国取的 沿用至今(7)

 指禅李的收藏 2016-07-16

  各地的商船为新加坡贸易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他们将中国的丝绸、锦缎和茶叶运到新加坡,销售给欧洲的私营商人,然后将来自印度的商品带回中国。新加坡河上的驳船码头和中国城(牛车水)已成为东南亚商船贸易活动的中心及全世界的贸易集散地。

  新加坡开埠后不久,华人先辈便在俗称“山仔顶”(朱烈街)、吻基(驳船码头)或称“十八溪墘”、“十八间后”(沙球捞路)、“猪仔场”(克拉码头)、“水仙门”(谐街)、“皇家山脚”(里峇峇利路)、“大老爷宫头”(指位于菲立街的粤海清庙),以及大坡二马路的“新巴刹”(马真街)等地开设胡椒、甘蜜等土产店。

  这些地区既成为商业活动中心,也成了昔日华人聚居的地方。19世纪初、中期,华人在当地成为经济开发的奠基者和先锋力量,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同时社会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有些华人还受到殖民当局和当地苏丹、天猛公的倚重,于后涉足于政坛,成为华人社会合法的领导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