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展】一文读懂:怎么预防CRT无应答?

 doudou0427 2016-07-17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处理心脏不同步非常有效的方法,虽然临床应用已经二十多年,但仍有约30%的患者对CRT无应答,无应答的比例依据定义和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导致无应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植入前、植入过程中和植入后的多种因素。另外,由于无应答的定义并不统一,而且目前的技术有限,也导致解决该问题的进展十分缓慢。近日,《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一篇综述,对如何避免CRT无应答进行了总结。


预防CRT无应答的方法主要包括合理选择患者,优化起搏部位、装置程控和心衰管理,进行远程监测(RM),管理可能会干扰疗效的相关因素。预防、识别和管理无应答的关键策略,详见表1。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终点不同,无应答率差异大

对照试验和大型观察性研究数据显示,当用功能改变作为终点时,无应答率通常最低。心室重构作为终点时,无应答率为30%~45%。事件和复合事件作为终点时为中间结果,但各研究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图1)。



图1. CRT无应答率与CRT对照试验和大型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相关,每个竖条代表一项研究。蓝色代表终点为事件,红色代表终点为心室重构,绿色代表终点为功能和生活质量,紫色代表终点为复合终点。


CRT适应证,欧美指南一致

指南指出,CRT可以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宽QRS波的症状性心衰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指南还指出,QRS波形态是反映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欧洲和美国指南对于CRT适应证的建议和分级几乎一致(表2)。需注意,QRS间期<120 ms的患者,不适合CRT。




可以预测CRT反应性的因素

许多临床和超声心动图变量可以预测CRT植入后的预后或反应性,如缺血性病因、男性、NYHA心功能Ⅳ级、重度二尖瓣返流(MR)、显著左心房扩张、短心室间机械延迟(IVMD),与预后较差有关。但是,由于其中大部分变量不是CRT反应性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对于患者选择的帮助十分有限(图2)。



图2. 影响窦性心律患者CRT反应性的因素。


新的左心室四极电极疗效更好

由于患者间的冠状静脉窦(CS)解剖结构和心脏激动顺序有显著差异,因此,最佳左心室起搏部位各异。一般来讲,起搏部位应避免心尖部,在某些情况下,首选侧壁或后侧壁。目前,新的左心室四极电极已经用于临床,让医生有了更多的起搏配置疗法(图3)。随机试验显示,这些电极显著降低了围术期和植入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整体治疗效果。



图3. 正位胸片视图显示,将导线头端固定在远端的左心室四极电极,稳定性更好。


QRS波宽与CRT反应性相关

优化程控或重新安放装置是预防无应答最简单的手段,最终目标是100%双心室起搏。这一比例通常由装置进行测量,但是其中约50%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融合波和伪融合波,极大影响了计数。24小时动态或运动心电图检查,可以证实连续的双心室夺获。此外,分析体表心电图起搏QRS波的时间和形态,对于评估电同步状况也很重要。经连续观察发现,缩短起搏QRS波宽与CRT的最佳反应相关。CRT有效时,V1导联几乎总会出现高R波(图4)。



图4. (A)CRT超反应患者的典型心电图改变。与CRT前(1)相比,右心室起搏(2)、左心室起搏(3)、双心室起搏(4)导致QRS波显著缩短,同时在V1导联出现了明显的R波。(B)CRT后V1导联R波振幅的相关性变化。


抑制心律失常可防止CRT无应答

房性快速心律失常(ATA)和频繁的室性早搏(VES)是未能再同步化的常见原因,也是导致6个月后1/3无应答的原因。超3万例CRT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11.5%的患者双心室起搏<90%,超过50%由ATA导致,近10%由频繁的VES导致(图5)。因此,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可以有效防止CRT无应答。



图5


总之,预防CRT无应答是改善整体疗效和降低风险获益比的基础。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心衰团队、电生理医生和心脏影像专家的共同努力。


延伸阅读:


CRT适应证,各大指南怎么说?

1. 2012年ACCF/AHA/HRS指南


I类适应证:


· LVEF≤35%,窦性心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QRS≥150 ms,NYHA心功能II~III级或非卧床IV级。


IIa类适应证:


· LVEF≤35%,窦性心律,LBBB,QRS 120~149 ms,NYHA心功能II~III级或非卧床IV级。


· LVEF≤35%,窦性心律,非LBBB,QRS≥150 ms,NYHA心功能III级或非卧床IV级。


· LVEF≤35%,房颤,需心室起搏或符合CRT标准,或者房室结消融/药物治疗后导致近乎100%起搏。


· LVEF≤35%,预期新植入或更换起搏器后起搏比例>40%。


IIb类适应证:


· LVEF≤35%,窦性心律,LBBB,QRS≥150 ms,NYHA心功能I级的缺血性心衰患者。


· LVEF≤35%,窦性心律,非LBBB,QRS 120~149 ms,NYHA心功能III~IV级。


· LVEF≤35%,窦性心律,非LBBB且QRS≥150 ms,NYHA心功能II级。


III类适应证:


· NYHA心功能I~II级,非LBBB,QRS<150 ms。


· 因合并症或其他原因导致预期寿命不足1年者。


2. 2013年ESC/EHRA指南


I类适应证:


· LVEF≤35%,窦性心律,LBBB,QRS>150 ms,NYHA心功能II~III级或非卧床IV级。


· LVEF≤35%,窦性心律,LBBB,QRS 120~150 ms,NYHA心功能II~III级或非卧床IV级。


· 已植入常规起搏器或ICD,LVEF≤35%,NYHA心功能II~III级或非卧床IV级,高度心室起搏依赖,有CRTP/D指征。


IIa类适应证:


· LVEF≤35%,窦性心律,非LBBB,QRS>150 ms,NYHA心功能II~III级或非卧床IV级。


· 房颤:药物控制心室率保证100%起搏,若不完全则房室结消融,NYHA心功能III级或非卧床IV级,LVEF≤35%,QRS≥120 ms;心室率难以控制,消融房室结后,LVEF降低。


· LVEF降低,高度心室起搏依赖的心衰患者。


IIb类适应证:


· LVEF≤35%,非LBBB,QRS 120~150 ms,NYHA心功能II~III级或非卧床IV级。


III类适应证:


· QRS<120 ms的慢性心衰患者。


3. 2013年中国指南


I类适应证:


· LVEF≤35%,窦性心律,LBBB,QRS≥120 ms,NYHA心功能III级或非卧床IV级(证据级别:A)。


· LVEF≤35%,窦性心律,LBBB,QRS≥150 ms,NYHA心功能II级(证据级别:B)。


IIa类适应证:


· LVEF≤35%,窦性心律,LBBB,QRS 120~149 ms,NYHA心功能II级(证据级别:B)。


· LVEF≤35%,窦性心律,非LBBB,QRS≥150 ms,NYHA心功能III~IV级。(证据级别:B)


· LVEF≤35%,房颤:符合CRT植入其他标准;房室结消融后;心室起搏依赖。


· LVEF≤35%,有常规起搏适应证,预期心室起搏比例>40%。


IIa类适应证:


· LVEF≤30%,窦性心律,LBBB,QRS≥150 ms,NYHA心功能I级的缺血性心肌病。


· LVEF≤35%,窦性心律,非LBBB,QRS 120~149 ms,NYHA心功能III~IV级。


· LVEF≤35%,窦性心律,非LBBB,QRS≥150 ms,NYHA心功能II级。


III类适应证:


· 非LBBB,QRS<150 ms,NYHA心功能I~II级。


· 因合并症或其他原因预期寿命不足1年者。


参考资料:


  [1] Avoiding non-responders to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a practical guide. C. Daubert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doi:10.1093/eurheartj/ehw270.


  [2] 2012 ACCF/AHA/HRS Focused Update of the 2008 Guidelines for Device-Based Therapy of Cardiac Rhythm Abnormalities. Tracy et al. JACC Vol. 60, No. 14, 2012.


  [3] 2013 ESC Guidelines on cardiac pacing and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European Heart Journal. doi:10.1093/eurheartj/eht150.


  [4]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建议(2013年修订版).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3年8月第17卷第4期.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李国庆┆ 美编 柴明霞┆制版 郭文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