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市铁底已现 当前行情并非“水牛”

 donghailongwag 2016-07-17
股市铁底已现 当前行情并非“水牛” 
2016-7-6 8:37:00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称,英国脱欧公投以来,上证综指上涨约6%,初步验证了股市铁底已现。市场主流观点是,全球央行放水预期导致全球各类资产普遍上涨。那么这个判断适用于中国吗?

  关于全球风险资产暴跌之后大幅反弹,主流解释是全球央行放水预期。关于避险资产价格上涨,主流解释是英国脱欧事件后续不确定性仍然显著存在、避险情绪高涨,同时叠加全球央行放水预期。

  对于国内资本市场,市场主流也倾向于用与国际相同的逻辑解释,即全球央行放水传导到中国,导致中国央行放水,进而导致股市、债市、商品齐涨。

  我们认为,“中国风险资产”上涨主要因为“中国信心归来”。“中国信心归来”的关键有两个:
  一是外部因素的变化,即英国脱欧、中俄联合声明为各项中国战略推进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逻辑是英国脱欧之后,中英、中欧合作的难度下降,中国的议价能力显著提高,“逆全球化”使中国可能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等战略实现的可能性都在上升,具体请参见6月25日报告《英国脱欧:欧盟的“黑天鹅”,中国的“白天鹅”》。

  二是内部因素的变化,5月9日权威人士发文之后,监管全面收紧,社融大幅下滑,投资和房地产双双下降,但近期我们观察政策层的动作,可以发现政府托底意愿强烈,“宽财政”最为确定,信贷由收紧变为中性可能性较大,但货币政策难以放松。

  我们的逻辑是,6.5%是2020年之前政府稳增长的“铁底”(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2016年6月26日再度重申),除非发生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等特殊情况,中国政府有动力、也有能力实现6.5%的年均GDP增速,只要政府适度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平衡。我们认为,供给侧改革是必要的,但是不应当导致经济无底线下滑;在所有企业都存在悲观预期时,供给侧改革是没法做的,企业想的都是如何减少投资避免损失,而不可能投入资金研发或转型。

  明确了“稳增长”是必须的之后,关键是如何“稳增长”。我们一直认为,单纯通过“宽货币”稳增长是无效的,“宽货币”只有转化为“宽信用”之后,企业才能获得资金,才能起到稳增长的作用。“宽货币、紧信用”的唯一结果是,大量资金堆积到银行体系导致“资产荒”乃至“资产价格泡沫”,而无法进入实体经济;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实际更严重了,过去企业还能拿到高成本的资金,而一旦“宽货币、紧信用”则企业什么资金也拿不到。

  我们认为,政策层对于“严监管”可能继续,因为这符合降低金融系统风险的大方向,但“紧信用”可能出现变化:在“去杠杆”背景下,天量信贷再现的概率较小,但是社融恢复到维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合理水平是必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