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都得從心地下功夫,所謂「心正而後身修」。心態不對了,有貪念、有貪求、有情緒,甚至有傲慢,其實我們在要求他人的時候,心地上也是有傲慢在了,就好像我們比人家高了,人家做得不好,這個要求的態度就容易出來了,所以「心正而後身修」,「正己」下手的地方還在心地上。
而這個心地依什麼標準來端正它?端正自己就是依照經典。那我們得要思考到,我們真正遇到人事境緣的時候,這些經句能不能提得起來?還是自己的慣性、習性做了主?我們常說後悔後悔,都是後面才悔,發了脾氣很懊惱,明明要懲忿,不可以發脾氣,怎麼還是犯了?所以端正自己能夠保持高度的警覺,那讀誦經典就不可以少。讀到很熟悉,遇到境界都可以提起來觀照。
經典的句子很多,念熟了,真的到緊要關頭的時候,經典的智慧之光就會射到我們腦海裡來提醒我們。我有一個朋友她有一個經驗,就是她最嚴重的習氣是喜歡說人家的缺點,但是她也很有心向道,希望能改正自己的習氣,她每天一定把《弟子規》讀誦一遍。結果有一天遇到朋友,那個習慣又上來了,又要跟對方談某某人的缺點,就在那個當下,她的腦海裡就浮現出「人有短,切莫揭」,這句話一出來,把她的嘴巴給封住了。這樣的次數多了以後,以後這句話就時時提得起來了。所以求學問得下苦功夫,這個讀誦、勤學經典不可少,才能有這樣的觀照效果。
恭錄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五十六集) 2012/3/17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56 |
|
来自: 昵称29987688 > 《至境界般若而心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