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

 百花争艳蜂自来 2016-07-17

鱼肉一直被定义为健康的食物,不管是儿童、老人、女性、男人、病人等,大家都提倡他们多吃鱼肉,因为一方面可以补充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抵抗力和健脑,同时不会引起血脂、血糖、血压的升高。

但是你的鱼肉真的吃对了吗?可能你认为健康治病的吃法不仅不能带来好处,还可能导致身体中毒和缩短寿命。下面就和小编一同来了解鱼肉的错误吃法吧!

追求吃活的

在国人的饮食观念中,活的动物肉口感更好、更鲜美,所以不管是鸡鸭鱼肉都希望现宰现杀。其实这种饮食习惯也有弊端的存在。

点击加载图片

任何生长方式所生产出来的鱼,其体内都会有一些毒素,鲜活的食用方法让这些毒素没有排出。正如畜牧肉一般,宰杀过后都需要有排酸的过程,不然口感会很差。

另外,鲜活的食用方法导致鱼肉中的蛋白质没有完全分解,食用之后口感差也吸收不充分。

追求吃活的的另一种方式是生鱼片,生鱼片的危害一直被大家所关注,其最大的危害来自于鱼肉体内的寄生虫,因为水产类食物极容易携带寄生虫,如肝吸虫。其次,因为水环境污染,水产类食物更容易携带细菌、病原体、重金属和其他毒素等。甚至导致人体的中毒的风险提高。

鱼鳃未去除

鱼鳃是鱼的呼吸器官,同时也起到过滤和排泄的作用。大量的寄生虫、水中毒素、微生物、泥沙等都可能聚积这这里。一方面鱼鳃食用起来口感差,影响整道菜的味道。另一方面,鱼鳃中的毒素多,进入人体对健康不利。所以要慎吃,尽量丢弃。

吃死鱼

相对于爱吃鲜活鱼肉的人群来说,一部分人还会购买死鱼,以及一些腌鱼和鱼干等。

点击加载图片

首先,死去的鱼同样很容易含有毒素,因为鱼肉的肉质松散,含水量高,更容易被细菌降解和腐蚀,导致鱼肉变质,产生尸胺等含氮化合物,对人体造成危害。

其次,经过长期腌制的鱼肉中更容易导致胃癌、鼻咽癌等,而且其中含有更多的致癌物——亚硝胺,肉质的营养流失也非常严重。

追求养生吃鱼胆

在中医里鱼胆是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清热解毒、明目、去火等。但是鱼胆极容易引起中毒。鱼胆中的毒素胆盐、氰化物、组胺等,既不容易被酒精破坏也不容易被高温破坏,往往中毒之后会出现恶心、腹泻、呕吐、便秘定,甚至出现昏厥、心律失常、死亡等。

所以,不能听信偏方食用鱼胆,而同时日常烹饪鱼肉时,当鱼胆破损之后要还用大量水冲洗,如果不能得以改善,则丢弃不食用。

点击加载图片

冒险吃有毒的鱼肉

有人说在国人眼中没有不能吃的食物,即使有毒也要冒险尝一下。食用河豚就是游走在美味和危险之间。

冒险食用河豚,如果中毒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出现,进而会发生肢体麻木、呼吸受抑制、心率失常和昏迷等,因为河豚的毒素在人体内代谢比较快,所以极容易在8小时之内引起死亡。

另外,鳕鱼因为营养价值高、口感好而受到欢迎。但是真假鳕鱼却很难辨别。一种国内的油鱼和鳕鱼很像,但却不能食用。因为其中有40%以上蜡酯,这种物质人体是无法吸收的,通常会刺激肠道引起腹泻。这属于一种禁止食用的鱼类。

爱吃鱼丸子

鱼丸子因为口感嫩滑、鲜美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其实爱吃鱼丸子是没有错的,并且其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这只限于自制的鱼丸子。

市面上出售的廉价鱼丸,往往是利用添加剂、淀粉、碎肉等制作而成,味道里鲜美,甚至超过自制鱼丸的口感,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所以这一类丸子又被称为“丸子状添加剂”。

点击加载图片

所以,鱼肉的营养价值虽高,但是错误的食用方法,过分的追求口感,反而对人体有害,导致毒素入体,影响健康和缩短寿命。

结语:鱼肉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煎煮焖炸都可以制作出不同口感的鱼肉。但是,过分的追求鱼肉的口感,崇尚新吃法,反而让鱼肉变成影响健康的有害食物。上文我们介绍了生吃鱼皮、吃鱼胆、吃鱼鳃、河豚、假鳕鱼、假鱼丸对人体的危害,希望通过我们这里的了解,你在日常生活中能避免这些食用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