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领导者都希望有这样下属:就是交代一件事情,然后下属就拿出来了结果。至于中间是如何实现的,从心里认为不是自己所关心的,自己也没有必要考虑,反正是目标结果导向嘛。 并且,还经常拿执行力,以及《加西亚的信》来做范例。如果下属没有实现目标,就可以分析出下属然后就说下属如何如何不行,素质不行,理解不行,不反馈等等。缺一大堆的问题。比如能力不足,反应力差,不注意反馈,素质不够等等。 然后就说,需要招聘什么样的人才能实现目标。之所以没有实现目标,因为没有招聘到合适的人,等等。 首先,团队根据发展,根据行业深入的需要,以及岗位深入的需要,确实是需要不断的增加人才的。也要想办法尽快吸纳人才,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培训现有人员与招聘新人员,两个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即培训人员与招聘人员,二者都要同时进展。而非是以一个没有实现,而放弃另一个的正常进展,以及尤其需要增强对培训深入的认识,并且是培训的实践深入。 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 但是,我们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就是非此即彼,以及以别人或其他目标的没有实现,来为自己没有实现目标,或者自己懒惰实现目标,而找理由,以及由此带来内心的抱怨。 再回到上面问题,譬如以设计目标的延误为例: 是由于招聘未落实而造成的工作延误?以及由于现有人员能力不足造成的工作延误?还是由于培训审核不够造成工作延误? 如果分析起来,三种因素都有。但是,以目前现有设计延误,主要是二,三的原因。而非是第一项的原因。 那么,解决的方法,当然是三者都要改进提高。即:一,加大招聘力度,改进招聘方法,以便长远规划。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能力和进行方法指导。三,及时审核,针对性审核。根据不同设计人员能力性格等特点,进行针对性审核,并做出指导。 而非是非因计因,即以第一项未落实,而说第三项所以未落实。或者,同样以第一项未招聘到人,而不进行第二项之培训的深入。 此方面的误区,都是缺乏理性辩证分析的表现。 有的领导者可能会说:我如果深入的那么细,我哪有那么多精力? 须知,心在哪里,时间就在哪里。思维方式决定时间,时间从来不是问题! 此外,什么是细,什么是粗,什么时候需要细,什么时候需要粗,也要冷静分析。而非是认为做了管理者,或者有了一个管理者的名,自己就不屑于去做细致的工作。五到工作法,不是仅仅给员工用的。想到,首先管理者要先做到。 管理者,尤其是中层管理者,如果以为管理就是发号施令,从内心排斥和不屑深入细致的实践,没有不断地深入学习信念,那将是团队的灾难。对自己来说,也将是空中楼阁。 最后,我们来分析结果管理和过程管理。 即,我们是要过程管理还是要结果管理? 还是上面的分析。二者并不矛盾,不是非此即彼,二者都需要。具体应用中,要具体分析,即每面对不同的对象,都要结合实践做具体分析,并且,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而非是一成不变。更不是照搬照抄。华为的东西也要分析,并且,更要分析。 但是,宁信书,不如无书!学习什么,都是要结合自己的实践去动脑筋分析,切忌简单照搬。或者是自己拍脑门,先下结论,然后找素材找理由! 细分具体来说:对于已经成熟总结的,并且已经总结出流程的,已经初步纳入轨道的,人员技能也基本可以实现的,当然要采用结果管理。 即人员技能和工作流程两方面都具备的情况下,当然要用结果管理为主。就可以直接纳入计划部考核。但是,不是不要过程管理。我们气候室项目就是例子。 但是,如果有其中有一项不具备,无论是工作流程,还是人员技能不还不满足。那么,就要首先启动过程管理。我们年初在南方的一个项目,从设计排兵,到施工布阵,一开始都是经验式的主观结果管理,待实施起来才发现问题,然后只好是添油战术。 这样的教训,在前几年河南项目同样存在。有行业经验缺乏的原因。但是,与管理层自我内心信念的软弱,以及性格的懒惰,以及缺乏使命感,以及不注重概念技能学习的提高,也是有直接关系的。 细分起来,对外协施工的管理,河南项目是不是一开始是结果管理?认为有工程款把控就行了。结果在实践中给我们上了很重的一堂课。这是我们需要好好体会和反思的地方。 但是,过程管理不是不要考核,可以用过程考核的方式。待工作流程,以及人员技能达到后,再进入结果管理为主。 实际具体实践中,在具体考核实践中,同样也要综合分析,是用结果考核方式,还是用过程考核方式。这个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进一步总结提高! 实际上,结果管理是从过程管理而来的。结果管理不是一下子就有的。因为,管理者只有对整个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总结,才会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结果管理和考核。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结果管理和由此的考核,也是需要进一步优化提高的,而非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从长远来说,从人生发展角度来说,根本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东西。都是变化的,无常。只要地球还转,那么,世界就在变。世界在变,我们所处的国家环境,行业等就一直在变。外界一直在变,我们随着外界就需要永远去变。这个变就是学习!而学习就是要勤,就不能懒惰。 所以,进行过程管理,管理者首先要有学习的精神和态度,并且要有深入学习的精神和态度。 当然具体深入多少,要结合管理实践,即根据过程管理中的总结而定,而非是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此外,广义来说,对于成长性的团队或者团队规模还不是很大。过程管理往往是比结果管理更有效。过程管理往往适应规模还比较小的团队。 因为以团队规模虽然小,通过过程管理可以实现高效的运行和执行,并且根据具体的实践及时的调整策略和方法,从而快速的实现目标。而非是将大企业,譬如华为这样体量的管理模式照搬,当然华为的精神是可以是应当学习。 南无阿弥陀佛 |
|
来自: 天地人和jingmi >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