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谈古砖的收藏

 今生再约 2016-07-17
谈古砖的收藏
绍兴顾海清
砖的本字为“甎”,尚有“甓”、“塼”等古名。有关砖的记载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过。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制造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出土的砖见于西周的陕西扶风周原遗址。古砖上的文字和画像最早出现在战国晚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丰富多彩的砖文、画像不但为历史、考古、古文字及书法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而且为我们了解古代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感性的材料,是与甲骨文、金文、石刻文字、玺印文字同等的铭刻数据。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随着地方建设规模化、城镇化的进程,不少农村拆迁、山地开发,乡间民房、残莹地表多有古砖重见天日。我们常见到许多精美的古砖被砌入农家茅舍、猪圈,在建筑工地里也常有连同堆填料一起平整土地,在古玩市场里残砖破瓦被店家弃之角落,价格低廉而无人问津。笔者作为金石文化爱好者,日常访及古玩店铺、地摊早市,以私人藏玩方式,收集整理散存于民间的传世古砖。
绍兴人文荟萃,作为书法之乡,历代多书画雅士、金石大家早有藏砖、玩砖之先例。明书画大师徐渭、清金石大家赵之谦、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吴隐、大文豪鲁迅及周作人等,均重视碑刻砖甓研究,编辑砖铭书籍,取得过卓越的成就。(图一)
每类收藏品有了一定的社会认可度和藏家的参与面后,就面临了一个怎么藏、怎么玩的问题。以下仅以个人几年藏砖经历,谈谈玩砖之体验,权作抛砖引玉。
一、收集整理。
古砖作为金石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很早就被金石学家们发现和研究。南宋洪适《隶续》已著录有东汉建初、永初的砖文。而对古砖的收藏与专题研究则开始于清代中晚期,这一时期一直到清末民国出现了大量专门著录砖文的书籍,如邹安《广仓砖录》、吕佺孙《百砖考》、冯登府《浙江砖录》、黄瑞《台州砖录》、孙诒让《温州古甓记》、吴廷康《慕陶轩古砖图录》、罗振玉《高昌砖录》等。绍兴清晚期金石家吴隐把个人藏砖百余种拓片辑录成《遁庵砖录》(图1);特别是鲁迅先生于1924年曾筹划编辑《越中砖录》,但终因仅收集到二十余枚砖铭而改著《俟堂砖文杂集》(图2),1956年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出版。
近年来,国内首家古砖收藏专业团体会稽甓社在绍兴
市文物局的指导下结社于越中,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聚集同人,收藏考订,为抢救会稽古砖文字遗存不遗余力。先后出版了《古甓新辉》、《会稽甓萃》砖铭专辑(图3),现正着手《绍兴古砖全集》的编撰启动工作,拟收录绍兴地区兼及浙东区域砖铭藏品2000余种,以续鲁迅先生之遗愿。
二、保护修缮。
古砖虽然民间散存量大,文物等级低下,但作为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的实物资料,自有其不可损失的价值。古砖又多脆弱残损,一砖入藏,我等藏友当珍惜之,细心呵护。根据经年收藏心得,今介绍同好探讨共嚮,具体操作如下:
1、喷洗、细剔,忌刷。
古砖收藏除了砖体本身材料外,主要是模印在砖侧的铭文和画像,笔者常在市肆看到一块好砖被刷子清洗得表皮尽失、字口平糊,让见者痛心不已。对残存砖面的泥土污物,可以先晾干,再用浇花喷壶清洗,然后用牙签等工具细心剔除残存字口的泥土,最后用水冲洗干净精心保存。对表皮酥软的的还可以用封蜡、擦桐油等方法加固,以减少其在拓片赏玩时的损伤。
2、残断拼接,修旧如原。
对一些残断砖坯可以进行胶水拼接,在接之前要先清理干净断处残泥,使得接缝紧密。古砖的修补,笔者认为应以修旧如原为原则,反对一些补字、刻字的手法,保持古物的真实面貌。
三、艺术展览。
为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金石文化,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古砖文化,近年来得绍兴市政府的支持,在绍兴藏友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多次成功举办以古砖为主题的特色展览。2011年12月首次古砖铭题跋展览《古甓新辉》在绍兴博物馆成功举办;2012年3月《会稽甓萃》展览纳入第28届中国国际兰亭书法节节会内容,在书法节期间还隆重举行了首次“会稽甓萃”古砖研讨会,会议得到了国内诸多专家的关注和引领,相关活动纷纷被国内外专业报刊《中国收藏》、《美术报》、《浙江日报》、以及省、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专题报道; 2013年5月会稽甓社和浙江诗社--留社、中国书法网联合在绍兴张桂铭艺术馆举办古砖砚诗书合展,同时举行由甓社编辑西泠印社出版社正式发行的宣纸原拓印刷《会稽甓萃》古砖拓片集首发仪式。2015年是著名的《兰亭论辩》50周年纪念,笔者提议在明年的书法节期间绍兴可以举办一场“永和印记”永和纪年古砖百种展览,并作相关艺术研讨。如能在当下书法圣地大兰亭建设中设立一个永和砖馆,征集陈列绍兴汉晋文字书法实物,也不失为书法强市的一张特色名片。特别是永和九年砖铭书法与曲水流觞雅集,可谓珠联璧合。
四、残砖制作。
现存古砖大多存有许多重复品,品质差距又大,史料文物价值有限,它们的价值更多可以体现在古物风貌和物理材质;对散存在民间的残断、破损的古砖甓如能加以艺术制作,增加文化内涵,使其进入文人雅室,摆上书斋案头,岂非比丢弃荒野、风雨腐蚀更有价值。历代古砖文房制作内容初列如下:
1、拓片题跋,书画创作。乾嘉以来,金石大家、国学鸿儒,多好其中,金石拓片古趣盎然,配名家书画题跋,相得益彰,颇具文化品位。然其对题跋书画者的涵养要求很高,非一般书画匠可为。
2、砖砚制作,登堂入室。文献记载清朝金石大家赵之谦就曾为一枚在越中藏家间流转的黄龙砖砚刻制砚铭(图4);而鲁迅先生的“大同十一年作”砖砚,更陪伴先生刀笔一生(图5)。残砖砚制作以古朴雅致,保护残砖铭文为原则。残砖制砚后摆上案头书斋,充作文房,流传有序。
3、残砖篆刻,印外求印。赵之谦在 “郑斋”一印的边款中刻铭为拟汉砖作品(图6)、清上虞篆刻大师徐三庚更直接取材残砖刻制名作“海鸥”一印(图7),现陈列在上海博物馆玺印厅。残小的古砖块,对于金石篆刻者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印章载体,笔者也正在做这方面的篆刻尝试。结合残铭内容设计相关印面内容,加以精心创作,可以成为一种内涵丰富的篆刻题材。
4、古砖杂项制作,如花插、花盆、纸镇、砖托等文房雅物,历代均有古砖之制,频添文人好古之雅思及文博逸事……(图8)
五、古砖辨伪。
随着古砖铭文化价值的进一步发掘,古砖收藏群体逐渐扩大,古砖市场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自然就有人伪造一些珍稀品种,如永和九年、三国黄龙、黄武、神凤等纪年砖。古砖伪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臆造没有出现过的年号砖。古有先例,识者可以在一些砖铭谱录里寻找踪迹;二是老砖摹刻,移花接木。如刻铭水平较高者为之,一般图片上较难分辨,需要实物比对鉴别,主要特征是摹刻的文字旁边没有原始的砖皮,古砖铭书法气息的把握也非一般摹刻者可以达到的。另外,修补的古砖虽然不完全是伪刻的范畴,但也应引起注意。
六、金石传承。
上世纪因西方考古学传入中国,传统金石学渐呈衰微之态。近年来西泠印社倡导“重振金石学”,各地已有多个金石学术团体纷纷成立,研究整理成果丰硕。民间收藏结合学术研究,正朝着健康、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在研究保护、文化传播为主旨的收藏氛围里,古老的砖甓文化在会稽甓社等藏友的推动下也将展现出更耀眼的光辉。
当下藏宝于民的文化大环境里,残砖破瓦虽物普价廉,并非什么宝贝,但其蕴涵丰富的人文信息也值得当下玩家用短暂的生命去寻找、研究。人享受器物的文明,如保管和展玩得法,器物并不因此破损或折寿,经藏家本人或交流同好者共同爱护而更藏之久远;赏玩者因而提高个人修养、增益友朋感情,这正是收藏的妙旨所在。
参考书籍——
上海书画出版社《秦汉砖铭百种》殷荪编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宝甓斋集砖铭》童衍方编著
中国书店出版社《古砖经眼录—江西篇》黎旭、吴坤龙编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像他们那样玩收藏》沈嘉禄编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会稽甓萃》张笑荣、顾海清编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