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礼仪也不尽相同,有时候企业变了,待人接物的方式也会不大一样,那要怎样区分、掌握呢? 大体来说,待人接物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尊重原则 第一个原则叫尊重原则。 你首先要尊重对方,并把这种尊重贯穿到每一个细节里。 拿最简单的递名片来说吧,很多职场新人收到别人的名片之后,不知道怎么放。有的人接过别人的名片,往身上随便一揣,或者塞进裤兜里,有的更糟糕,直接放到屁兜里去了! 还有些人呢,可能是太过紧张了,接过对方的名片之后,把它当成了扑克牌,聊天的时候无意识地弹压来弹压去的。这些行为都是极不恭敬、极不礼貌的。 说到这个问题,有些新人还喜欢给自己找理由:我又没带包,不放兜里放哪儿? 其实,名片跟一个人的简历一样,你如果还没有自己的名片,不知道名片的重要性,你就想想自己的简历吧!当你去找工作的时候,招聘人员把你的简历当成扇子一样扇来扇去,或者用它来垫东西,你会作何感想?反过来也一样,名片就是别人的简历,当别人递给你一张名片的时候,你看都不看就往屁股后面一揣,然后坐了下来,对方会怎么想?是不是觉得你很侮辱人?虽然你可能没那个意思,但是因为没处理好细节,就会无意中冒犯到对方。 还有一些人,可能是记性不太好,拿到名片后往餐桌上一搁,直到聚餐结束,名片还搁在那儿。仔细一看,上面还洒有几滴菜汤呢!这种情形就像你去投简历,发现招聘单位的人走了,却把你的简历仍在招聘现场一样。看到这种情形,你的心里能好受吗? 相信很多人告诉过你,如果用人单位不尊重你的简历,你就落落大方地走过去,把简历要回来,因为简历就是你的脸。虽说递出去名片后再要回来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对方如果注意到了你这些无礼的举止,只怕心里也不会痛快。结果,你在无形中得罪了人,却连怎么得罪他的都不知道。 遵守原则 第二个原则叫做遵守原则。 遵守什么东西呢?遵守我们社会的一些常见规范,遵守公序良俗,而不是反过来破坏它。比如说,走后门,给别人送礼,这些都是与我们的公序良俗相违背的,不是真正的礼仪。 拿喝酒来说吧,只要你走上了工作岗位,就免不了要喝酒。但是你懂得喝酒吗?可能会有不少人会说:“喝酒谁不会啊?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就经常聚餐,同学生日、社团聚餐、吃散伙饭什么的,都是要喝一些酒的,怎么可能不懂得喝酒呢? 但你说的可能是酒量,而我们谈的是喝酒的礼仪。在工作中,却是有很多人是不懂得酒桌礼仪的,自然也谈不上什么遵守了。我就见过很多职场新人给别人敬酒的时候,把酒杯举的高高的,举的比他的领导或前辈都高。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不懂礼仪。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下属或者一个晚辈,给别人敬酒时必须把酒杯放得低一点,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对他们的敬意。 适度原则 第三个叫做适度原则。 这与孔子倡导礼仪时提到的“中庸”思想是一致的,就是要有分寸,适可而止,否则会过犹不及。很多人在礼仪上犯的错误往往都是出在这个度上,没掌握好分寸。 还是说喝酒,你作为下属,作为晚辈,敬酒时必须把酒杯放的低一点,但是当你成为一名领导,面对自己的下属或晚辈的时候呢?你就要自觉一点,把酒杯举的高一些,大致与胸齐高即可,这样才能给对方留点回旋的余地。 我就见过一些很搞笑的情况,大伙把酒杯都压的很低,都贴到桌面上了,好像谁也不敢妄自尊大似的,结果所有的人都没办法再低了,最后只好拿酒杯敲桌子,敲得叮叮咣咣响,以此表示我跟所有人都碰过杯了。这就特别假,因为没有掌握好适度原则,结果看着像场闹剧。 又比如,有个人考了全班第一,你向他讨教几个问题,结果他说,他考得不怎么样,没资格教你。这种人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很虚伪,是吧?他都考全班第一了,还叫“不怎么样”,那没考全班第一的人算什么?他这一谦虚,自觉不要紧,别人就没法做人了。这就是不懂得适度原则的结果。 在提到“礼”的时候,孔子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理之用,和为贵。”但是要“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就是说,形式虽然重要,但是要看情况,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像放低酒杯这种事,要看和你一起喝酒的那个人跟你是什么关系,如果你是一名领导,就不要放太低了,否则对方会无所适从。 这就是儒家所说的“中庸”思想,很有智慧。 自律原则 还有一个原则叫自律原则。 这有点像儒家所说的“君子慎独”。“君子慎独”,说的是一个人要慎重对待独处的时候,这时候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不要人前一套,人后另一套。 这也是尊重原则的一个重要补充,既你不仅要尊重人,而且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否则表里不一,早晚有露馅的时候。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吧,打电话。现在手机都普及了,还有人不会打电话吗?你别说,还真有!我就见过不少不会打电话,拨通电话之后,没人接,他就开始自言自语起来,或者跟旁边的人发牢骚,甚至开起电话另一头那位的玩笑,说这个人怎么怎么样,现在可能在干嘛干嘛。 其实就在你开他玩笑或说他坏话的时候,电话可能已经接通了。这时候,对方要是个聪明人,为了避免尴尬,就会假装没听见,直接把电话挂掉,让你再拨一次,或者回拨回来,说刚才信号不好,刚接通就断了。对方要是度量不大,那么你完了,又得罪了一个人! 刘墉曾在《我不是教你诈》一书中讲过一个类似的故事: 小丘是一个大公司业务部的职员,但是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公司董事长的干儿子。一天,业务部有很多事情要等着小丘来处理,可这天他的干爹又找他有事。于是,小丘给业务部的朱经理打了一个电话请假。 朱经理碍于董事长的面子,勉强答应了,但是憋了一肚子的气,无从发泄。这时候,别的同事问朱经理:“小丘什么时候能到?”这一问,朱经理火更大了:“不知道,干脆不用来算了!”说着,电话响了,朱经理拿起电话,继续骂:“他妈的,有个干老子董事长算什么?董事长,吃闲饭养老的,就自以为了不得了!” 结果怎么着?朱经理刚把话筒拿到耳朵边,就傻眼了:“喂?噢!董事长!” 没过多久,朱经理酒杯调离了业务部,一直坐冷板凳,直到退休。 你看,这就是不懂得自律原则的后果,代价是极其惨重的。 怎么杜绝这种现象呢?很简单,就是言行如一、表里如一。 礼是有一定的规范和技巧的,表现为四大原则,既尊重原则、遵守原则、适度原则和自律原则。 要尊重人,而且是发自内心的,至于形式是灵活多变的,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现在长按三秒识别下方二维码并关注公众号可进店享受两大超值优惠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