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的城隍爷,你知道是谁吗?

 等待MYLOVE 2016-07-17

南来北往的各位看官,走过路过,听我说说,看惯了往日发布的热点信息,今天跟大伙聊聊咱北京城的历史文化,说说咱北京城的城隍爷。

说起城隍,估计大家伙最先想到的是上海的城隍庙(小吃),其实在咱中国各地,大部分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城隍爷作为汉族文化中普遍崇敬祭祀的重要尊神,一直由有功于地方百姓的功臣、英雄担当。咱北京的城隍爷,我查遍各种资料,发现有以下这么几位:

刚正不阿——杨椒山

杨椒山何许人也,那是大明朝响当当的英雄好汉,顶天立地的正人君子,有明一代敢于直言、正谏的言官。

因为得罪权贵,被贬陕西的时候,路费都是靠卖祖产凑的。

因为廉洁奉公,兜里没有多余的银两,自己的亲哥哥咒骂他,看不起他,最后与他分家,不许自己的孩子与他来往。

因为拒绝严嵩的拉拢,并上疏弹劾严嵩而遭诬陷下狱。

即使身陷囹圄,他也泰然处之,以诗明志“饮酒读书四十年,乌沙头上是青天。男儿欲到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即使面对断头的屠刀,他也无所畏惧,大义凛然。“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遇害时年仅40岁,后来明穆宗即位,为其昭雪平反,谥号“忠愍”。京城的百姓感其清廉、刚直和忠义,很多人自发地祭奠他,他便逐渐被奉为北京城的城隍爷。

希望没拆,得空大伙可以过去瞅瞅

其实,杨椒山当北京城的城隍爷,不仅体现出了百姓对杨大人的推崇与爱戴,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百姓对官员的一个标准,只要是你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两袖清风、刚正不阿,无论到何时,百姓都会记着你,宋包公、明海瑞,莫不如此。

开国功勋——魏国公徐达

说起徐达,听过《大明英烈》,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人,肯定不会陌生。大明朝开国功勋,一生为朱元璋东奔西走、南征北战,逐鹿中原,挥师北伐,逐蒙元于塞外,复幽燕于汉家,立下不世之功!

而徐达难能可贵的是能很好的约束部下,攻克城池后抚恤将士,不纵兵,不扰民,市井安然,秋毫无犯,对元廷覆灭后北京城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浩然正气——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每每读起文丞相的这首《过零丁洋》,诗文可悲、可叹。

想那有宋一朝,北有杨家将,南有岳家军,皆为能征善战、忠贞不二之士,只可惜生不逢时,为当权者所误。

文天祥为南宋末代丞相兵败被俘,面对元廷的拉拢他不为所动,当被押解到刑场的那天。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又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说完引颈就戮。就是这份对国家的忠诚,试问谁人可比。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看到文丞相如此大义凛然怎能不为之动容,怎能不由衷崇敬。

当然,除了上述的三位功勋名臣,小编认为还有一人可为咱北京城的城隍爷,他是谁?他就是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保大明后200年江山稳固的兵部尚书——于谦。

面对英宗被俘,瓦拉进逼的局面,是于谦拥戴郕王监国,力排众议反对南迁,稳定了朝中的局面。

面对京城空虚,强敌环伺的情况,是于谦及时调来了河南、山东、南京的预备部队和运粮军。

面对京城人心惶惶的局面,是于谦颁布了明朝版本的“七律五十四斩”军士一律出城驻扎,城内锦衣卫日夜巡视,所属各级官吏不得怠工,如有通敌、畏敌、蛊惑人心者,杀。锦衣卫如遇到有盔甲军士不出城作战者,杀;九门诸将,如有丢失城门者,杀!政令一出,京城人心大定。

面对城外的蒙古铁骑,于谦把直对着也先大军主力的城门——德胜门,留给了自己。

当守城任务分拨完毕,文武以为没事了的时候,于谦再一次颁发了一道闻所未闻的军令:

“凡我守城将士,战端一开,务要奋勇杀敌!临阵,将不顾军而先退者,立斩!临阵,军不顾将而先退者,后队斩前对!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大军开战之日,众军奋勇出城迎敌。立刻关闭城门,如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军士入城者,格杀勿论!”

当于谦掷地有声的说完这些之后,在场的所有文武都愣住了,就连那些经历过战阵的将军也被眼前这个书生镇住了。这就意味着只有奋勇杀敌,方有一线生机。

在那场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中,于谦用实际行动实践了他的抉择,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他的士兵,我和你们在一起,除非敌人踏着我的尸体进北京,否则只要有一口气在,我也要战斗到底。

将无贪生之念,士有必死之心。就在那一刻,胜负的天平已经发生了变化,虽然守城的明军不是挟土木堡之变胜利余威的蒙古军的对手,但是有一样是蒙古军没有的,也无法战胜的,那就是坚定的信念。身后不仅是北京城,身后还有千千万万的父老乡亲,决不能让这大好河山再次沦陷于他人之手。

有了这样伟大的统帅,有了这样坚定的信念,北京保卫战最终以明军全胜而结束。

早年间东便门外忠实里一带有一座《三忠祠》,里边供奉着诸葛亮、岳飞和文天祥。大门的对联写着“卧龙岗朱仙镇临安城多少客游多少叹,出师表满江红正气歌古今人颂古今悲”,表达了那时的人们对于忠于国家、义于民族的忠良之士的怀念、赞颂和景仰。

虽然时过境迁,三忠祠早已没了踪影,北京城的城隍记得的人也不多了,但是这份爱国的情怀值得代代传承下去。

北京的历史悠久绵长,北京的故事,说也说不完,如果大伙有关于北京城历史文化类的故事,欢迎给我们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