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V先生:5W2H理论下的社群实验

 天道酬勤YXJ1 2016-07-17

V先生:5W2H理论下的社群实验

V先生,读书千本,修禅十年,新媒体研究者,简书推荐作者,插坐学院签约讲师,社群实验者和研究者,提出“5W2H”社群理论,首创“快闪群”玩法,在社群运营和玩法上有着系统的探索和总结。

◆ ◆◆ ◆ ◆

5W2H理论


首先要说一下5W2H理论是什么,很多人应该对5W2H理论并不陌生,我们经常用5W2H理论进行分析和指导工作。而我所说的5W2H理论更多的是我自己的一些总结。

因为平时很喜欢思考和总结哲学问题,所以我总结了一下5W2H这方面的认知。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有很多的事情,不管是社群还是新媒体,都是由一件件事情组成的。所有的这些事情看起来都不相同,但是却都有相同的部分。

当你拆解过一万件事情之后,就会发现所有这些事情都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用英文的表述是howto do whatthings withwhoby what tools and how muchmoney at whereandwhenforwhy,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都包含在这些元素里。

V先生:5W2H理论下的社群实验

也就是表述为:谁用什么方法,用到了什么工具和物品,做什么事情,花费了多少金钱和能量,这件事情发生在某一个确定的地点和某一个时间,并且指向某一个目的。我们遇到的所有事情都包含以上的这些元素。

这就是简单的5W2H理论,5W2H理论是一个抽象概念,这抽象概念界定了每一件事情,把每一件事情都拆解为时间、地点、人、事情、动作与方法、数量、目标与意义。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可能略缺了某些要素,但事实上每个要素都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经常有一种错误的经验:在思考问题时能依靠某些直觉,把问题直接解决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当时解决问题的背后,隐藏着混乱,就像你手头一团乱麻,遇到问题你理一点,每次只能理一个边角,你可能最后也理不清。而现在就是要用5W2H一次理清,也就是跳出来看问题,回到事情的源头,把每一件事拆分为5W2H要素。就社群而言,组建运营社群也是一件事情,我们也可以把它拆解为5W2H要素。

要打造一个对内能创造价值,对外能传播影响力的社群,就必须要全盘梳理社群的5W2H要素。梳理的过程就是对社群的目标、计划、行动的提纲挈领。这也就是社群的内功心法,不单单对于社群,对其他群体方式也同样适用。就如你想要经营一个交流勾搭群,但又认为没必要去做太多的工作,那么接下来便会因为没有去做太多的工作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像一盆水一样,你要想让它沸腾必须要用柴火去烧。

◆ ◆◆ ◆ ◆

Who


Who是理论中的“人”要素。对于社群而言“人”指的是什么?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我们是谁、由哪些人组成、来自哪个领域、筛选的标准是什么、怎么连接到这些人。人是社群中最重要的一端,一个群社就是要连接每一个需要的人。社群就是要找志同道合的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V先生:5W2H理论下的社群实验

我们在建群时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吸引和筛选找到对的人。如果要做一个有价值的社群,关键不在于你在前期有多大的规模和多少人,而在于你挑的人是否对了,在于这些人是否有料,在于能否跟你一起行动,跟你在一起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一个群有趣是因为社群内的人有趣,一个社群有料是因为里面的人有料,一个群有深度也是因为群里的人有深度。

在人这个层面上来讲,最重要的是挑对人。但是关于怎么挑选人,也是有很多技巧的。第一就是在建群之前可以先建一个入口而不是直接建目标群。因为有时候你直接建一个群便会形成鱼龙混杂的局面,那时候再筛选会有些不方便。先建一个入口群后,在入口说明群的玩法和规则,比如能按要求作自我介绍或规则走的人再拉入正式群。如果一个人连规则都不看,自我介绍都不做,那他就是没有诚意的,自然也就不是要挑的人。

组成社群之后,群内的成员会有不同的类型,在运营的过程中要去留心群成员的类型。谁是意见领袖、谁分享干货、谁热心参与活动、谁又是吹水刷屏、谁维护群规、谁在发广告这些都是要留意的。运营最重要的不是搞活动,搞活动只是浮在表面的,不管搞活动还是参与活动都是人为主体,所以说首先要搞清楚人的类型。

除了观察不同的类型之外,还要留意社群里面的小圈子。社群在运营中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圈子,比如这十几个人聚了一个圈子,那几个人聚了一个圈子。留意这些小圈子就可以在运营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可以在发起活动时能够把不同的圈子利用起来。留意在活动中谁会帮助你,谁是key person,一个活动的key person是非常重要的。

V先生:5W2H理论下的社群实验

出于对人这一要素的考虑,运营者最好是从小的群做起,假如建立一个大的群,一开始可能会比较热闹,后期会渐渐的变沉默。主要是群大了,可能会有人在里面水聊刷屏,在做一个活动时也会比较乱,而且有一些人在里面没有说话的机会,也会慢慢的沉寂退出。所以说在运营能力不太强时候,可以先从一个小的社群开始运营。

◆ ◆◆ ◆ ◆

Why


Why说的是目的。圈定了一帮人后就要说目的,你建一个群的目的是什么?定位在哪?如何变现?人跟人连接形成了社群,可能会做成大事。但如果没有目的很可能就变成了乌合之众,那样就会成为没有任何意义的一盘散沙,只是表面上一群人的聚集而已。

优秀社群的基础就是让一群对的人做对的事,“对的人”就是前面所说的“who”,“对的事”就是接下来要说的“why”。这里讲的“对的事”就是共同的目标,因为有了共同的任务和持续的活动一个社群才有动力,不然就像进了一个广场却不知道干嘛一样。即使很多人有很多的技能和资源,本来可以做出很多贡献,但因为没有给他目标引导而使成员一直不知道能做什么,他们便可能推出社群。所以说why就像一盏灯,照亮了小黑屋的一个灯。

理想的社群应该是在群里既能玩的开心和学到东西,还能赚到钱。从这个角度看来,现在一般的群更多的像聊天小组,而理想的群就要像公司一般运作。目前大多数的群基本上是:先有成功的人和成功的产品再围绕人或产品建一个社群,而因为兴趣组建社群,继而打造成功的产品的,还十分少见。

一个社群不一定需要明确一个目标,但是一个成功的社群肯定是需要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才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果,一方面可以塑造群的价值观,增加情感链接,把群内成员的弱关系变成强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围绕社群目标讲故事,这样才可以对外扩大群的影响力,也为变现创造一些前提。

V先生:5W2H理论下的社群实验

◆ ◆◆ ◆ ◆

What


What就是社群做什么事情。What包括两个方面,to do list和not to do list,也就是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这最基本的就表现在群规上,不要小看群规,一个成功的社群里群规就像国家的法律,组织的宣言。

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有助于群成员形成自律,不会让社群慢慢变质。而且依靠人去管人是不效率的,一个社群依靠愿景和制度去管人,这样既可以做到无为而治又可以给运营减轻一些负担。

在操作上,一份群规要全要简。在社群组建后可以根据社群的特点和目标,让运营团队写下50条群规。然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合并精简到10条。这样既可以达到群规目的又能便于理解记住。

在群规里面要明确的指出成员能获得什么好处,包括机会,信息交流,资源。但是只说这些比较模糊,最好把它写的很明确。像群幂组建的社群,你在每周二的晚上可以听一次分享。这就是一个可以明确说出来的好处,两三条很明确好处,就会让成员感觉入群很值。

除了可以做什么和好处之外,还有一点是不可以做什么。这个会根据各个群的不同而有差异,比如可以辩论但不可吵架,不可以人身攻击,不可以谈论敏感话题,不可以随便拉人,不可以发广告,如果发广告怎么处理等等。

◆ ◆◆ ◆ ◆

When


When是一个时间表。一个群开始运营之后,它不仅仅是由一天两天的事情组成,它是由很多琐碎的事情组成。对于在群里面的一些事情,一些活动在经过测试反响不错后,要把能产生价值的活动记下来,做成定例,比如定期分享、聚会等等。把这些做成一个时间表,这样就会让群成员参与时有一种归属感。

时间表和活动列表的形式会给成员一种组织上的感觉。会让成员感到自己好像在一个公司里或者说在一个学校上课,这样就会无形中帮助大家形成一种组织上的认知。

◆ ◆◆ ◆ ◆

Where

Where就是地方。社群有两个地方,我们称之为“天上”和“人间”。“天上”指的是线上部分,社群内所有沉淀下来的信息都要保存下来,需要把它保存在哪里呢?有价值的信息最重要的是要方便对外传播,需要想好把它存放在哪里,是在豆瓣小站还是网盘等。这些都是群价值和信息保存分享的地方。

“天上”讲的是虚拟上的地点,而“人间”则是指的落地,指线下的活动。线下的活动会安排在什么地方,作为社群来说要有一些储备。比如在哪些城市,有哪些较好的地方,活动基地,场地费用等等,都要心中有数,最好有备用清单。

◆ ◆◆ ◆ ◆

How


How讲的是一些方法。即是一些群的玩法。这个方法包括三大块。

第一是社群的运营。比如可以组织成员探讨设计slogan或者logo、群成员的昵称,或者各成员用三个标签描写自己,来形成一个标签云。

还可以做群早报,汇集一些今日主要媒体的新闻要点。群周报,用来记录群内一周的活动和动态,做了哪些讨论、讨论的主题、分享的干货、群内手账等。还可以建立群的专栏用来展示群内的干货,用来扩展群的外部影响。

在群的运营方面要有一种做产品的思想,就像1.0版、2.0版的迭代玩法,不断的探索。也可以建立一个社群的实验室,专门试验新的社群的玩法,或者试验其他社区的玩法。凡是有效的方法都可以借鉴,经过测验的玩法再推广到正规的社群内。

V先生:5W2H理论下的社群实验

第二是群的价值输入和输出。群里面需要有一些信息和价值不断地输入和输出。比如说输入,群里可以轮流用60s语音的形式分享,或者定期由群成员推荐一本好书,或者举办线下沙龙、头脑风暴、辩论会。

甚至还可以快闪,比如组织部分喜欢参与的成员,另外建一个小群,选定一个推荐主题。群内故事接龙,漂流图书馆,模拟路演,这些全都是价值输入,它会在活动中产出一些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一些优质的内容,可以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如何才能输出呢,输出的过程就是对生产的信息进行结构化整理的过程,比如群语录,每天把群内的经典发言片段发到微博上去,微博就一个很好的扩散影响力的途径。累积到半年的时候可以把这些群语录整理成册,分为不同的主题,甚至可以众筹出版。

还可以收集汇总所有的问题,立一个问题库,然后对于这些不同问题的回答和讨论整理出来,放在公众号上。把群里所有推荐的书,可以整理出来。可以用网盘建一个群的内容资料库等等。

第三是商业变现,主要是说社群怎样去赚钱。比如在群内建立一个核心团队和顾问团,可以对外进行课程服务,在分答和在行进行知识变现。群主或者管理团队去拉业务,然后对外去卖这些服务。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给其他成员设定一种可以晋升的渠道,也是给其他成员提供一种动力,让他们做一些事情能晋升到核心团队。还有群成员一起制作课程形成群课,然后到其他平台去买。社群做好之后还会有一些广告收入,公众号有影响力后也会有广告收入。

◆ ◆◆ ◆ ◆

How much


How much是多少,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多少人,这个要做一个通讯录。并且也是要随时更新和完善。

第二是多少钱,社群可能会有一些收入和开支,要做好记录,可以建立一个群的基金,招募专人管理会好做一些,并设立首席财务官,首席监督官。基金的开支也及时公布。

第三是多少事,对于社群里发生的一些大事,你可以记下它的时间节点,想要做的更好一些可以做一个运营日记,记录社群每天的问题点和的运营心得。运营日记如果能坚持记一年,你就会发现这本日记对社群的方方面面都会有记录。

V先生:5W2H理论下的社群实验

5W2H理论属于是一个方法论。我们讲的社群只不过是按照方法论的指导来做事情。即使在微信平台和其他工具下,人们的心理是不会变的:只要是人的活动,每个人都试图在所在的地方找到参与感。而以上的这些玩法都可以满足成员参与感的需求,并且在社群实验中具有有优良的效果。

社群用5W2H理论来总结就是:一群某种特点的人以某种形式和方法组合在一起,通过某个平台在某个时间点或时期来做一个项目或某个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