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过桥米线漂洋过海来到多伦多之前,都还没有进入我中国的家乡,也就是说我是在多伦多才和过桥米线近距离接触的。第一次品尝听说过没见过的过桥米线是极偶然的,十来年前Finch/Kennedy交口处有一个大型中国连锁超市,我常常去那里买菜,无意中发现了处于同一个Plaza的这家装修略有些简陋的小店——云南过桥米线,一尝难忘!十年来,这个plaza的超市和另一间大型酒肆几次改牌易主,其它的小店更是开开关关,只有这家“云南过桥米线”店凭着一碗诱人的过桥米线屹立不倒,真是“米”香不怕巷子深。 据说云南过桥米线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当年一书生为求功名“寒窑”苦读,他的妻子每天为他送饭,总是在送到时饭菜都凉了,书生常食冷食身体日渐不支,其妻焦虑心疼,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在一旁看书,妻子准备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发现还鸡汤还热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侍,把热量封存在汤内。于是其妻将一些米线、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没想到味道奇美,深获书生的喜爱。由于从家到书生读书的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这个美丽的传说一进“云南过桥米线”店里,就可以从墙壁的装饰画和手中的菜单中读到,中国人总是提到“食文化”,那咱们就要食的有点文化。 过桥米线列云南风味小吃之首,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汤,二是切成薄片的各类嫩肉,三是米线和时鲜蔬菜。这家店的过桥米线的汤是用肥鸡和猪筒子骨熬制的,每日炖足四个小时,清澈透亮,汤滚油厚,碗中不冒一丝热气,汤料表面形成的油膜阻断了热气,起到了保温的效果。吃的时候,先将生肉片逐一放入汤中,轻轻搅动,肉片立时变得玉兰片似的雪白、细嫩;再放入鲜菜,少时亦熟,但鲜绿不改;最后放入米线,配上辣椒油、芝麻油,碗中红、白、黄、绿交相辉映,清香扑鼻。 但实际上在这个店里热汤上桌之前,一盘装着鸡肉、牛肉、火腿、鸡腿、鹌鹑蛋及各种蔬菜和汆过水的米线会提前摆在桌上,为避免被不冒热气的肉汤烫伤,通常把各种肉菜米线挑入热汤的过程是由服务人员来操作的,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由于要把新鲜米线从一个碗挑到另一个装满汤料的碗内,其过程类似一桥飞渡两碗间,因此谓之为“过桥米线”。 吃到正宗地道的过桥米线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它虽是一道地方小吃,但是上好的过桥米线对原料和制作过程要求非常高,即使对于云南当地的厨师来说,料理出过关的过桥米线也需要多年的经验,所以能在多伦多吃上这样一碗味道鲜美的过桥米线,已经让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了。 “云南过桥米线”店除了过桥米线之外,还有牛肉米线、麻辣米线等,也有素米线。同时也经营凉拌小菜和炒菜,说心里话,既然他们的招牌打的是过桥米线,炒菜和凉拌菜还是到别的地方吃吧。最让人不得不说的是,这样味道颇有水平的米线可惜没配上一副好餐具,装米线的碗有的有缺口,有的掉了碴,让一碗高大上的米线嫁给了屌丝碗,当真失了身份。 “云南过桥米线”地址19 Milliken Rlvd,Unit 3. Scarborough,电话:416-335-61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