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课研究之'懂一点逻辑'

 魚悦的图书馆 2016-07-17
向你介绍我是谁
本期内容有哪些
  1. 听书:“阿凡提分羊”的逻辑问题
  2. 阅读:懂一点逻辑知识
  3. 拓展:“实践上错,逻辑上对”的芝诺诡辩
1.听书
“阿凡提分羊”的逻辑问题
阿凡提分羊的故事:17只羊,老大分得其中的1/9,老二分得其中的1/3,老三分得其中的1/2,羊必须整只分,怎么分?


2.阅读
懂一点逻辑知识
“如果路上的车辆能少一些的话,那么污染情况将是可接受的。我们要么减少车辆的数量,要么设置道路收费,或者两者同时执行。如果执行道路收费的话,夏天将会炙热得让人难以忍受。事实上,夏天正在变得十分凉爽。结论毋庸置疑:污染情况是可以接受的。”
上面这段话的陈述是否“站得住脚”,或者根本是毫无逻辑的?
两个前提一个结论
上面这段话非常复杂。因此,我们先看一些比较简单的论点。回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被认为是逻辑学的创始者)。他的方法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三段论为基础,是一种基于两个前提一个结论的三段陈述的论辩类型。下面是一个例子——
分隔线上面是前提,下面是结论。在这个例子中,无论我们对“猎犬”、“狗”、“动物”赋予什么样的意义,结论是必然的。
下面这个例子是相同的三段论,但是使用了不同的词语——
在这个例子里,如果以通常的意义理解那些词语,那么每一句陈述都是毫无意义的。但是,这两个三段论的例子都具有相同的结构,而且正是这个结构使得三段论有效。你绝对不可能找出这样一个例子,A,B,C符合这个结构,前提是真的,但结论却是假的。正是它使得一个合理论辩变得有用。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量词,如“所有”,“一些”,以及“没有”,来获得三段论的其他形式。如——
这个论辩有效吗?它适用于所有的A,B,以及C吗?还是说它是一个潜藏的反例,一个前提为真但是结论却是假的例子?如果让A为猎犬,B为棕色物体,C为桌子,那么下面的例子让人信服吗?
我们举出的反例说明了这个三段论是无效的。有非常多不同的三段论类型,这些分解论辩的方法一直持续了超过2000年之久,而且在中世纪的大学学习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他的三段论)被认为是至19世纪最完美的科学。
命题逻辑
另一种形式的逻辑要比三段论走得更远。它用于处理命题或简单的陈述,以及它们的组合。要分析篇头的观点,我们先要学习一些“命题逻辑”的相关知识。它曾经被称作“逻辑代数”,因为乔治·布尔意识到它可以作为一种新的代数来对待,这给了我们一些关于它的结构的线索,在19世纪40年代,布尔和奥古斯都·德摩根等数学家对逻辑做出了相当多的工作。
让我们具体看一下。考虑一个命题a,a代表“阿旺是一只猎犬”。命题a可能为“真”或是“假”。如果那只名为“阿旺”的狗,它的确是一只猎犬,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的(T),但是如果“阿旺”是我家的猫的名字,同时说的又是这只猫,那么这个命题就是假的(F)。一个命题的真假取决于它的参照物。
如果我们还有另一个陈述b,如“咪咪是一只猫”,那么我们就可以以几种方式组合这两个命题。一种组合写为a ∨ b。连接符“V”表示“或”,但是它在逻辑中的使用和日常中的“或”略微有些不同。在逻辑中,如果“阿旺是一只猎犬”, “咪咪是一只猫”,两者有一个为真或两者都为真,那么a ∨ b为真。只有当a和b都为假时,a ∨ b才是假。这种命题间的关联可以用一个真值表来概括(如下表)。
我们也可以使用“与”来组合命题,写为a∧b,它们的真值表关系如下。
另外还有“非”,写为¬a。它们的真值表关系如下:
如果我们通过混合的形式将连接符∨,∧,¬与a,b,c组合起来,如a∧(b∨c),逻辑代数便会更加清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式,称为同一性。
a∧(b∨c)≡(a∧b)∨(a∧c)
符号≡表示两个逻辑陈述等价,即符号两边具有相同的真值表。这时逻辑代数和普通代数之间的一个对应,因为符号∧和∨与普通代数中的×和+具有类似之处,在普通代数中,我们有x×(y+z)=(x×y)+(x×z)。但是,这个对应并不总是成立,存在一些例外。
其他逻辑连接符可能是跟根据这些基本符号定义的。一个有用的连接符是“逻辑蕴含”a→b,它的定义等价于¬a∨b,其真值表如下: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开头的那个论述。我们可以将它写成为符号形式,并给出它的论辩:
这个论辩是否有效呢?让我们假设结论P是假的,但是所有的前提都是真的。如果我们可以证明这个假设是一个谬论,那么意味着论辩是有效的,从而也就意味着不可能前提都为真,结论却为假。如果P为假,那么根据第一个前提C→P,C必须为假。由于C∨S为真,那么C为假的是意味着S为真。根据第三个前提S→H,则H应当为真。也就是说,¬H是假的。这与最后一个前提¬H假设为真,相矛盾。尽管这个开篇陈述的内容仍颇具争议,但至少论辩的结构是有效地。
当然,除了上述的“两个前提一个结论的三段论”和“命题逻辑”外,还有其他逻辑,比如“一阶谓词逻辑”、“模糊逻辑”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本文节选自《你不可不知的50个数学知识》)
3.思考
芝诺诡辩
芝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他有一个著名的“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的诡辩。大意是这样的: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于跑步的英雄,它与乌龟赛跑,乌龟在前,阿基里斯在后,那么阿基里斯永远也追不上在他前面的乌龟。芝诺的理由是:因为阿基里斯在追上乌龟的起点时,乌龟往前走了一段路程,当阿基里斯再次追过这段路程时,乌龟又往前走了一段……这样下去,虽然阿基里斯越追越近,但永远追不上乌龟。
当然,这个结论实际上错误的。因为芝诺把阿基里斯追赶乌龟的路程任意地分割成无限多段,用有限去解释无限。
奇怪的是芝诺的诡辩在逻辑上没有任何毛病,得到的结论却是错误的。“实践上错,逻辑上对”这一结果正说明了逻辑定理与事实常常不一致,不能单靠纯粹的数学推理来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