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生死路】系列(二) 中医要正本清源

 雨润秋实 2016-07-17


   什么是中医的“本”?中医“本”的核心就是防病与治病。想要中医发扬光大,就必需不断改进、不断升华中医的治病防病能力,否则,不管扶持还是拯救都是空话。中医起源漫长复杂,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成书时期虽然得到了质的飞跃,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净化。为什么西医进入中国之后,人们立刻倒向西医而把中医边缘化?为什么现今人们患病绝大多数第一选择是找西医,第二选择才是中医?这值得中医人深思。


中医也叫汉医(在西医进入中国前人们不特别给予汉医或中医的称谓,人们多叫医官或郎中,周边国家称其为汉医,西医进入后为区别两者被官方称之为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也就是说,中医是以防病治病为其核心目的。在中医受到西医冲击而被边缘化的关键时刻,中医是应该被淘汰还是应该挖掘继承发扬光大,怎样拯救中医,这成了人们特别是中医人关注的热点。其实任何事物存留是自然法则所决定的,即优生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中医的存亡就看其存在是否确实有价值,有什么价值。有的中医人说,中医是一种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还有的中医人说,中医是以防病为主要目的的,有“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为证(此处的上医中医下医是指等级区分,是上中下等的意思)。总而言之,中医首先必需突出一个医字,才能被社会被人们认可,医即治疗,如果一种医学治不好病,即使叫的天花乱坠也是一种无人问津的文化;你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就不会有人来找你预防。有治病的价值才有文化的精髓可言,有治疗的前提才推出防病的主张。


中医是真正的源远流长,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中医之前,我国巫医占据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两汉”与“春秋”之前,巫医非常盛行,中医还很不成熟。巫医给人治病绝大多数给人们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后随着中医理论的渐渐成熟和中医治疗疾病疗效的显现,最终人们认识到巫医的荒谬和中医治病的确切性,中医逐步占据了医界的主导地位。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中医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引进西医后中医为什么就被边缘化了?为什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医还要面临被淘汰的灭顶之灾?为什么祖祖辈辈受中医福荫的中华子民在患病时首选西医却把中医抛到了角落里?这一连串的问题中医人深思过吗?不要一味地用排斥和抵触的情绪来对待西医,西医能在中国生根并很快发展壮大,就肯定有人家自身强壮的因素和优势。比如当初一支盘尼西林(青霉素)就能救活一个肺炎病人的命,静脉补液和抗生素的应用能使大批的痢疾病人挣脱死亡线。而那个时期中医对这些病的治疗没有确切的治疗措施,往往使患者丢失性命,即便少数高明的中医能用中药挽救部分病人生命,但其方法不易普及难以福泽众生。再就是西医能畅开胸怀不断接纳现代的科学技术为其所用,把疾病逐步地数据化、清晰化、标准化,达到了病人患病后即便治不好也能“明明白白”死的心愿。而这一时期的中医,却不能借势发展,大多数采取抵触排斥的心态。不但不把自己难以传授的东西来数据化、标准化以利全面普及(如西医能把心脏活动图普化、数据化非常容易地教授给学生;而中医的脉学,一个病人的脉像让100个高明的中医来诊治,其结论会有70个以上说法不同,就应该集中力量研究出统一的图像数据标准而批量地教给学生,恰恰中医不去做,由于没有标准导致学者多成者少),而且还不接受现代科技的各种诊查手段,把本应共用的现代诊查措施一手推向西医。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一窝蜂地涌向西医的原因。前些时候有篇文章叫“西医让病人明明白白死,中医让病人糊糊涂涂活”许多中医人广为传播,引以为傲。可是我要问,谁能保证“不治之症”用中医疗法糊糊涂涂地活,糊糊涂涂活下来的病人是“不治之症”吗?谁来认可呢?为什么就不借用现代科学技术给病人查清,西医没办法的病人而中医能让这些人明明白白地活呢?真要是“不治之症”明明白白地活一部分也是举世之创举,把这个事情弄明白了,中医还需要拯救吗?

话说回来,还回到中医本与源的问题上。中医的本就是防病与治病,没有防治疾病的本领,不管说是文化也好,精髓瑰宝也好,一切都是废话。中医的起源久远复杂,可以说是泥沙具下,虽在《黄帝内经》之后,特别是仲景《伤寒论》成书时代净化了许多,这一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医学理论,以阴阳五行辩证法则诊治疾病的中医脱颖而出,几千年来成为中华民族健康的守护神。但应需进一步精炼提纯,摈弃虚玄荒谬的东西,并逐步吸纳现代科技先进的东西为其所用,才能真正成为健壮体魄的中医,才能在残酷的生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医治病具有确切疗效是不容置疑的,中医在现今发展中出现了严重的方式方法甚至方向性错误也是不容忽视的。拯救发展中医,不是简单地争取国家的资金投入,关键是要争取适于中医生存的土壤,这个土壤就是国家针对中医的法律法规必须适应中医的发生发展规律;长椰子的地方是长不出高寒地区的雪莲的,种水稻环境也不适宜种土豆,任何事物都必需符合其本身的客观规律。不能用理论系统完全不同的西医标准来规范中医,那样的做法无异于邯郸学步,更严重的比喻就是强制在高速路上跑火车——胡闹。

中医人要虚怀若谷,充分接受和容纳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不断地发展壮大;中医人要正确定位自己,敢于承认自己的短板而力尽克服之,充分发挥自己的长板而竭尽为民用之;在中西医现今都无法控制的疾病,中医人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突破固定思维模式,使中医的理论更加完善,使中医精准医疗更加广泛应用(认真阅读《伤寒论》的人就能发现,中医治病不但是整体论,而且还是个体精准论,中医就象北斗导航一样,整体全范围搜索,精确定位,不同的证型个体只要能准确对应相应的方剂立马见效,中医发展方向就是尽可能创立出更多的这样的方证对应)。一些病种现在的中医确实是短板,除上面已述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外,外科方面的阑尾炎、胃穿孔、肠梗阻等中医疗效不确切,西医可一刀见效(当然,假如华佗的知识不失传,开胸开颅等外科也应该属于中医的范围了)。在相当多的疾病方面中医是长板,如各种病毒引起的感冒、肠炎,各种类型的肝炎,各种类型的肾脏病等等,中医正在发挥着其非凡的作用。

辩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根本大法,是主方向,但不排除挖掘偏方验方,而后者是补充。治病中使用的汤药及丸、散、膏、丹等(可借助现代技术制胶囊)是中医的枪械库、弹药仓。中医要健康发展,就需要制定出既让当今中医人象古代中医人一样能不受重重限制制出丸、散、膏、丹供自己使用(非常成熟后审批入典推广),又要严控不能让一些不法分子掺杂混用西药诸如激素之类到处坑蒙拐骗,祸害苍生的法规(自古中医制剂即在自己诊所或家庭作坊,食品的制作要求即可,不象西药那样是化学制品并且大多是直接经静脉进入人体,其制作要求与中药不能等同,但经现代研究直接用于肌注、静注的中药剂也必需按西药标准执行),真正让中医按自身规律发展壮大。

壶关县中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