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圣人的人生路,悟自己的应有道 -----《明朝一哥王阳明》读后感 王阳明出身宦官地主家庭,祖上可以上溯到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祖父王伦品行高雅,喜爱读书,尤痴迷于竹,胸怀宽广对于富贵名利都看做过眼云烟。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王伦的次子,不仅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而且还是成化十七(1481年)的状元。成长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的王阳明,更是从小聪明过人,私塾里的《百家姓》、《三字经》背的滚瓜烂熟。于是,他便开始觉得去私塾念书是一件相当枯燥的事情,不敢违背父命的他虽也勉强前往,却更中意上学途中商业街吃喝玩乐的繁华。玩闹归玩闹,王阳明的思想却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趋成熟稳健。众人皆说,金榜题名,考取功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而王阳明却竟出狂言把“做圣贤”视为人生第一等事,原因在此,“状元只是风光一代。但建功立业却能流芳百世,所以我才不稀罕状元。” 兴趣好爱,往往是人最接近快乐的方式,常常也是天赋所在。孩童时的王阳明乐在研究兵法,如果说小时候的他以钻研兵法为乐趣,那么成年后的王阳明钻研兵法就是视其为事业在对待。弘治时期,明朝的军事防御能力已经接近于崩溃边缘,士兵懒散,统治者日日笙歌,而王阳明不放弃的执着选择让我们看到了其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 上天总是要对身担大任的人给予更多的考验和磨练,弘治五年(1492年)秋天,王阳明在浙江乡试中中了举人,却在之后的会试中落榜。三年后,王阳明第二次参加会试,再次落榜。两次科举的失利,让王阳明明白自己虽对功名利禄并不在乎,但如果不能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将失去实践的道路,于是他继续潜心苦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8岁那年,王阳明中了进士。从此便入了仕途。 人间最无法掌控的路,可能就是仕途。你坦坦荡荡,总有共事者笑里藏刀;你细心谨慎,总有莫名因素给你制造艰难险阻;你积极努力,却怎么也避不开意外带来的失意…王明明一心追寻圣人之道,众人说他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王阳明一封《乞侑言官去权奸以彰圣德疏》的爱国奏折,令其得罪了宦官刘谨而成为阶下囚;王阳明一次又一次在国家需要时、危难时,用其身患重病的身躯毫无怨言的挺身而出,结果却不是功绩被抢,就是成绩不被认可…在面对着这些数之不尽的不公平对待中,我们却仍然只见王阳明那如天空般辽阔的坦荡胸怀。怎会有这样的胸怀?因有梦。于是我们不会觉得他可怜,反而觉得他可敬,因为他已实现自己的梦。 王阳明的梦想是什么?就是成为圣贤,就是用自己的智慧教化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路。再多的利,再大的权,都没能打动王阳明的心,只因他知道自己在追寻什么,而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王阳明显然是成功了,由他所创的“心学”已成为重多成功人士推崇和学习的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而王阳明所有的成就,都来自于自己的勤奋学习和刻苦专研,来自对所学知识的学以致用,更可贵的应是他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守住了初心。 吕峥《明朝一哥王阳明》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让我们了解了王阳明的一生。王阳明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可想而知其身上值得我们学习人生哲学一定价值连城,只希望认识王阳明以后,我们的生活能少一点迷茫与浮躁,多一点自在与坚守。
阅读建议 王阳明所处的时代动荡不安,所处的生长环境也复杂多变,因此在阅读时应注重理解动荡社会里,复杂多变的环境对王阳明性格磨练带来的积极意义。《明朝一哥王阳明》谈及的是王阳明成长为圣人的一生,因此也因着重学习王阳明性格里面的优秀思想品德,如对长辈的孝道、对知识的不言弃专研、对事件的明辨是非、对社会的乐于奉献、对友人的坦诚相待、对梦想的执着…
精彩片段 1、 人,是要有些信仰才能支撑着活下去的。没有了大义可以选择苍生,如果连苍生的代言人于谦都落个鸟尽弓藏的结局,那么路在何方?像庄子那样身如不系之舟,脱离这“曳尾于涂中”的苦海?两千年来,无数的人都这么做过,刘伶醉酒,阮籍狂狷,他们真的快乐吗?生命就是在这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成熟的,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最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2、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可以引导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真正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书本的作用也仅仅是告诉你:可以做到这样。如此而已。因此,苏格拉底曰:未经过审思的生活没有价值。王阳明曰:心外无物。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练内心。 3、 阳明心学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儒学正脉,它吸收了佛老二者之精华,借用儒释道三课大数,酿出了自己的心学之果,最终在致良知上归宗。钱德洪又问,“致良知”到底有没有一个从本体到功夫,简易精一的概括?阳明沉思片刻,吟出了那首著名的天泉证道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口诀好比内功心法,吃透了它,就吃透了心学的本质,心学的功夫。
点评: 第一段是作者在指引着我们去思考,思考在人生的过程中到底怎么样才能活的越来越明白。“我要做什么样的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人一旦明白了自己要去追寻的人生价值,生活中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时光将被美化。会少了计较,多了宽容;会少了迷茫,多了执着;会少了任性,多了理智;会少了烦恼,多了愉悦。 第二段是作者在启示我们,自己的人生,还得靠自己走。书本可以给我们带来思想上的启发,他人也可能给予我们很多人生的宝贵建议,然而通往成功的路,却只有靠自己一步一步的去实践,在实践中反思着成长。人人生而不同,不同在于选择,不同在于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时,我们能否守得住初衷,能否经得住人生路上任何形式的考验,这些都将决定着,你幸不幸福,又或是你有多幸福..... 第三段是在诠释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从“致良知”来看,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品质,如做人要真诚,做事要尽力,在家要孝敬父命,在外要与朋友师长和睦相处……再从王阳明的“圣人之路”来看,他的成功,来自在广读圣贤之书时能取长思短,来自在生活中不因外在因素而放弃自己对实现理想执着信念。如在身体不适时,他为弟子授课;在带兵打仗时,他为部下授课;在仕途受挫是,他百姓授课......又如孔子的“仁政”能提高老百姓的思想道德水平,却也最终是为统治阶级教化子民而服务;老子的“道”能令世人活的轻松自在,却也少了必要时的担当;而王阳明却能在不断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的同时,还去教化别人“致良知”;还能在身患重病时,为国远征出战;还能在打了胜战战果被夺时,不入心怀、不埋怨。这样一种气魄和胸怀来自王阳明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何情况,都能紧握自己最初的圣人梦。
探索思考 1、“有梦想不足以使一个人到达远方,但到达远方的人一定有梦想”。 你找到自己的梦想了吗?其实梦想不是生来就有,而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感知到了自我的成长,然后慢慢明白成为怎样的人,我才会很开心,过一个怎样的人生,我才会无憾,于是,梦想就渐渐有了模样。阅读名人名言名著,终究能让梦想越来越清晰,看来王阳明的成长路,你思考到自己的道了吗? 2、“不是你所处的环境决定你的命运,而是你所做的决定改写了你的命运”。 我们都知道,想要获得成功,从来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每一次即使是小小的成功,其道路上也同样充满了荆棘,当你辛苦付出却没有收获时,当你认真努力却没有进展时,当你善良真诚却不被理解时,你准备用怎样的方式来化解那些成功路上的障碍石?王阳明,应该可以给到你很多建议。 3、“人生因拼搏而精彩 ”。 王阳明出身宦官地主家庭,完全可以不求上进,也能衣食无忧,然而成为圣人之路,路上再多的挑战与荆棘,王阳明都走的义无反顾。我想无论路途多么的坎坷与艰辛,王阳明都只会因自己的“致良知”而深深地自豪,因为只有这条路,才是他要的。大海因激起的巨浪而波澜壮阔,人生因执着的拼搏而无限精彩…
作者介绍:杨洁 88年出生,贵州人,职业是初中语文老师。感谢她的此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