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传!手把手教你解剖对虾与教你判定病因何在!

 龙在天中 2016-07-18

长按二维码加小编微信,邀请你进对虾虾苗、对虾收购、土塘养殖、高位池养殖、小棚养殖、工厂化养殖等交流群。如果你想进鱼群或特种水产群,请在本公众号对话框输入“2”查看相关提示。(请注意,不是与我私聊输“2”)

手把手教你解剖对虾:

why?为什么解剖,为了更懂虾。

解剖一条虾很简单,但你真的懂?老规矩,不说话,放图脑补。

(整理于:天宝分享 作者:蒋天宝)

对虾结构及虾病爆发特点

虾体的形态结构如图所示:

外形结构:

1 小触角 2 大触角(触须)

3 剑额 4 头胸甲

5 腹节 6 尾节

7 尾肢(尾扇) 8 颚足

9 步足(泳足) 10 腹肢

内部构造:

3 复眼 4 肝胰腺(消化腺)

5 胃 6 心脏 7 肌肉

8 肠 (消化道) 9 尾节

10 尾肢(尾扇) 11 步足

12 泳足 13 鳃

对虾的病变将在虾体体表和内脏上有所反映,如大触角(触须)、尾肢(尾扇)、泳足、肠 (消化道)、肝胰腺和鳃,是容易病变的部位,如变红、水肿、肠道异常、溃疡等,在养殖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观察,以便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大触角(触须)、尾肢(尾扇)变红是感染的初期征兆,此时采取预防措施,将显著降低养殖成本。 若出现严重病变,如空胃、肝胰腺坏死、白斑,甚至死虾,才开始治疗,难度就很大,代价非常高。

爆发性虾病的特点以及如何预防:

人工养殖的超负荷运作,环境生态的恶化,病原链的蓄积和交叉转移,养殖管理、防控理论和新药研发落后于养殖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爆发性虾病。

1、虾病十年一个周期。

1993年爆发白斑综合症,2002年进一步攀升。

2、2009年推出一激三毒理论:强应激,菌毒,藻毒,病毒。

2011年出现无处不在的白色菌落,毒性极强。

2011年下半年发现病原菌:荧光菌。

第二轮虾病主要以细菌病为主,对虾感染开始于后盲囊

3、2015年孢子虫病又来了。

4、了解虾体的构造,注意发病的重点部位,及时做好预防和治疗措施。

5、重点关注后盲囊,肝胰腺,消化道。特别是中肠

6、健康对虾一般一黑到底

7、盲囊断开,表示开始发病。肝胰腺溶血,表示疾病加重,后盲囊与肝胰腺都发生严重病变,很难治疗。

8、轻微的感染可以治疗,三期以后的病变难以治疗,最佳治疗时期,中后肠断开。实施消毒杀菌措施。

9、病毒感染时胃与消化道一般会变红

10、病毒性疾病与细菌性疾病的分别:

病毒病有白斑,甲壳易分离,不带肉;细菌性疾病,分离后带肉。

11、微孢子虫病的症状:表观中肠感染,后肠仍然黑。虾体疲软,不结实。生长缓慢等。

唯有不断学习,了解对虾的内外结构、虾病爆发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养殖风险。(来源:曾氏悟语)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养虾人。

输入你关心的话题,养虾人会近期报道。

帮邦魔盒不仅是一款功能强大但价格极低的在线溶氧pH测控仪,还为合伙人、代理商提供客户管理、商机导流和全方位养殖过程数据了解的综合服务平台。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