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宾观点 | 方映灵:庄子哲学开辟了另一种人生理想

 转识成智了然 2016-07-18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方映灵曾在第27期“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围绕主题“庄子的为人与道家的德性”,探讨庄子的人生哲学,以及道家思想对当世的借鉴等。

  方映灵认为,庄子哲学开辟了另一种人生理想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方映灵援引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对庄子的记载。楚威王派使者游说庄子,欲用重金聘请庄子当楚国国相,庄子却予以谢绝。在方映灵看来,该故事可见两点:一是可见庄子的为人,其个人的自由快乐比什么都重要,千金爵位于他而言不仅一文不值,还是累赘和负担。二是道家的德性。

  那么,何谓道家的德性?“道家认为,‘道法自然’,宇宙本性是自然无为的,而自然无为的‘道’向下落实到人生社会层面时,就是‘德’,故自然无为的‘德’就是人生社会的本性,也就是说,道家的德性就是人的自然性。”方映灵认为,儒家强调的是人的社会性,它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都是围绕人的社会性而展开的,换言之,都是为了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儒家强调了社会性而往往忽视了人的自然性,不仅不太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忽视了人的自然天性、个体性的一面。正因此,与儒家相对,道家强调和把握的就是人的自然性,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各自的品性和性情,这种品性和性情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重视。“所以,庄子提出了一个词叫‘天放’,认为人的天性是自由自在的,不应该受到肆意破坏,就像一匹千里马一样,如果给它套上铁蹄、马鞍,这就给马造成了外在的负担,破坏了马的自然本性,结果往往会把一匹好马折磨死。同样,在庄子看来,儒家的礼乐教化也是破坏了民众自然的‘天放’本性,从而把真正的道德给毁了:‘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故庄子的理想社会是‘至德之世’。”

  在方映灵看来,正是从重视人的自然天性这一基点出发,庄子的人生哲学突出了以下几点:第一,个体性。每个人天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每个生命个体都值得尊重。庄子主张“任其性命之情”,认为率性自由地生活才是真正的道德。从这点上可以说,庄子是一个个人主义者,他充分体现了宗法专制制度下个体的存在和个人的觉醒。第二,万物平等。庄子主张“齐物”,撰写了《齐物论》,认为天下万物都是平等的,“道通为一”。一方面,“通天下一气耳”,万物都是由气构成;另一方面,事物存在都是相对的,都是时刻变化着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庄子反对一切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既反对独断论,也反对专制独裁;既反对等级制,也蔑视高高在上的权贵权威。故可以说,庄子是一个反抗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第三,超然物外,逍遥浪漫。庄子认为,人们追求现实的功名利禄是“人为物役”。他向往心灵和精神的独立自由,追求人与自然合为一体,进入“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逍遥境界。从这一点上说,庄子是一个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者。

  (转载自深圳商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