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杨妹子(宋宁宗杨皇后)作品专辑

 百了无恨 2016-07-18

南宋  杨妹子  楷书薄薄残妆七绝页  23.2 x 24.4 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参观记2012年11月举办的《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上,一件署名“杨妹子”的书法团扇格外引人注目。这件作品大约书于1225年前后,典型的宋代宫廷风格,上面有四句诗:薄薄残妆淡淡香,眼前犹得玩春光。公言一岁轻荣悴,肯厌繁华惜醉乡。这四句诗似乎不只是描写春光,字里行间隐含着对已逝青春的回忆和感慨。
       展览标签上没有作者介绍。那么,这件流传千年的团扇之上的“杨妹子”究竟是谁?中国历史上又有谁敢于把“杨妹子”这样别致而又通俗到像村姑的名字直接署在书画作品之中?



南宋 杨妹子 蔷薇诗团扇 23.5 x 24.5 cm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对普通大众而言,“杨妹子”这三个字只有在乡间市井之中听到过,把这么俗气的名字和千年传世名画联系在一起实在是闻所未闻。但对于博物馆和鉴定大师而言,杨妹子却并不陌生。因为这个名字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不仅是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许多宋代名画上,都曾经出现过这位“杨妹子”的题字。
 
 
南宋 马麟 层叠冰绡图 绢本设色 101.7x49.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另开

       杨妹子在南宋画家马麟的传世名画《层叠冰绡图》中题图名“层叠冰绡”,并题诗云:“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香。开到寒梢尤可爱,此般必是汉宫妆。”
       马麟(公元13世纪),麟一作驎,原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南渡后三代居钱塘,遂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马世荣之孙,马远之子,生卒年不详。马远是宋光宗、宋宁宗两朝(1190-1224)画院待诏,马麟画承家学,擅画人物、山水、花鸟,用笔圆劲,轩昂洒落,画风秀润处过于乃父。《画史会要》谓:“麟不逮父。远爱其子,多于己画上题麟,盖欲其章也。”
 
 
宋 马远 倚云仙杏图 设色绢本 25.8X27.3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另开

       南宋马远《倚云仙杏图》描绘的是一枝杏花轻灵润秀、堆粉砌霜之姿。用笔精细工整,设色淡雅,气韵生动。右上角有杨妹子题“迎风呈巧媚,浥露逞红妍”。左下角是马远署款“臣马远画”。
       事实上,关于杨妹子究竟是谁,杨妹子和杨娃、杨妹子和宋代的杨皇后究竟是不是一个人的讨论,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
 
 
宋 杨妹子 题马远 倚云仙杏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有记:“杨妹子,杨后之妹。书似宁宗。远画多其所题,语关情思,人或讥之。”清孙承泽《庚子消夏录》载:“马远,在画院中最知名,余有红梅一枝,蒨艳如生,杨妹子题一诗于上。按:杨妹子者,宁宗恭圣皇后之妹,书法类宁宗。凡御府马远画,多令题之。”明王世贞则谓:“凡远画进御,乃颁赐贵戚,皆命杨娃题署。”以上所云杨妹子,皆认为杨妹子乃杨皇后之妹。
       清孙承泽《庚子消夏录》载:“马远,在画院中最知名,余有红梅一枝,蒨艳如生,杨妹子题一诗于上。按:杨妹子者,宁宗恭圣皇后之妹,书法类宁宗。凡御府马远画,多令题之。”
       明王世贞谓:“凡远画进御,乃颁赐贵戚,皆命杨娃题署。”     
       世传其书法类似宁宗,清代姜绍《韵石斋笔谈》评其书法“波撇秀颖,妍媚之态,映带漂湘”。今存诗六首,词一首。诗风清丽飘逸。

南宋 杨妹子 七言诗一首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图书馆藏
       
       启功《启功丛稿》中《谈南宋画上题字的“杨妹子”》,认为杨娃即杨姓之误,杨姓即杨后。徐邦达先生认为将杨后和杨妹子视作二人是明清学者的讹误。理据有三:一,周密的《齐东野语》及叶绍翁的《四朝见闻录》皆证明杨后是孤儿,并无兄弟姐妹,哥哥杨次山也是后来认的,并无血缘关系;二,现存的杨氏书画题字,字体一致,只有早期、晚期的些许变化,并无出自二人之手的迹象,况且“坤宁宫翰墨”、“坤卦”、“坤宁殿”诸印,除皇后可以使用以外,非其他人可以擅用;三,在元吴师道《吴礼部集》卷四中,题《仙坛秋月图》诗注,有这样的记载“宫扇,马远画,宋宁宗后杨氏题诗,自称杨妹子”。


宋 杨妹子 楷书清凉境界七绝 册页 绢本 嘉德香港2013秋拍 成交价2357.5万港元(另开

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江兆申的研究结果:
杨妹子(1162~1232),即宋宁宗恭圣仁烈杨皇后。少以姿容选入宫中。忘其姓氏,或谓为会稽人。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封为平乐夫人。三年四月,封婕妤。有杨次山者亦会稽人。后自谓其兄,遂姓杨氏。五年进婉仪,六年进贵妃。恭淑韩皇后去世,以贵妃颇涉书史,知古今,立为皇后。性颇机警,如诛杀权相韩侂胄便出杨后作主。杨妹子虽出身微贱,无骨肉之亲,幼年于戏班为杂剧。及长却能书善画,更擅诗词,偶于书画上自署名为杨妹子。著作以宫词较多,编入二家宫词,四库提要曾着其目。题画诗词,散见于南宋院画录;善作花卉,真迹已不可见;书法真迹流传至今者,目前最少尚有八件:三件存故宫博物院,见于宋马远华灯侍宴图题诗、马远倚云仙杏题句,无款宋人桃花题句。另两件存于美国,两件存于日本京都天龙寺,一件陷大陆。
杨妹子书迹似宋宁宗,以其款署杨妹子,元明人误为杨皇后之妹。而以艺文供奉内廷。


江兆申先生对“杨妹子”做了更深入的考证。

世传杨妹子书法类似宁宗,清代姜绍《韵石斋笔谈》评其书法“波撇秀颖,妍媚之态,映带漂湘”。文从沈梦整理发现,杨妹子诗今存诗六首,词一首。诗风清丽飘逸。


现录其一首《题菊花图》,学习学习:莫惜朝衣准酒钱,渊明身即此花仙。重阳满满杯中泛,一缕黄金是一年。

 
 
宋 马远 王宏送酒图 美籍华人邓仕勋藏

      《王宏送酒图》的作者是南宋的宫廷画家马远,杭州人,在画坛是“南宋四家”(其他三人分别是李唐、刘松年、夏圭)之一。
  《王宏送酒图》除了体现马远的画风之外,右上端有宋宁宗皇后杨妹子意味深长的题诗:“人世难逢开口笑,黄花满目助清欢”。
  杨皇后在南宋历史上是与慈禧太后有些类似的人物,她出身卑微,母亲张氏是宫中教坊的乐女,生父不详。公元1195年,宋宁宗27岁,杨妹子已33岁,被封平乐郡夫人。随后她一路受宋宁宗宠爱,一帆风顺,直至册封皇后。再后,她大展身手,内外勾结,杀害忠臣,拔除眼中钉,达到人生事业的顶峰。宋理宗继位后,她成为皇太后,丧失权力,只好在宫中颐养天年,于71岁寿终。
  杨皇后虽然从政有争议,但刻苦好学,她被称为“宋代最杰出的女书法家之一”。而从“人世难逢开口笑,黄花满目助清欢”的题诗看,这应该也是她身在宫廷的心态写照。可惜的是,《王宏送酒图》画里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情节,已经无从考证了。
 
 
宋 杨妹子 楷书清凉境界七绝 册页 局部


延伸阅读


杨妹子:中国美术史上第一女性
朱绍良

在张伯驹先生的《春游琐谈》里,先后三个章节谈到南宋杨皇后---杨妹子其人,是其他人物所不能比拟的。究竟什么原因使张伯驹及笔友如此关注其人其事?杨妹子为何超越美术史上书画大家,被多次专门加以大书特书呢?
  卷三《杨妹子》:
  关于杨妹子有无其人一节,各家意见殊不一致。余以为杨妹子即宋宁宗杨皇后,而非杨皇后另有其妹。···杨后由封平乐郡夫人晋封婕妤,而进封婉仪贵妃。及帝立为皇后。在杨次山为兄而冠以杨妹子之后,著有宫词十九首,世称杨后宫词。···又按厉樊榭《宋诗纪事》一百卷杨皇后诗在卷一中。而卷八八十七有闺媛一门,共计十八家,如有杨妹子诗,亦不应遗落,亦可见杨妹子除杨皇后外,更无另一人也。
  张伯驹先生在此处考证杨妹子,主要是以著录诗词而来,这在当时资讯尚不发达时代已难能可贵了。张伯驹真正的职业是银行家,大部分时间还从事京剧、评剧、社团活动,收藏只是他的一部分,能对杨妹子的考证如此深入,我们只有钦佩了。
  经考周密的《齐东野语》卷三,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及叶绍翁的《四朝见闻录》乙集<真文忠居玉堂>皆证明杨后是孤儿,并无兄弟姐妹,哥哥杨次山也是后来认的,并无血缘关系。在韩侂胄“开禧北伐”失败后,另一权臣史弥远勾结贵妃杨妹子,在玉津园“矫旨杀韩”。同为贵妃的曹氏由于韩侂胄死去失去靠山,杨妹子在史弥远、杨深甫等人拥戴下,被宋宁宗册封为皇后。据《宋史》、《历代妇女着作考》、《绍兴县志》、《绍兴市志》等史料记载,杨妹子死后被宋理宗谥封为恭圣仁烈杨皇太后(1162-1232),原名杨桂枝,也就是南宋宁宗皇帝皇后。(《通鉴辑览》卷九十二)
  卷四《杨妹子诗词》:
  黄君坦(黄苏宇)是稊园诗社的主要成员,张伯驹先生的笔友,《春游琐谈》部分章节是其所著。虽然不是收藏大家,却是对书画的理解超乎常人,尤其是以诗词锲入点研究书画深层内容,也属文学佐证范畴。
  文中记叙杨妹子题《马远梅花四幅》···
  断句···
  题马和之画···
  题马远《松鹤》对幅···
  自题《菊花图》···
  书团扇···
  这里再次论证杨妹子是否为杨皇后,通过已刊载的杨皇后诗词加以证实,并且通过诗词的词义加以分析判断。由于黄君坦与鉴定大家张葱玉交往过甚,对不少杨妹子题画的作品认识,深受张葱玉《书画鉴赏》一文的影响。
  断句:人世难逢开口笑,黄花满目助清欢.
  此小幅马远绘画,杨妹子将诗题于画幅右上方,曾藏于听颿楼主人潘正炜处,潘氏著有《听帆楼书画目录》,在岭南地区听帆楼收藏书画无出其右。所幸此幅马远绘画恰被美国好友所收藏,虽然盈尺大小的丹青,却被友人视若天赐。
  卷五杨婕妤《百花图》卷:
  素绢本,著色,画无款,凡十七段。每段楷书标花名,并记年,诗于句上。总识,今上御制中殿生辰诗,下注云四月八日。···见明史诸王年表,及《书还会要》。跋语称杨婕妤,又谓以色入宫,似谓杨皇后也。···是皇后生日为四月八日浴佛节。宋理宗谢皇后为四月八日生,则所称中殿者即谢后也。···
  张伯驹先生对杨婕妤《百花图》卷的认识,似乎是将之推论为杨妹子所绘,又顾及第十二段的文字,明显是指谢道清皇后。杨妹子能否擅画,画史上并无明确记载,杨妹子的书法却流传甚多,由于极似宁宗书法才导致“矫旨杀韩”玉津园事件。
  经查吴自牧《梦粱录》皇太后记载:四月初八日,寿和圣福皇太后圣节。寿和是理宗谢皇后的尊号。又据清·毕沅《续资治通鉴》记载,四月八日是宋理宗谢皇后谢道清的生日。而从《百花图卷》每段诗意,都为颂扬谢皇后的。《宋史》后妃下、理宗谢后传:理宗谢皇后,讳道清,天台人。初封通议郡夫人,宝庆三年九月,进贵妃,十二月册封皇后,号寿和圣福。《百花图卷》生辰诗注明四月八日的时间,而中殿就是谢道清,今上所指是理宗赵昀。因此,此卷就是为宋理宗谢皇后谢道清祝寿所作,此时杨妹子或为七十五岁以前,或已死去多年,况且身为皇太后不可能为皇后亲自绘事。
  这位谢道清皇后,是南宋丞相谢深甫孙女,因宁宗时代拥立杨妹子封后有功,被杨妹子订立为理宗皇后。1275年,其孙宋恭帝赵即位,由于恭帝只有4岁,由65岁的太皇太后谢道清垂帘听政,军政大权操控在权臣贾似道之手。后来,谢太皇太后在国人的压力下杀死贾似道,但是为时已晚,元军已破襄樊,南宋亡国已成趋势。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兵临宋都临安,带着南宋文武群臣出城跪迎,向元军统帅伯颜投降。南宋灭亡后,谢道清已太皇太后之身北行大都,被忽必烈降为寿春郡夫人,潦倒死于大都。
  谈到这里大家可能看出,缘何将杨妹子列为中国美术史上第一女性?从王羲之老师卫夫人始起,其人并无证据说明,也无传世作品;宋高宗吴皇后虽有少量传世作品,因其传奇色彩、艺术水平并不甚高。只有杨妹子的掌控朝野、身世传奇、艺术造诣、存世瑰宝的知名度,都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美术史上无人能与之相比。
  惊悉在香港某拍卖公司,即将上拍杨妹子楷书《清凉境界七绝》团扇,属于其独立作品,该幅书扇曾在大都会博物馆展览出版,与大都会所藏杨妹子书扇《薄薄残云淡淡香》,都是不可多得的杨妹子(杨皇后)传世真迹。
 
 
宋 杨妹子 楷书清凉境界七绝 册页 局部

东方早报:杨妹子与杨娃

近读苏州王稼句先生的《吴门烟花》(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中《杨皇后与杨妹子》一文,文中写道:“杨皇后有个妹妹,人称杨妹子。”又说:“杨妹子,也没有名字,她在画上别署'杨娃’,有时还钤'杨娃’的印章。……她的身世更没有任何记载,只说她是杨皇后的妹妹,至于父母是谁?都不知道。……甚至她又是一位不可考证的私生女,进入宫中后,派定与先进宫的杨氏以姐妹相称。不管如何,她自署'杨娃’,透露了她的故乡情愫,想来总与吴中有点关系。”王先生此文中有多处谬误,足见他对中国书画史和南宋史并不熟悉。因为它涉及中国书画史上的一个著名谜案——“杨妹子和杨娃”。
  王先生文章中所说的“杨皇后”,即南宋宋宁宗赵扩(1168-1224)的皇后杨氏(1162-1232)。《宋史·后妃传》中对她的身世、籍贯等记载均含糊其辞,似有难言之隐情:“恭圣仁烈杨皇后,少以姿容选入宫,忘其姓氏,或云会稽人。”又云:“有杨次山者,亦会稽人。后自谓其兄也,遂姓杨氏。”《宋史》竟然连一个皇后的姓氏和籍贯都无法弄清楚,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但我们不应去苛责元人修史的不严谨,这其实是南宋皇家在当时的档案记录(各朝实录)中有意隐删或毁灭了一些原始史料。但是在南宋人的野史和笔记中却有杨皇后身世的相关文字记载,其中以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较为清晰:
  慈明太后(注:即杨皇后),越人也。善通经史,能小王书。母张夫人以乐部被宪圣幸,后以病归李氏,死葬西湖小麦岭下,地名放马场。宪圣常因乐部不协顾左右曰:“我记得张家,今安在?”左右对曰:“已死矣。有女颇聪慧。”宪圣念张氏,故招后人。时年十一二。尝置宪圣侧,宫中谓之“杂剧孩儿”。既长,宁皇侍宴长乐,目后有异,而重于自请。宪圣知其意,遂宴宁皇而赐之,曰:“做好看待,他日有福。”由此遂正六宫之位。
  据传张氏原配丈夫名叫杨懿。从上可知杨皇后的家庭出身是非常的卑微,母亲张氏是宫中教坊的乐女,后因病出宫,再嫁李氏,但已无法考证杨皇后的生父究竟是谁。“宪圣”即宋高宗吴皇后(1114-1197),她随宋高宗南渡,“读书万卷”、“翰墨尤绝”,是“功佑三代”的太皇太后。而王稼句先生在《杨皇后与杨妹子》一文中,将“宪圣”误为宋光宗赵惇,“被宪圣幸”误解为被宋光宗宠幸且“有了身孕”。所以他怀疑杨皇后可能是宋光宗的私生女,她与宋宁宗可能是同父异母的姐弟。
  后来宋宁宗的皇后韩氏病故,她被继立为皇后。宋理宗立,她又被尊为太后。她工于权术,计杀韩侂胄,重用史弥远,把持朝政。她在庆元三年(一说庆元六年)四月封婕妤时,因自感身世卑微,引同乡庠生杨次山为兄。宋末元初人周密(1232-1308)《齐东野语》曾记载云:“密遣内珰求同宗。遂得杨次山。宣召入宫。次山言与泪俱,且指他事为验,或谓皆后所授也。后初姓某,至是始归姓杨氏焉。次山随即补官,循至节钺郡王云。”杨次山(1139-1219)比杨皇后年长二十三岁,两人相认时在庆元三年或庆元六年,杨次山已是六十岁左右了,他纵有妹妹,恐怕早已结婚生子。兄妹或血缘关系破绽百出,但时人敢疑敢想却不敢言。 
  如果杨皇后仅仅因为是一个出身卑微的政治女强人,也不会引起后人多大的兴趣,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出身卑微的强势皇后也绝非她一人,但是她却有意或无意地与中国的绘画史、鉴藏史发生了关系。我们今天在阅读古代的书画著录书籍中,在观赏收藏于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宋宫廷画家的作品上,常常会看见有一些署名“杨妹子”题诗、题画名或钤“杨姓翰墨”、有干支纪年的“贵妾杨姓之章”等印章的绘画作品。她为什么只在马和之、马远和马麟等少数院体画家的作品上题字?为什么后人会仿冒她的书法题在一些南宋佚名的画作之上?她为什么又被后人称之为“杨娃”?
  最早解开这些疑问的是元代人吴师道(1283-1344),他在《礼部集》题《仙山秋月图》一诗自注云:“宫扇。马远画。宋宁宗后杨氏题诗,自称杨妹子。”(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 可知杨皇后自称“杨妹子”。虽然我们不知道吴师道凭什么证据证明“杨皇后”就是“杨妹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一定见过杨妹子题字的绘画上有“赐大知閤”、“赐大太保”等题字以及古代皇后才能使用的坤卦印,因为《易经》中云:“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另外,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相对而言,时代愈近,事情的真相就愈清晰。
  但在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约1329-1412)所著的《书史会要》卷六中却云:“宁宗皇后妹,时称杨妹子。书法类宁宗。马远画多其所题,往往诗意关涉情思,人或讥之。”陶氏将杨妹子变成了杨皇后的妹妹,也就是宋宁宗的“小姨子”,她“关涉情思”,还可能与姐姐争风吃醋。一个本来基本清楚的史实开始变得以讹传讹起来,竟因此影响了近五百年的中国书画著录史和鉴藏史。后来明清两代许多鉴藏家的书画著录书籍或士大夫的书画品藻随笔均沿袭此说,一个中国书画史上人为制造的“谜案”由此诞生了。
  明代文学家、历史学家王世贞(1528-1590)又将这个谜案弄得更加的扑朔迷离,他在跋马远的名作《画水》图十二帧(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云:“其印章有杨娃语。长辈云:'杨娃者,皇后妹也。以艺文供奉内庭,凡远画进御及颁赐贵戚,皆命娃题署云。’然不能举其代,及遍考画记稗文俱无之,独往往于他迹见杨迹如一。按远在光宁朝,后先待诏艺院,最后宁宗。后杨氏承恩执内政,所谓杨娃者,岂即其妹耶?”(见李日华《六砚斋笔记》,上海中央书店1936年1月)马远此图册堪称绘画史上的赫赫名迹,流传有绪。入明为陆完收藏,后归王世贞收藏,内有李东阳、吴宽、王鏊、文伯仁等人题记。从此之后,人们又将杨妹子与“杨娃”联系起来,或视为一人;或视其为杨皇后的妹妹。为什么王氏会有此说?这主要是他误读了《画水》图上的杨妹子印章所致。在十二帧画上均题字的“赐大两府”上端,有“壬申贵妾杨姓之章”朱文长方小印。南宋内府用印为蜜印(又称水印),印泥用白芨水或蜜调制,有些还加入少量的珍珠粉。但此类印泥在绢上极易褪色,在经过了三百年左右的时间更是模糊难辨。所以王世贞将“壬申贵妾杨姓之章”中的篆书“姓”字误读为“娃”字,望字生义,凭空想象而虚构出一个所谓的“杨娃”来。由于对名人名家的过分信赖和崇拜,从而使得后人对他们的某些失误也深信不疑,这样的案例在古今中外的文化史或艺术史上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人类的许多历史就是在接受这种误读和误解与真相的角逐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面貌。
  1964年启功先生发表了《谈南宋院画上题字的“杨妹子” 》一文(见《启功丛稿·论文卷》,中华书局1999年7月),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又对马远《画水》图上杨氏印章的仔细鉴读,纠正了从陶宗仪开始的误解和王世贞后来的误读,指出杨皇后即是杨妹子,也不存在“杨娃”此人。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台湾著名的书画家、书画史家和鉴定家江兆申先生发表了《杨妹子》一文(见《双溪读画随笔》,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1977年10月)。他通过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有杨妹子题字的绘画作品,以及美国收藏家顾洛阜收藏的杨妹子书法作品的研究,再辅之于详实的文献史料,披沙拣金,考据论证,进一步确定了杨皇后与杨妹子实际上同为一人,而“杨娃”则是人们杜撰出来的“空中楼阁”。此文比启功先生的文章论证更为详尽,图片和史料丰富,所以也更具有说服力。启功与江兆申两先生分析性的阅读和解释性的写作所得出的结论,后来得到了书画史研究专业人士的普遍认同。一桩弥漫在中国书画史、鉴藏史上近五百年的迷雾就此散去,谜案也终于真相大白。江先生曾在文章的结尾处无不感慨地引用了孟子的一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