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定四国,佩四镇之印,掌26万劲兵,大唐唯一,这是谁

 茂林之家 2016-07-19

大唐名将何其多也,秦叔宝、李靖、王玄策、李勣、薛仁贵、郭子仪、李光弼等,这些都是耀眼史册的名将、也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但,也有很多名将被人们逐渐遗忘,尽管如此,他们当年的光辉事迹,不会被历史忘记,比如王忠嗣。

王忠嗣,原名王训,山西祁县人。父亲王海宾以骁勇善战闻名军中,后战死沙场,当时王训年仅9岁,唐玄宗赐名忠嗣,将他收养在宫中。

9年之后,18岁的王忠嗣离开宫廷,开始了他军事生涯的第一次战役。开战之前,他侦察到吐蕃赞普正在检阅军队,就独自率领300精锐骑兵,乘着夜色突然袭击。

平定四国,佩四镇之印,掌26万劲兵,大唐唯一,这是谁

300骑兵就敢去偷袭对面几万人,这份胆色也足以名垂历史了,结果如何呢?斩首上千,俘虏四千余,缴获牛羊上万头,吐蕃赞普仓皇逃命。

是不是很熟悉?是的,让我想起了霍去病,同样是年少有胆识,同样是奔袭,同样以少胜多,也同样一战成名。

公元738年,萧炅、杜希望、王昱,兵分三路,分道进击吐蕃,结果唐军失利。此时王忠嗣主动请缨,率将士,冒箭雨,勇进攻,身先士卒,在砍倒几百人后,吐蕃军阵型大乱。

杜希望抓住机会,命令全线出击,唐军终于以寡击众,大败吐蕃,此战功劳可谓全在王忠嗣,在唐军不利、士气低落之际,扭转局势,反败为胜。

平定四国,佩四镇之印,掌26万劲兵,大唐唯一,这是谁

当时不惟吐蕃,契丹势力也日益强大,唐朝五次北伐皆败,武则天当年甚至用囚犯组成敢死队讨伐契丹,依然劳而无功。

此时,王忠嗣率10万骑兵北出雁门,讨伐契丹和奚族的20万联军,两军于桑乾河展开决战。

唐军三战三捷,奚族和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奚、契等三十六部全部投降,之后几十年再也不敢作乱,王忠嗣威名从此威震天下。

打败了吐蕃,打服了契丹,接下来该突厥了。

公元742年,突厥立乌苏米施可汗,唐玄宗遣使让乌苏米施内附,乌苏米施不从,王忠嗣于是大兵压境威慑突厥,乌苏米施再也不敢横了,直接上表请降。

平定四国,佩四镇之印,掌26万劲兵,大唐唯一,这是谁

但这只是表面,王忠嗣也知道,于是遣使说服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酋长,向乌苏发起进攻,乌苏兵败逃遁,王忠嗣趁机下令朔方部出击,突厥除战死者,其余全部被唐军俘虏,重要人物悉数向唐朝廷投降 。

两年之后,王忠嗣趁突厥大乱,再次出兵,一举击破突厥东部军事力量。至此,曾经称雄北方一百余年的突厥汗国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这场前后延续达百年的战争,最终以大唐帝国的胜利而告终。战后,唐玄宗命王忠嗣兼任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节度使。

平定四国,佩四镇之印,掌26万劲兵,大唐唯一,这是谁

一人佩四镇之印,掌控四镇26万劲兵,这在大唐帝国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公元746年,王忠嗣发动了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在积石会战中将吐蕃残部全歼,并俘虏了八千名依附吐蕃的吐谷浑军。

之后,王忠嗣又千里奔驰,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大食慑于唐军军威,再不敢出兵。从此,大唐威震八方,四海畏服。

平定四国,佩四镇之印,掌26万劲兵,大唐唯一,这是谁

顺便说一句,王忠嗣还在此战中提拔了李光弼和郭子仪。这两个人的事迹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王忠嗣后来还发现了安禄山的阴谋,可惜当时因石堡城问题不备唐玄宗信任,加上被奸相李林甫陷害,幸亏哥舒翰冒死求救,唐玄宗才没杀他。

749年,王忠嗣病逝,终年45岁,6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再也未能恢复元气,唐朝对西域的掌控也无力了,以后的1000年间,汉族政权都没再能掌控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