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盛唐第一将,也是玄宗养子,身兼四镇节度使,他若不死,安史之乱恐怕不会发生

 黑猩猩表哥 2017-12-13

回复「揭秘」,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图)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剧照


盛世大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名将井喷、武功赫赫的时代,今天的人们即使对那段历史不甚了解,也可以毫不费劲地说出李靖、秦琼、尉迟恭、程知节、苏烈、薛仁贵、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等一堆曾在古代冷兵器战争史中大放异彩的名字。但或许正是因为那个年代的名将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很多本应该彪炳青史的人物,在今天反而被历史书一笔带过,其事迹几乎无人知晓。本文的主人公王忠嗣,便是这样一位名将。他一生都致力于为唐帝国开疆拓土,被誉为“大唐霍去病”,为唐朝迈入辉煌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些功劳没有为他赢得本应属于自己的荣誉,反而招来了祸患,最终令他郁郁而终。他死后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大唐也由此转入衰落,辉煌不再。





少年成名,皇帝眼中的“大唐霍去病”


王忠嗣(705-749年),原名王训,山西祁县人。他出身将门,父亲王海宾是当时的一员名将,以骁勇善战闻名军中。然而可惜的是,在与吐蕃的一次大战中,王海宾不幸为国捐躯,留下了只有9岁的小王训孤苦无依。唐玄宗李隆基可怜这个烈士之后,便把他接入宫中,作为义子养在身边。由于当时他和忠王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年岁差不多,所以俩人很快就成了亲密无间的好友。在宫中,玄宗发现这个少年不仅喜欢练武,对如何用兵还有着很大的天赋,一次,玄宗与他谈论用兵之道,小王训竟然纵横捭阖、应对从容,玄宗称赞不已,说:“这就是朕的霍去病啊!”遂改其名为王忠嗣,并以霍去病的事迹勉励他,希望他将来为国建立一番功业。



长大之后,王忠嗣立功的机会很快就来了。当时,唐朝与吐蕃之间战争不断。从大唐建立的那一刻起,吐蕃便作为唐朝的劲敌,与唐朝一直是和和打打、打打和和,王忠嗣的父亲就是在与吐蕃的战争中殉国的。开元十八年(730年,也有资料记载此战发生于开元二十一年,即733年),王忠嗣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参加了他军事生涯的第一战——郁标川战役。由于有着杀父之仇,他对吐蕃“分外眼红”,一直渴望为父报仇、为国争光。终于,他经过努力,侦察到吐蕃赞普正在郁标川检阅军队,于是便独率三百精锐骑兵乘夜发动突袭,斩首上千级,俘虏四千余人,打得吐蕃赞普撇了军队仓皇逃命。此战堪比霍去病第一次出征时以800骑兵大破匈奴,故而一时间,王忠嗣“唐之霍去病”的名号开始在唐军中流传开来。


东征西讨,荣膺四镇兵马节度使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朝集结大军,兵分三路征讨吐蕃。但没想到,两军刚一交手,唐军便被吐蕃来了个下马威。首战失利后,唐军上下士气低落。这时,王忠嗣站了出来。他冒着密集的箭雨,单枪匹马直入敌阵之中,左刺右劈,连杀数十人,竟然冲动了吐蕃大阵。有的将士被他的勇武所震撼,一时间热血沸腾,也纷纷跃马舞刀冲了上去。大家拼死奋战,搅得吐蕃军阵脚大乱。唐军主帅见状,马上下令全线出击,唐军最终反败为胜,重创吐蕃。此战过后,王忠嗣因功晋升为左金吾卫将军,不久又升为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


(图)电视剧《太平公主秘史》中的李隆基,张翰(饰)  


进入到天宝年间,随着唐玄宗的统治步入晚期,这位曾经的明君开始好大喜功,四处出兵征战不休。天宝元年(742年),王忠嗣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与奚族和契丹联军20万激战于桑乾河。王忠嗣迅猛出击,指挥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猛突猛打,三战三捷。武则天时代五次北伐也没有被消灭的契丹族,在王忠嗣的重击下终于归附大唐。王忠嗣由此成为一员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被朝廷倚为边防支柱。

  

不久后,曾经让唐朝头疼不已的突厥又来找麻烦了。当时,玄宗命突厥乌苏米施可汗内附,但不想却被拒绝。自感没了面子的玄宗怒不可遏,马上命王忠嗣大兵压境威慑突厥。乌苏大为恐慌,上表请降。王忠嗣认为乌苏是迫于形势,并非真降,暗地里一定在进行战争准备。想到这些,王忠嗣立即遣使,以重利诱惑当时与突厥甚密的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酋长,挑拨他们背叛突厥、进攻乌苏。此役,突厥大败,乌苏只身逃遁。得讯之后,王忠嗣果断起兵,直扑突厥本部。由于可汗不知所踪,突厥乱成一团,部众基本上全部被唐军俘虏。天宝三年(744年),王忠嗣趁突厥内乱,再次出兵北进,一路势如破竹。被王忠嗣吓坏了的突厥九部联合把乌苏米施可汗杀了,将其首级传到京师,求大唐退兵。由此,曾经称雄草原一百余年的突厥帝国宣告瓦解,前后历时达百余年的唐突战争最终以大唐的胜利而告终。



天宝五年(746年),唐玄宗命王忠嗣兼任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当时整个唐朝只有十个常设的节度使,相当于十大战区司令。王忠嗣一人便身兼四镇,手握精兵二十余万,这在唐朝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尽管其力量足以割据自立,但王忠嗣始终对大唐忠心耿耿。他大胆提拔了当时还是年轻人的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等小将,为日后中兴大唐留下了火种;他还多次上奏朝廷,主张安抚边民,切勿轻启战端,以免生灵涂炭。他深知边军将士的辛苦和不易,为减少伤亡,每有战事,他总要进行周密的部署,亲自召集各级军官进行战前动员,逐营鼓励将士,并亲自监督粮饷器械的发放。小到一弓一箭,他都要仔细查验质量,保证供应无缺。因此他几乎每战必胜,深得将士拥戴。


受到猜忌,一代战神孤苦离世


但是,对于王忠嗣的良苦用心,并非人人都能理解。随着他声名日益显赫,阴险狡诈的宰相李林甫因怕他入朝为相,威胁自己的权势,便密谋除之而后快。恰在此时,玄宗原来的太子已死,谁是下一个大唐储君便成为帝国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其中,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的呼声最高,也最受玄宗喜爱,而后来的太子、忠王李亨当时却并不受待见。李林甫抓住李亨和王忠嗣少年时的关系大做文章,指使党羽向玄宗“举报”王忠嗣欲拥立忠王为太子。玄宗知道,王忠嗣和李亨乃铁杆发小,而王忠嗣又手握重兵,因此听闻此言,他震怒不已,竟然在没有做详细调查的情况下,便将王忠嗣下了大狱。一代名将从此告别疆场,再也未能为国效力。要不说,晚年的唐玄宗真是糊涂、昏庸的可以,他要是不糊涂、不昏庸,岂会频频干出自毁长城之举?安史之乱又岂能发生?


(图)电视剧《杨贵妃秘史》中的李林甫,狄剑青(饰)


玄宗本欲将王忠嗣处死,但后来多亏哥舒翰苦苦哀求,王忠嗣才捡回一条命,被贬为汉阳太守。从身兼四个大战区司令的唐军大帅,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太守,这种心理落差之大,以及养父猜忌所带来的打击,把这个曾经令千万人胆寒的战神折磨得郁闷不已。仅仅一年后,44岁的王忠嗣在孤独和悲愤中英年早逝。而就在他死后不久,安禄山拉起了反唐的大旗,一个盛世由此成为历史。如果王忠嗣仍坐镇北方,以他的威名和手段,安禄山又岂敢轻易反叛?即使安禄山仍然敢反,如果王忠嗣还在,这场浩劫又岂能持续八年之久?所以说,唐玄宗是亲手毁掉了一个能挽回大唐命运的机会。令今天的我们读罢,深感唏嘘不已!而更令人可悲的是,直到宝应元年(762年),此时距离王忠嗣辞世已过去了十余年,唐代宗才为其平反昭雪,追赠其为兵部尚书、太子太师。这位为大唐奔波半生却不得善终的名将,至此终可瞑目!


*作者:林森,字天俊。鱼羊秘史签约作者。网络新锐通俗历史作家,擅长用故事刻画、分析历史人物及事件,著有《谁将主宰未来天空》《金戈铁马之两宋烽烟录》《盛世余光》等历史、军事类专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