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战”英雄谱之36---大败吐蕃、契丹、突厥的王忠嗣

 金色年华554 2022-08-24 发布于江西

>>王忠嗣,初名王训,今陕西渭南人,中唐时期第一名将。

王忠嗣在父亲战死后被接入宫中,唐玄宗收其为假子,赐名忠嗣。

公元730年,王忠嗣出任兵马使,首度随大军作战,其趁吐蕃大赞普阅兵军众载酒狂欢之际,率领300精骑实施夜袭,斩敌数千,缴获牛羊马匹上万,大赞普仓惶逃走。

公元738年秋,吐蕃叛乱,进犯边境。唐军首战失利时,左威卫郎将王忠嗣主动请缨出击,在局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其运用战术大破吐蕃军队,战后论功,其升为左金吾卫将军,不久升至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

话说在武则天时期,北部边境契丹势力日益强大,从公元695至697年,大唐五次发兵北伐契丹,均劳而无功,契丹遂成大唐之大患。公元742年,唐玄宗为彻底解决契丹,命王忠嗣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契丹联合奚族部落发兵20万迎战。双方在桑乾河展开决战时,大唐军队三战三捷,奚族和契丹联军全军覆灭,奚、契三十六部向大唐投降,之后几十年不敢作乱。

同年,唐玄宗遣使谕令突厥乌苏可汗内附,乌苏不从。王忠嗣受命屯重兵以威慑,在识破乌苏可汗假请降后,于木刺、兰山结营。准备就绪后,王忠嗣说服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酋长,同时向突厥发起进攻,其属下朔方军则攻击突厥的西部,突厥大败,重要人物悉数向唐朝投降 。二年后,朔方军一举击破突厥东部军事力量。至此,曾称雄北方数百年的突厥汗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公元746年,王忠嗣兼任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其一人佩四将之印,受命集中优势兵力发动了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随后在积石会战中将吐蕃残部全歼。此役尽毁吐蕃在青海、甘肃的堡垒,战略盟友吐谷浑降唐。之后,王忠嗣又千里奔袭,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大食慑于唐军军威,再不敢出兵。

王忠嗣十分注重培养人才,后来的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都是其下属并在战争中获得提拔。

公元749年,王忠嗣受到权相李林甫的陷害,虽免于一死,但不久便郁郁而终,年仅45岁。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文字无关;文字由艾亲搜集、编辑、整理;如有侵权,敬请联系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