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发

 老刘tdrhg 2016-07-19
《老子》既是一部哲学著作,又不是纯哲学著作。在这本书中,大量的篇幅是讲人生、治国的,涉及到广泛的管理领域,其实,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老子是道教倡始人。道家,与儒家、法家一样,决不是清淡学派,而是务实学派。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社会分裂,动乱不已,战事频繁,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面对残酷的现实,儒、法、墨、道等学派各自提出了拯救社会的治国之说。这些学说,均不是纯理论的研究学说,而是面对现实有的放矢的治国、管理的学说。正因为这样,《老子》本身才会有大量的管理内容。也正因为这样,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南面术”是君王统治术、治国之术,实是管理之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老子》说成是一部管理书,似乎也并不过分。 一、无为思想与企业管理 《老子》一书的管理价值,被国内外很多人、企业或组织所认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关老子思想与企业管理的研究在社会或理论界都引起广泛而热烈的反响。在日本企业界,很多著名企业家将《老子》智慧视若珍宝,普遍用于企业管理及其实践活动之中。他们认为,当前世界经济竞争激烈,压力重重,而老子是主张以柔克刚的,这正符合激荡社会中弹性柔性管理的需要。老子崇尚“柔”,认为“柔弱胜刚强”,崇尚“静”,说“清静为天下正”。这些“柔”、“静”等的概念,从企业管理角度看,都是属于柔性管理的思想。“柔性管理”正是当代管理思想的新潮之一。所以,《老子》中一些有关“清静”、“无为”等的箴言被日本企业界所推崇,视为企业管理之道。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实际就是一种“柔性管理”的思想。作为《老子》思想体系的重要范畴,“无为”不是“不为”,老子反复强调“无为”,实则是为了“为”,是为了更好地去实施看似“不为”实却“有为”的事,是为了实践“为”的一种态度和方法。 老子曰“为无为,则无不治。”在这里,“为”是目的,“无为”是手段,“无不治”是效果。有人讲,老子性僻,天生爱唱反调,实则不然,这一思想同样是其辩证观念的又一深刻反映。老子重视“无为”,认为“无为”是国家管理事物的最高准则。《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古往今来,这一思想历史上不断被统治者用于管理国家的实际事务中,并取得明显成效,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和唐代的“贞观之治”。管理国家如此,管理企业自然亦如此。所以说,老子的“无为”思想不是反对“为”的,只是主张和赞成以“无为”的形式和态度去做“有为”的事情,“无为”思想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被动、无意义的。 柔性管理方式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管理理念,在柔性管理过程中,差异化产品的生产、市场应变能力的增强、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对现代化设备的操作以及决策权和自我管理权的获得等,都需要员工有相应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自我能力,都需要他们善于学习。同时,工作团队的建设、共同愿景的塑造、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等也都对员工的道德品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适应工作要求、应对人才竞争等则对员工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员工应该全面发展自己,以良好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来适应柔性管理的要求。作为管理者来说,也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使员工能与企业共同成长。 二、以柔克刚的辨证管理思想我们一般人都懂得“刚胜柔”的道理,而老子则独树一帜,他以超群的智慧,在总结了自然和社会的胜衰之理后,深刻地揭示了“柔胜刚”的真谛。“天下柔弱莫之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认为,水是地上最柔弱的东西,但它却能穿石销金,“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兵强则不胜”等也都说明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这一理论在历史上对大到为政者治理国家、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小到个人的为人处世。 “柔胜”的谋略在企业竞争中,往往表现为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它要求处于弱小位置上的企业,以患为利,迎难而上,韬光养晦,后发制人。要懂得“祸兮,福之所倚”的辩证法,从现象中抓本质,从不利因素中找有利因素,要看到光明、成绩,相信弱小中孕育着强大,知微见著,创造弱小转化为强大的条件。通过观察市场,敏锐地抓住机遇,做出正确的市场判断,果断采取行动。通过“积柔”、“积弱”而成刚、成强,逐步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对于处于强大位置上的企业而言,要懂得“福兮祸之所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一时取得的成绩不要一味地沾沾自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不利因素,做到“果而勿矜”、“果而勿骄”、“果而勿强”、“胜而不美”,不因小胜而不为,注意积小胜为大胜。 三、“道”与企业管理 老子常常把道与统治者联系起来。“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之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希望统治者能够掌握古已有之的统治管理规律——“道”,来处理现存的具体事务。老子认为,掌握不掌握统治规律,能不能遵守统治规律,决定了统治者能不能“功成事遂”。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是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证其成功的。老子论道,提出“道可道,非常道”,他认为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体规律的道,是难以用语言文字去形容和描述的。因为道如果可以讲出来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永恒之道了。况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将道文字化、程式化势必会引起混乱。老子希望人们能够抛开文字,在实际活动中用心去体会道、实践道。在管理学中,有一千个管理学家,就会有一千种管理理论,如果过分强调理论,会使我们无所适从。所以管理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真正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