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见 公众号: 七寸丁
照片拍摄: 七寸丁 ,部分加▲符号的图片来自网络
三寸舌 亲情出镜
大约 2011 年偶然在豆瓣上看到木心先生的诗歌 《从前慢》 ,后来此诗歌逐渐被大家当作情诗转发 ,广见于微博 、朋友圈 ,2015 年刘欢于春晚演唱此曲 ,木心愈发被流行化 。当然正如所有被大众消费的文化一样 ,表浅的以管窥豹只会流于表面 ,变成附庸风雅的炫耀谈资 。
木心 ,意为 '木铎有心' ,1927 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 。本名孙璞 ,字仰中 ,号牧心 。
木铎 ,为木舌铜铃 ,古代施行政教 ,传布命令时用以振鸣惊众 ,'木铎有心' 比喻宣扬教化人心 。
木心是个书画 、艺术 、文学的全才 ,文艺评论 、古体诗 、现代诗 、俳句 、戏剧 、音乐 、西化的山水画风无所不包 。他的文字小巧轻灵又奇诡精琢 ,博引旁征的文绉绉中带着自言自呓的潇洒 ,灵光乍现的地方不少 ,也因信手拈来而唠唠叨叨 。他的文章确实也会带有一些文人的小迂腐 ,这点就要读者辩证的去看了 ,吸取菁华是必要的 。
「风啊水啊一顶桥」 木心临终前夕对美术馆的设计想象
▲由纽约 OLI 事务所冈本博 、林兵设计督造 ,全程历时四年; 馆内设计与布展由 OLI 设计师法比安主持 ,为期一年半 。整体风格为现代风的极简造型
木心的流行一是其徒陈丹青的大力推介 ,二是乌镇旅游业的宣传 ,木心曾说过 「最好的生活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他还说: 雕塑就是囚犯 ,很难想象自己去世后被禁锢在塑像中 。这都表达了他不想树碑立传的孤高游离 ,乌镇对木心的宣传我并不认为是一种招徕游客的手段 ,当然也有商业成分 ,但更大的还是在于文化宣传 ,毕竟该来的还是会来 ,流连于酒吧和商业街的人 ,请也是请不去的 。
读木心的东西 ,没有对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艺史的熟稔是很难全部吃透的 ,我也只能在一鳞半爪中获得散落的信息 ,但看他的文字你能明显感觉到五四运动的遗风 ,陈丹青说 「木心可能是我们时代惟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 。
进入美术馆正厅的影壁上写着: 「艺术的伟大 ,是一种无言的伟大 ,抵挡住百般亵渎诅咒, 保护着随之而伟大的艺术家 。博物馆 ,音乐厅 ,画廊 ,教堂 ,安静如死 ,保存着生命。 」 再次证明了木心对艺术的认知 ,那是庄重而神圣的东西 ,作为一种载体 ,虽是死物 ,但可以衍生历久弥新的活力 。
木心美术馆的序厅——第一部分: 南墙大橱窗内的遗物 ,木心使用过的烛台 、眼镜 、钢笔 、水彩 、烟灰缸和他带过的呢帽 。橱窗旁有九座 LED 播放台 ,展示三组不同的木心影像 ,文末我会整理一份木心语录 。
▲其中还有许多手稿 ,但是不允许拍摄的
序厅——第二部分: 模拟木心的客厅 ,梁文道说: 「木心是 1949 年整个被毁灭一代的孤种 ,被禁锢在一旁 ,自己摸索挣扎所长出来的。 」 文革平反后 ,曾两次入狱的木心曾一度担沪杭文化界的要职 ,也是参与设计人民大会堂的十大设计师之一 。但在 1977-1979 年间他再度遭受软禁 。终于在八十年代初他远遁美国 、盘桓欧洲 。
木心的书早在 1986 年就于台湾出版 ,整整比大陆早了 20 年 ,此前 1984 年在台湾 《联合文学》 的创刊号特设 '作家专卷' 中就有一篇 《木心 ,一个文学的鲁滨逊》 ,可见当时木心就作为一个文化漂流者的形象出现 。
在空间上他身处局外旁观中国 ,在时间上大陆 、台湾对其的认知也有着时间差的滞后 ,在团体归属上 ,他不是 '作协帮' 的一员 ,脱离了文化繁荣与群魔乱舞 ,这种隐士精神是可贵的 。
旁边墙上写着: 「岁月不饶人 ,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 第三部分是九座 LED 播放台 ,展示三组不同的木心影像纪录 。
文学馆: 木心青少年时读过的古典名著 。学者牛龙菲说: 「木心是植物性的 ,不是动物性的 ,他不像狮子一样咆哮 ,就在一边像植物一样生长 ,久而久之就长成了参天大树。 」
木心的文字很轻盈 ,他的行文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擅于用矛盾的词语使论点达到奇怪的和谐 ,有一种文字游戏般的小狡黠 。木心旅居美国时 ,在纽约牙买加区的小公寓里笔耕不辍 ,每天要写下 7000 到 10000 字 。
阶梯式图书馆: 其中除了有木心全集外 ,还有许多早些年书摊上或老图书馆收藏的那种旧版书籍 ,如 《包法利夫人》 、 《红与黑》 欧洲名著和一些如 《荡寇志》 、 《镜花缘》 等古典书籍 ,还看到了一卷 《摩诃婆罗多》 。
绘画馆: 木心不同时期的 600 余件绘画遗作 。美国耶鲁大学博物馆也收藏了他的 33 幅作品 ,另有许多画作在十年浩劫中被毁 。
他一生曾三度入狱 ,在监狱中仍然寻求纸笔 ,木心的意义在于他的精神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能还要高于他的文学 ,他说: 「至于我自己 ,我仍然遵循福楼拜的忠告: '呈现艺术 ,退隐艺术家'。 」 当下充斥着各种炫耀自身的所谓艺术 、媒体人都如水上浮花一样 ,而隐退人去呈现艺术——舍己为艺正是这个时代缺乏的 。
本文的题目: 「白马翰如 素履之往」 出自木心的散文集 《素履之往》 ,其中的章节名多取自易经 。 (如: 庖鱼及宾 、朱绂方来 、巫纷若吉 、亨于西山 、翩翩不富 、十朋之龟 、贲于丘园 、丽泽兑乐 、与尔靡之。 )
《易经·贲卦》 翰: 本意: 山鸡 ,锦鸡 。
「白马翰如」 原指代: 不加任何修饰的朴素无华的马也会如五彩的锦鸡一般漂亮 。后指人很有才华 。
《易·履卦》 初九: 素履 ,往 ,无咎 。白话: 阳爻在刚位 ,按平常的方式去前往 ,是因为只想实现自己的愿望 ,'独行愿' 是因为跟九四不应 ,因此不是为了任何利益 ,作为履卦的初爻 ,要老老实实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 ,行为清正纯洁 ,如此下去 ,便没有灾祸 。
木心语录
木心美术馆 LED 播放台中木心采访 、讲座时的话:
悲观主义起步 、停顿 、而且起舞 ,这就是悲剧精神 。
记日记是精神上的洗澡 。
信 ,是给人的日记 。
日记 ,就是自己的信 。
雕像就是罪犯 ,最苦了 。
我理解这个世界 ,这世界就是我的 。
《素履之往》 摘录:
我的爱情观: 爱情 ,人性中无数可能性中的一小种可能 。
爱大 ,情仅是爱的一部分 。
中国之君子 ,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 。
听命于主子而阿谀奉承的文化是婢文化 ,调笑大众 、俏成俏散的文化是妓文化 。
爱人者向前瞻 ,渐渐显出爱人的才是文化 ,而崇神的是蛮荒的陈迹 。
《琼美卡随想录》 摘录:
我所说的诚恳 ,是指对于物对于观念的诚恳; 能将诚恳付与人的机缘 ,越来越少 。
当某个环境显得与你相似时 ,便不再对你有益 。
自来信仰与悔恨成正比 ,悔恨是零乱的 ,整齐了 ,就是信仰 。
我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 。
本该是“想象力”最自由 ,“现实主义”起来之后 ,想象力死了似的 。加西亚·马尔克斯又使想象力复活——我们孤寂了何止百年 。
宗教始终是信仰 ,哲学始终是怀疑 ,曾经长时期地把信仰和怀疑招揽在一起 ,以致千百年混沌不开 。
人的快乐 ,多半是自以为快乐 。 植物动物 ,如果快乐 ,真快乐 。
其他:
你再不来 我要下雪了
练习的时候是你爱艺术 创作的时候是艺术爱你
智慧是海水 幽默是浪花
新买来的家具 像是客人
信投入邮筒 似乎已到了收信人手里
蠢 都是资深的
你的口唇极美 可惜你自己不能吻它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 ,马 ,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