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聊聊‘’静安寺‘’,看看你知道的有多少?

 荷叶的图书收藏馆 2016-07-19

     静安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686号,南邻南京西路,西邻万航渡路,北依愚园路。是上海市的著名的真言宗古刹之一,也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

(图一为1216年的静安寺,图二为清末民初的静安寺)

    静安寺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三国孙吴赤乌年间,初名沪渎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从吴淞江畔迁入境内芦浦沸井浜边(今南京西路1686号),早于上海建城。


(上图一、二为清末民初静安寺)

    静安古寺毁于十年动乱时期,1984年以后,静安寺逐步开始恢复重建,1991年,基本修复到民国时期规模。后又开始扩建,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建筑群终成今制,整个庙宇形成前寺后塔的格局。

(图一为民国静安寺,图二为1958年静安寺)

    2007年5月中旬,上海市静安区政府在静安寺正门东侧举行了正法久住梵幢落成仪式,由整块河北狼牙山红花岗石雕琢而成的梵幢矗立起来了,人们看到这个标志性的建筑,一望便知是静安寺。

(图一、二为现在静安寺)

       说起静安寺的梵幢,必然会联想起涌泉,老上海人都知道这两件文物,一个在东侧,一个在西侧,组合在一起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现在梵幢恢复了,涌泉原址下面是地铁,无法恢复,只能成为一件憾事。

                                  (图一、二为现在静安寺)

    静安寺前的涌泉,历史上是静安八景之一,元代寺僧寿宁曾将当时名人题咏辑为《静安八咏诗集》,诗集指的八景即是赤鸟碑、陈朝桧、虾子潭、讲泾明、沪读垒、涌泉、芦子渡和源云洞。涌泉筑于何年不详,但是历史文献中有记载。南宋绍熙《云间志》曰:“在沪渎东,西有芦浦,中间一水相通,有数尺许,特深如井。然水腾涌,昼夜不息。或云:海眼也。”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巡道盛保重修治涌泉和重修元代涌泉亭,命泉为“应天涌泉”。后来因战火,静安古寺和涌泉均遭焚毁。

(图一、二为现在的静安寺)

    静安寺原址在吴淞口北岸,由于波涛影响房屋倾圯,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迁至芦浦之沸井浜。由于地质变动的缘故,上海的海岸线在不断地向东延伸,南宋乾通八年(1172年)修建一条北起马桥以东,向南经川沙、南汇、奉城至拓林的护塘。仅过了40余年静安寺一带已成陆,离海边不远,低洼的地势形成纵横交错流向海边的小河沟。涌泉边的小河沟人们称为涌泉浜。涌泉因泉水昼夜沸腾,赛若温泉,故后人称为“沸井”,涌泉浜又称“沸井浜”。传说涌泉井下暗通海眼,故又有名为“海眼”。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涌泉重甃石栏,请著名书画家胡公寿题字“天下第六泉”。

(图一、二为现在的静安寺)

    1853年至1862年期间,因小刀会起义,太平军在上海与清军激战,静安寺多次被焚,仅存一座大殿。清光绪六年(1880年)住持鹤峰得到胡雪岩、李朝觐等人的资助,重新修葺山门和佛殿。涌泉也再次重修。竣工落成之日,正逢佛祖释迦牟尼诞辰,于是举行隆重的浴佛典礼。城乡百姓闻讯而来,远及宝山、青浦、松江、奉贤等地。民众趁礼佛之际,也携带土特产来此赶集。原定农历四月初八一天庙会,后来延长为三天。从此,每年农历四月初七至初九,静安寺前都要举行三天庙会。当年的竹枝诗这样描述:“士女如云浴佛辰,静安场聚万车轮;衣香鬓影斜阳返,十里红飞马路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