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准拉伸 避免疼痛的健身宝典

 mrsh 2016-07-20

人分两类:背部疼痛的人和即将背部疼痛的人




很多人都在问“拉伸真的有必要吗?我一定要拉伸吗?”

答案既不是肯定的,也不是否定的。一定要吗?就像,你一定要刷牙吗?不,不一定。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不刷牙的后果。遗憾的是,我们却对忽视拉伸和保护身体所产生的后果熟视无睹,直到全身出现各种疼痛才幡然悔悟。

所以,我们需要拉伸吗?我相信拉伸和锻炼是身体日常保养的一部分,与养成刷牙的习惯是一个道理。


我努力将这些经验告诉大家。通过拉伸,我们能够轻松达到理想的效果,使身体的疼痛得以减轻、灵活性得到提高。

如何拉伸

使用错误的方法拉伸无异于浪费时间,同时还增加受伤的危险。要注意,拉伸一块肌肉时,至少需要完成一个与该肌肉活动时方向相反的动作。


如果肌肉的功能是曲肘,拉伸时则需要将手肘伸直。如果肌肉用于收缩臀部、伸直膝盖,或者增加弓腰弧度,那么拉伸时就应伸展臀部、弯曲膝盖,或者减小弓腰弧度。只做一个动作不但不会达到理想的拉伸效果,反而,还会造成关节活动过度,导致受伤。为了安全有效地运动,请严格按照下列原则进行拉伸。

4个主要原则
为保证拉伸时的安全,必须牢牢把握4个主要原则。你更加安全、高效地拉伸,并且增加你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1
避免疼痛
如果认真谨慎地拉伸,肌肉会做出期望的回应。如果强行进行拉伸,肌肉则不会与你好好地配合。如果拉伸疼痛点,身体就会认为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并启动防御机制。肌肉出现疼痛时,会通过收缩来进行自我保护。这与你拉伸的目的背道而驰。当然,如果不适感未扩散至身体,拉伸的过程中出现轻微的疼痛会让人感到很舒服。然而,你必须学会区分拉伸产生的灼热感与可能导致伤病的疼痛。

2
缓慢拉伸
如果拉伸时将手臂和腿甩出,那么肌肉拉伸的速度就太快了。这时身体就会认为肌肉即将被撕裂或受伤,于是身体会通过收缩肌肉来尽力保护肌肉,从而导致无法完成动作。

3
拉伸正确的肌肉
要想遵守这一原则,你必须使用正确的方法。朝着错误的方向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就能体会到拉伸肌肉和拉扯关节囊或损伤身体的区别了。为了保护身体、节省宝贵的时间,掌握正确的方法很重要!


4
避免影响其他肌肉和关节
拉伸时粗心大意,或者拉伸不规范,会对其他的肌肉和关节产生负面影响,实际上是让身体状况变得更糟糕。这一常见的错误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认为拉伸没有用、拉伸很痛苦的主要原因。

黄金准则

以最小的关节活动达到最大限度的拉伸


实际操作
拉伸的方法很多,但基本理念是相同的:拉伸应该拉长肌肉。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也称为收缩释放。这种方法以欺骗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为基础。首先,拉伸肌肉直至肌肉开始与你对抗,身体会向肌肉发出缩紧和自我保护的信息。继续保持拉伸的位置,肌肉会解除危害可能的信号,身体会再次放松。

PNF法的步骤
PNF法可分为6个部分
1
设定正确的初始姿势。
2
拉伸至终止点。
3
放松。
4
在不动肌肉的前提下收紧肌肉。
5
备注:内容来源于网络
6
拉伸至新的终止点。

根据运动的类型和锻炼目标重复后四步3到6次

终止点
终止点是指运动无条件停止的位置。有的终止点是移动的,有的则是固定的。拉伸一块肌肉时,你迟早会到达终止点。感到肌肉刺痛时停止动作。软组织(肌肉和皮肤)或身体部位相互接触也能阻止运动。在按照PNF法操作时,肌肉感到轻微刺痛时就表示已经到达终止点。如果达到了不同的终止点,必须停下来纠正动作,或者暂停拉伸休息片刻。有的拉伸只有在其他肌肉拉伸之后才能进行。

初始姿势
初始姿势不正确,不论是站立、坐着还是躺着,都不可能有效地拉伸。因此,在进行拉伸之前,必须花时间学习正确的初始姿势。如果拉伸某部位的初始姿势较难,可以找一面镜子做对照,或者请别人检查姿势。

拉伸进行时
在拉伸阶段,尽量拉长肌肉直至感到轻微刺痛。正常来说,拉伸必须缓慢进行,并控制好正确的发力方向,才能保证拉伸效果(避免激活身体的防御系统)。

放松
在放松阶段,只需保持处在终止点的姿势,最大限度地放松肌肉。此时此刻,你正在尽力缓解身体收缩肌肉的冲动。如果能够主动地放松,拉伸效果会更好。



收缩
这是为了欺骗身体的防御体系而采取的另一种分散身体注意力的方法。你需借助一定的阻力(自己的手、地面或墙)收缩正在拉伸的肌肉以防止肌肉活动。在不加任何额外活动的情况下收缩肌肉会放松身体防御系统的警惕。此时,在上一阶段中感受到的轻微刺痛会缓解或消失。如果疼痛不减反增,说明在最初的拉伸阶段拉伸过度了。如果每一步都操作正确,现在就能够再次进行拉伸直至新的终止点了。


中国国家队物理治疗师Jenifer告诉你

通过拉伸伸展肌肉和韧带,对提高人体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平衡能力以及避免运动损伤有着积极的作用。
内容来源:《精准拉伸:疼痛消除和损伤预防的针对性练习》,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