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那些事儿

 大贤良师ht74tu 2016-07-21

提升自我修养,这四种执念要放下

2016-02-27 传统文化那些事

主观臆断,会带来妄念;绝对肯定,会干扰决策;固执己见,会动失人心;自以为是,会扼杀良言,此四者皆为待人处事之大忌。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提高自我修养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化解自我执念,而放下我执则应学会这四个“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毋意:不主观臆测

毋意,这是说孔子做人处世,很少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去妄加判定。

每个人都有想象力,而且都乐于与善于依据自己的猜测来定度事理,我们总是想当然地选取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去说,自动删去不利于自己的内容去听。

对一件事的看法,每个人都不同,十个人会有几十种看法、观点。所谓观点,就是观察的只是一、二点,而不是全部全面。可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客观的,人与人之间就有了误会,也就需要沟通。

世人常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正反面的意见都要听,不要先入为主,主观就容易犯错。进一步说,自己曾经坚持的任何看法、观点,也都是相对的,会变化的。

毋必:不绝对肯定

毋必,是指不全盘肯定,坚持一定要如何,不会在别人跟自己意见不一样时,认为我就一定是对的。

孔子并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得到怎样的结果。这一点也是人生哲学的修养,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吾欲于世,而世未吾之欲。

而在一段时间内、一定范围内,我们可以把握的因素是有限的,有时甚至对自己的身心状态还难以把握好,更不用说把握其他外在因素了。务实的态度、原则,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然后可以随缘安心了。

毋固,是说不要固执己见。我们常犯固执己见的毛病,有时候是认为自己对,有时候是面子问题。

毋固:不固执己见

“毋固”,在于不固守自己的成见。

人的习惯,不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处事上,一旦形成后,就难以改变,甚至僵化而不知变通,因为每一个人内心都存在着惰性,安于固有的现状能让人感到安全与舒适,但是时代变了,趋势变了,如果仍旧一味坚持以前的老做法自然是在坐以待毙。

孔子提出“毋固”,就是想告诉众人要懂得变通,要主动跳出舒适但腐朽的温床去不断探索、思考与学习,因为“学则不固”,见多识广后,自然得以避免顽固执着,思维眼界也自然不同于他人。

毋我:不自以为是

毋我,指的是不以自我为中心,懂得推己及人。

一个人在社会上与他人相处来往,稍微获得些成就与赞赏就容易自我膨胀,认为自己超过了别人。

而在孔子看来,自以为是,儒家对于人我关系首重“恕”字,“如心为恕”就是将心比心,为人设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凡牵扯到他人的言论都应有谨慎之心,以免盲目自我膨胀而否定别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困境。

老子《道德经》中的另一句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与“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有相通的道理。

真有智慧的人,不论普通人对待自己,还是做领袖带领别人,先把自己的主观放下,把自我放下,内心空灵清净,为人处事时,看清自己、看清别人、看清大家的真实心理取向,看清时间空间的因缘;因势利导,导引自己、导引别人、导引事情、导引大家步入正轨正道,使之各得其所,而不是一味地站在主观、自我的立场与自己、与别人、与事情相争。

传统文化那些事儿:微信排名第一的文化类自媒体公众号,每天和你趣聊文化历史、风俗习惯,中医养生等传统文化知识,带你重新发现中国文化之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