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前拉伸没有吹的那么好,因为你根本不懂

 林不倒 2016-07-21


本篇论文的作者们整理了1989-2014年间出版的英文论文,研究不同伸展方法( 静态拉伸StaticStretching, 动态拉伸Dynamic Stretching, and/or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诱发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对于运动表现,关节活动度的立即影响,以及受伤率的改变,重新整理数据,以提供我们现行科学证据对拉伸运动的看法,以及未来可以继续研究的方向。

注意,本篇讨论的皆为运动前拉伸的效果!长期拉伸的影响在此不讨论!

以下将

静态伸展Static Stretching简称为SS

动态伸展Dynamic Stretching简称为DS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诱发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简称为PNF(注1)


一、运动前拉伸能避免运动伤害吗?


作者搜集12份研究,其中8份显示可降低运动伤害,另外4份则否。依研究方式的不同分类探讨:(其中因为DS没有数据研究,故无法讨论=>仅讨论SS和PNF)(因筛选条件的不同及对数据要求的不同,并不是12份研究中的数据皆列入以下讨论)


1将实验组分为耐力竞赛和冲刺型的竞赛。



结果显示,五组耐力型的竞赛中有两组的受伤率下降,而六组冲刺型中则有五组下降。作者推论,运动前伸展,可能会有助于冲刺型运动的伤害防治

2将实验组分为研究拉伸肌群受伤率&拉伸后所有肌群受伤率



8组研究拉伸后所有肌群的受伤率中,只有2组显示下降,而拉伸肌群的受伤率,计算数据结果得到,可以降低54%。拉伸似乎对该肌群的伤害防治较有显著功效

3拉伸时间长短


≤5 min ,5组中有2组的受伤率下降;>5 min ,6六组中有5组下降。较长的拉伸时间似乎较能降低受伤机率 。

看了以上的数据,我们能会想下结论说,运动前拉伸有助于避免伤害,但等等~


作者还有话要说:


1、选取的实验中大多于拉伸后3~5分钟就测验,但是事实上呢,许多竞赛却是在拉伸后至少十分钟才开始比赛。也就是说,拉伸后的测验时间,很有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例如在 Fowles et al、 2000; Power et al、 2004这篇论文的实验测试时间就是大于10分钟,结果显示运动表现的变化量很微小。 因此,未来或许可以多朝>10分钟的方向多加研究。


2、搜集到的各个实验中,每一个的研究方式、强度、拉伸时间与方法都不同,因此在比较上是有困难的


3、运动伤害的发生往往跟多重因素相关,包含运动的类型、运动员的体能状态、甚至是运动时的突发状况,这些因素很多是在拉伸所能影响的范围之外。因此,尽管由整理的结果看来,拉伸看似可能可以降低运动伤害,但是实际上,受限于实验设计,我们没有办法确认伤害率的下降和运动前的拉伸有直接关联。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运动前拉伸并不会提升受伤机率。说了这么多,回到正题,


运动前拉伸能避免运动伤害吗?作者给我们的答案是:不能肯定!



二、SS, DS, and PNF 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三者都可以增加被动关节活动度(持续的时间约<30 min)。 但是这三者之种何者效果最好目前没有定论。


拉伸后的立即影响

静态伸展(SS)

这是我们最普遍认知的伸展方式。尽管早期的研究,少有SS会对运动造成负面影响(negative performance)的结果,但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研究指出,SS会对运动表现造成负面影响。在这里作者整理125份论文数据,其中测试内容包含铅直跳高、1RM卧推、最大自主收缩(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 )等,分析数据后,结果显示拉伸完后的运动表现减少了 3.7%。


什么叫做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量效关系(注2)?

作者以伸展的时间长短,将实验组别分为伸展时间≥60 s以及<60s,统计运动表现变化量分别为:

1、伸展时间 <60s : – 1.1% 

2、伸展时间 ≥60s :–4.6%

==>伸展时间 ≥60 s时,比时间较短者(<60s)更易降低运动表现 (Behm and Chaouachi 2011; Kay and Blazevich 2012)、这种随着伸展时间越长,运动表现的下降量就越多的关系,就被称为 量效关系Dose–response effect,尽管长时间的拉伸对运动表现影响只有不到5%,听起来似乎很少,但事实上,如果是在专业竞赛,例如跳高、丢执铅饼等,也很有可能影响比赛成绩,所以不能不列入考虑。


量效关系Dose–response effect 对不同运动类型的影响

1、power–speed(例如跳跃、冲刺、投掷)(-1.3% )

<60 s ,-0.15%

≥60 s,- 2.6%

2、strength-based tasks (例如最大自主收缩,1RM) (–4.8%)

<60 s ,-2.8%

≥60 s,- 5.1%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静态拉伸对这两种运动种类皆有Dose–response effect,且对strength-based的运动影响较大。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strength-based 的运动 (5、1 ± 4、6 min) 平均拉伸时间比 power–speed-based 的时间长 (1、5 ± 1、6 min),可能也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SS对不同肌肉收缩类型的影响以及其Dose–response effect

SS对不同肌肉收缩类型:

1、向心 (concentric)收缩 力量 (–4.4%)

2、离心 (eccentric)收缩力量 (–4.2%)

3、等长 (isometric)收缩力量 (–6.3%)

==>拉伸对等长收缩力量的减少影响较大


量效关系dose-dependent effect的探讨

1、向心 ( concentric) 收缩(<60 s, –1.5%; ≥60 s, –4.8%)

2、等长 (isometric )收缩(<60 s, –4.5%; ≥60 s, –6.8%)

3、离心 (eccentric)只探讨伸展时间 ≥60 s ( –4.2%),因此无法探讨。

==>向心及等长收缩都有量效关系dose-dependent effect


因为大部份的肌肉扭伤发生于肌肉离心收缩时 (Orchard et al、 1997),但作者只搜集到9篇研究离心收缩与拉伸的相关论文,且都是探讨时间≥60 s,因此较短的拉伸时间、与离心收缩的研究是未来可以努力的方向。

 SS 对于不同肌群的影响

不同肌群的力量皆有减少的现象:

knee extensors –3.7%, knee flexors –6.3%, and plantar flexors –5.6%,且 仍具有dose- dependent effect。

动态伸展(DS)

相较于静态拉伸或是PNF拉伸法,近年来动态拉伸的重要性逐渐被大家重视。DS被认为优于SS的原因有以下:

1、动态伸展的动作常和接下来的运动相关(Behm and Sale 1993) 


2、动态伸展可以提高核心温度 ,因于增加神经传导速度, 肌肉顺应性,酵素循环,加速能量的产生(Fletcher and Jones 2004)


3、 有增加中枢神经驱动( central drive)的倾向 (Bishop 2003)


DS 对不同运动类型的影响

作者综合48份研究,80份实验结果计算得到 ,DS可以增加1.3%的运动表现量。但在这其中,约有一半的实验结果变化量很微小,另外有6份研究显示DS会对运动表现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也无法肯定DS一定可以增加运动表现量。


DS 有量效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吗?无法肯定!


在Behm and Chaouachi (2011) 的论文中,在拉伸时间>90 秒时有较佳的运动表现 (>90 秒,7.3% ± 5.3% ,<90 秒 0.5% ± 2.3%) ;但是也有许多研究结果显示,时间长短并不会造成显著差异,例如拉伸时间为10分钟 (Needham et al、 2009)、15分钟 (Zourdos et al、 2012) 、动作重复180次 (Herda et al、 2008);或是较短的拉伸时间,例如45秒(Beedle et al、 2008), 60 秒 (Samuel et al、 2008)等等。


又因为其余大部份的论文研究没有特定说明拉伸的时间长短,而只是形容拉伸的方式、组数及重复次数等,所以很难以拉伸的时间长短将其分类探讨。 故以目前的研究,难以判定DS是否具 量效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


DS 对不同运动类型的影响

文中于对power–speed或是strength-based tasks无详细描述改变数据,仅提到变化量小(small weighted changes)


但作者有整理出详细的类目:

1、跳跃表现:+2.1%(34个实验数据)

2、跑步、冲刺、敏捷度:+1.4%(17个实验数据)

3、大腿推蹬(leg press):-0.23%(4个实验数据)

==>可能是因为DS的速度和大腿推蹬的速度差异较大,而造成负面影响。作者推论,如果DS的动作和接下来的运动相似度较高,较可能提高运动表现


 DS 对于不同肌肉收缩形式的影响

向心(concentric)收缩:只搜集到11个实验结果 ; 离心(eccentric)收缩: 只有3个实验数据结果,

==>因为实验数据有限,且数据间的变异度太大,故难以下结论。


不同频率的DS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许多实验结果综合可以得到,DS的频率较高时,运动的表现有增加的趋势。例如根据Fletcher (2010) 的研究指出,DS(lag swings)的频率在每分钟100次 时,在跳跃的表现( 6.7%–9.1%)较  DS为每分钟50次( 3.6%) 有显著差异。但是实际上,不同实验间仍存在差异性,因此,我们仍无法下1个肯定的结论。


三、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诱发术


在PNF收缩技巧中最常用的两种为:

1、The CR(contract relax ) method = 静态伸展(SS) ->等长收缩->静态伸展目标肌肉


2、the CRAC( contract relax agonist contrac) method =静态收伸展(SS)->等长收缩->拮抗肌收缩


作者搜集到14篇关于PNF的研究中,只有3篇关于 CRAC,11篇和CR有关,故因受限于实验数据,本篇只探讨CR method。


尽管PNF可以有效增加ROM,但运动员竞赛前却很使用,原因可能如下:


1、需要同伴帮忙


2、过程可能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是疼痛


3、肌肉在高度伸展时收缩可能提高肌肉受伤机率 (Butterfield and Herzog 2006) 因而使肌肉受伤 (Beaulieu 1981)


PNF有量效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吗?现阶段因为实验数据太少无法证实。另外,在搜集的实验中,SS阶段平均时间为2、5 ± 2、9 分钟,根据我们前面的推论,PNF对运动表现所造成的效应可能会类似于SS(≥60 s)。而在11项研究中,有9个同时将PNF与SS比较,因而消去因为不同实验组别,SS时间不同所造成的干扰,可以直接比较PNF与SS的影响。


==>分析11项研究数据显示,SS (–2.3%) 对动运的负面影响比PNF (–6.4%)小一些。


PNF对不同运动类型的影响

1、power-speed(–1.6%)

在三篇研究中,只有一项测跳跃高度的数据有显著减少(–5.1%) (Bradley et al、 2007) ,而且,这个差异在拉伸完后15分钟后就观察不到了。其实二者皆无观察到差别。就现有的数据加权计算,PNF对于跳跃表现有微小影响(–1.6%) 。


2、stength-based(–5.5%)

根据现有的19项实验数据,只有3项显示显著减少。加权计算得到(–5.5%) 的结果。

==>PNF可能对stength-based的运动较有影响

Effect of PNF on different contraction types

1、向心收缩(concentric) 的力量:11个实验显示 (–2.1%)

2、等长收缩 (isometric)的力量:8个实验结果显示 (–8.3%)

3、离心收缩(eccentric):目前尚无研究


拉伸导致力量降低的可能机制

文中提到的机制共有四个,但是因为就目前为止尚无定论,而且并非译者想要探讨的重点,因此只列出标题供大家参考

1、肌腱僵硬程度的改变以及肌肉''力量-长度关系(force–length relationship )''的改变

2、拉伸导致肌肉收缩疲劳或是受伤

3、机电耦合(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的减少 

4、中枢神经驱动central (efferent) drive 减少


小结

这里简单帮大家综合比较:

1、SS和PNF对strength-based(例如最大自主收缩,1RM)造成的影响  

   都比power–speed tasks(例如跳跃、冲刺、投掷)大

(strength-based: SS-4.8% , PNF -5.5%)

(power–speed: SS-1.3% ,PNF-1.6%)

( 因DS无切确数据故不讨论)


2、三种伸展方式中,只有DS可能可以帮助运动表现(前提是DS和接下来的运动动作相似)


这个paper大多在整理以往关于拉伸的相关数据,所以其实真的有点无聊XD而关于拉伸这个主题其实很广泛,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内容。希望在未来有机会能陆陆续续大家分享^___^


注1: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本体感觉神经肌肉诱发术)

是利用人体神经生理的反射而达到肌肉放松的一种拉伸术。

详细内容未来会再整理成一篇单独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注2: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量效关系

查到此一名词的网站多与药理探讨剂量或是化学物质暴露等有关,翻译成''剂量反应关系‘’,但是译者认为在此比较没那么贴切,因此采用另一翻译版本-量效关系。


原标题:运动前拉筋对运动表现、关节活动度以及伤害预防影响的回顾论文


关于体能网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