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学书法 家长最该打

 书法大馆子 2016-07-21
现在有些家长为了孩子学习书法,这家伙急的哟,都不知道怎么地好了,恨不得孩子今天开始学,明天就写好了,后天就是书法家了,明年就成王羲之了。我曾经的一个学生,本来学的不错,也比较有进步,但孩子姥姥急得不行,问我:孩子写到老师你这样得用多长时间?我说:我的书法水平不高,但这孩子到我的水平,用功的话,最少也得二十年。孩子姥姥一听,第二天就把孩子换到别的地方去了。后来我又见到这个孩子,问他:现在在哪学书法呢?孩子说:我都换了四个地方了,这次姥姥说就在这儿学了,这儿的老师说一年就能学好。走过之后我默默地说:可怜的孩子啊!其实,学习书法,特别是孩子,最好跟一个老师学习,除了特殊原因,不要轻易换老师,因为毕竟一个老师一个风格,写法有差异,教法也不同,换老师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最后闹了个“邯郸学步”的结果。再说,任何一种技能,都很难短时间的见效,更别说书法了,本来孩子就年龄小,领悟力不够,就是成人有的学了一辈子书法都不见得写得多么好,何况小孩儿了。学习书法就是不能着急,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领悟力、鉴赏力、文化知识修养、功夫下的多少,最后得出来的结果。但往往很多家长等不得,还有的家长简直就是帮倒忙,岂不知不帮还好,越帮越乱。那么,孩子学习书法,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甘当配角,不要喧宾夺主。许多家长都讲,写字时要不停的提醒,字才能写好看,写的每一笔是在家长的"带领"下完成--从笔画的长短,高低,到整个字的大小,形状,都由父母说,孩子写,孩子很少去揣摩和思考。家长须摆正位置,明确辅导是"辅"而不是"主",是"导"而不是"包",要充分调动起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去观察,让他们去尝试。如果单从短期效果来看,家长"包办"的字开始时会象样些,但终究是学不深的。字是活的,小到相同字的变化,大到整幅字的章法,都是随机而有序的变化,如果不会观察、思考,便没有协调处理的应变能力,也自然写不出精彩的作品。 

循序渐进,不要"全面出击"。有时批改作业,老师认为写得不错的,家长却觉得不好,而且能说出许多"毛病",每听到这些,我就想到"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家长们却忽视了循序渐进。各个学科的学习都必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就如小学数学,低年级学加减法,然后乘除法,年级再高些学应用题,这是根据思维的发育和学习的深度来安排的。书法亦是如此,写时要考虑用笔,变化,结构,章法,墨法等等,没有几年的硬功夫是不行的。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刚开始重点强调基本笔画与笔画变化,结构次之,到了学单字的结构时,也不要去刻意经营整体章法,学到什么程度提什么样的要求,一步步的提高,一步步的完善,"超前要求"只能让孩子束手束脚,顾此失彼,欲速则不达。有些家长说:孩子怎么没有进步了?其实,是你要求高了!记得有一部古籍,叫做《玄借七鉴》,上面有段话:"学道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难出,不坚其心,正其行,岂能见泉源也",功到自然成,要耐心挖掘。 

还有一些细节,比如掭墨、用具整理。现在大部分学员都很"幸福",连掭墨都是家长来帮忙。有的怕孩子洒了墨,有的觉得孩子掭不好,殊不知,笔上的墨量是根据不同的纸,不同的笔,不同大小的字来调整的,什么时候该用多少墨,只有写字的人最清楚,家长越俎代庖,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其实从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来说,写字之前的准备工作,写字之后的清洗毛笔,整理用具,也要让孩子们自己去做,你越不让干,他越不想干,越不会干。劳动习惯必须有一个培养过程,今天怕麻烦,明天的麻烦会更多,孩子养成了懒惰的性格,将贻害一辈子。【胡玉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