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书家 欧阳前林,笔名千岭,男,号缘木居士,1962年出生,军旅书法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评论文章及书法作品散见于《中国书画报》《甘肃书法》《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书法导报》《西北民兵》《甘肃楹联》等报刊。 个人自述 老师您好,我今年30岁,书法自学了十年,主要是学习欧楷,后来也学习圣教序。早期的时候参加过一些县级的书法展,后来发现难以突破这个层面了。一些省级国家级的征稿基本每次都是石沉大海。 也在网上看过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参加一些网络课程,老师说我基本功可以,但对书法的审美还欠缺不少。 请老师帮我指点一下,我怎么样才能在省级以上的书法大赛获得一些奖项,书法大赛关注的重点是哪些?短期目标是进入省级书协,长期目标进入中书协,不知道有没有希望。 欧阳老师诊断 这位同学,你好! 从你发来的图片看,你所写的字基础还是很不错的,临摹的圣教序笔力也有很强的质感,创作作品也还比较流畅。若按一般的要求,你这字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与你自己所定的目标——省级或全国会员的标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由僧人怀仁将他收藏和收集的王字(羲之)经过选取,把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翻译的佛经撰写的序文组成圣教碑文,前后历时24个寒暑。 我们说,初期行书学习,圣教序是很好的教材,它的点画的刚柔、线条的粗细,蕴涵着沉静典雅与秀美,结字欹中有正,变化多姿。 但从你目前临摹的作品看,对此帖的精髓还没有完全掌握,结体过于平正,缺少生气,线条也缺少变化,显得单调,这些都是需要你亟待提高的。 你说你参加省级以上展览的作品都石沉大海了,我们我们说,参展投稿这样的事,固然受到评委的喜好和水平的影响,但一般只要是高水平的作品,总是能够吸引住人们(包括评委)眼球的,不会轻易被淘汰的。从你创作的作品看,你的取法主要还是来自于圣教序。 由于圣教序是集字而成,在气息和风神上虽有妙处,用笔上也有精彩姿态呈现,但仍然受到“集”的局限,因此,在气韵流畅与连贯上显得不足。你的创作作品同样也有这样的缺陷。 如何评价和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一般认为应该从这六个方面着眼: 一是看运笔。 主要是看运笔是否正确得法,是否规范。笔法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基本功的基本功,没有正确的笔法,信笔涂鸦而成的字,自然不能算是佳品。 二是看点画。 点画形态要求正确精到。要有质地美、动态美,又要富有变化,并能清晰地表现笔势痕迹,还要有骨有肉有血。 书法之骨是指笔画圆实有力;肉,指笔画的肥瘦,既要饱满,又不肥胖,既要结实,又不干瘦; 血,指墨的含水量,水墨要干湿得当,圆润滋华,不干枯,不滥化; 气,书法之气是指笔画是否壮实,是否前后连贯、呼应,有一气呵成之意。 三是看结体。 看结字是否平稳、匀称,平中寓奇,是否符合结体的原则,比例是否适当,左右是否有错落,上下,是否有开合伸缩之变化,整字是否和谐统一。 四是看章法。 看一幅作品的第一眼,给人的印象就是章法效果,因此十分重要。章法主要是看字与字、行与行和整体布局是否合理、妥帖,是否符合格式规律,上下左右是否和谐统一,呼应顾盼,落款盖章是否得当。 五是看自然。 书法贵自然,这也是书法艺术的评价要求之一。意思是看用笔用墨是否自然,一笔而就,如果故意描画,重新涂抹,或书写拘谨,就会刻板做作,失去自然之态。 六是看神采。 神采指字之气息、风貌。具体地讲,即书法的点画造型产生的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活跃状态。字之笔画、结构章法是外形之美,字之气息、意蕴则是内在之美。 评价一副作品的好坏,不仅要看他的基本功如何,还要看他的气质和意境。神采出于运笔用墨,丰富多彩的运笔方法和墨韵的浓淡、枯润的变化是神采的来源。 所以神采是书写者熟练的笔墨技巧的结果。 由此可见,评价一幅书法作品是否优秀,应是全方位的,缺一不成佳作。这位同学,你用以上这几点对照一下你自己创作的创作作品,是否能从中找到一些问题? 针对你目前的学习状况和书写水平,建议你: 一是继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和学习,尤其是在临摹圣教序时,要在精准上下工夫,认真研究该帖的精髓特点,注意笔势的取向和节奏变化。 二是可以学习魏晋如二王的手札,以及宋人如米芾、苏轼的书法,以便开拓视野,丰富自己的笔墨及线条变化的能力。 三是条件允许的话,当面求教有一定水平的书法老师,指出症结所在,尤其是参展作品,让老师提前把把关,有问题再重新创作,这样才不至于竹篮打水。 总之,学习当持之以恒,不得有半点松懈,尤其是像你这样有了一定基础的,若方法得当,再刻苦努力一点,定会更上层楼的,离你自己所定的目标指日可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