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欣赏书法作品1

 HYL3593 2012-10-10

世界很神秘,往往看似最简单的东西但做起来是最难的,最简单的标准也是最高的标准。人人都会写字,但要写出一手好字,写出书法家,真是难上加难。虽然书法是从日常书写中慢慢成长起来的,书法的基础是写字,但是写字只是书法的基础,写字不是书法。日常书写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们逐渐产生了基本的审美需求,从实用的整洁美观到后来行草书的激越奔放,跌宕起伏,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表达人们喜怒哀乐情感需求的线条艺术。

  东晋的《兰亭序》书法作品,是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51岁时的得意之笔,记述了他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雅集兰亭、修稧事也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他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边,乘带酒意,挥毫泼墨,为众人诗赋草成序文,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健飘逸。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王羲之因此也被后世尊为书圣。后人在研究其书法艺术时赞誉颇多:点画秀美,行气流畅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确实如此,传说王羲之以后也曾再书《兰亭序》,但均逊色于原作,所以《兰亭序》原稿一直为王羲之视为传家之宝,为王氏后代收藏,传至王羲之第七代时被唐太宗李世民入朝廷,唐太宗得《兰亭序》后,曾诏名手赵模、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钩摹数个乱真副本,分赐亲贵近臣,之后民间也广为临摹,但无一胜过王的原作,所以《兰亭序》真迹被唐太宗视为稀世珍品而最终殉葬,这更让后世对《兰亭序》原作崇敬不已,冠以中国书法第一帖的美名实在无可争议。看到笔墨带给我们内心的震撼,享受真正的一种美感。

  中国书法是抽象的线条艺术。线条则是书法的基础、灵魂,是书法赖以延续生命的惟一媒介,古往今来多少书法家为之顶礼膜拜,如痴如醉!
  书法的线条何以具备如此魅力?或许我们从王羲之《兰亭序》书法作品中线条的形体中找到正确的答案。线条由骨、筋、脉、肉、皮五者构成,缺一不可,分而为五,合则为一。,是指线条刚劲有力、气势雄强的状貌,书法历来强调筋骨及其作用,以骨健筋丰者为上品,必也贯其力于画中,敛其锋于字里,则纵横大小无或懈矣,因而,线条骨体与高超的用笔技巧(中锋用笔)最为相关;,是指线条紧敛、浑劲内含的状貌,筋本身是力的表现,而且这种力量是有深度的,偏于内含而不外露,断处藏之,连处度之,古人一般把笔锋比作线条之筋,若笔锋断处不藏,连处不度,则露筋之病生也。,是指线条丰润活脱的状貌,它本义是指血管,血在脉中循行,外达皮肉筋骨,主要是对皮肉筋骨起营养和滋润的作用,但血必须循行于脉中,若逸出脉外,即失去濡养功能。前人谓水墨乃字之血,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则滞笔锋,需做到浓欲其活,淡欲其华,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墨调和,运用恰当,才能使线条产生丰润而活脱的状貌,才能构成生动活泼的生命之体,故历来书家对水墨要求很高,诸如墨要生墨,水要新汲,研墨要凉等。,是指线条丰满柔韧之状貌,水淫则肉散,水啬则肉枯,墨浓则肉痴,墨淡则肉瘠,粗则肉滞,积则肉凝,因此,线条的肉质,取决于用笔的轻重深浅及施墨的浓淡枯湿。但肉之肥和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疏处、平处要捺满,密处、险处要提飞;,是指线条轮廓光滑、清晰、亮丽的状貌,起着包裹血肉,不使筋骨外露的作用,下笔用力,肌肤之丽,笔锋着纸,水即下注,而笔力足以摄墨,不使旁溢,故墨精在纸内,若笔力欠佳,无以摄墨,水墨外溢,皮破血流,成为墨团,或水墨漫漶成块,由于宣纸渗晕而产生线条轮廓的含糊朦胧,倒是给人带来空灵虚玄,包孕姻组之感,这种墨迹中的朦胧美,暗示着生命律动。书法线条要求骨、筋、脉、肉、皮五体具备,且还需五体匀称协调,否则线条就会丧失美的质感、美的享受。线条形体是神采的载体,若线条五体不备,就不可能居然静卧纸面的线条和点会振动起来,可见线条是一个活生生的机体,赋予了书法线条生动活泼的生命。

  写字不是书法,写毛笔字也不是书法,人们常常会把毛笔字和书法混为一谈,用钢笔、一圆珠笔、铅笔包括用毛笔写字的主要目的是实用,只要笔画清楚、字体端正就可以了,大多是以欣赏和寄情作为最终追求目标,而真正让毛笔字变成书法,它是需要具有一定技巧工夫和艺术修养的。而书法不只具有实用性,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要求有感受、有酝酿、有构思,有一种不可遏止的表现欲望即具有强烈的内在情感,具有可供欣赏的审美价值并且可以感染读者,。它的艺术性表现在笔墨、结体、章法、神韵、情趣等很多方面。比如笔画不能只是一味的平直,要具有力度和立体感、所以起笔、行笔、收笔、提按、使转都有严格的要求,写出来的笔画或者如锥画沙,或者如折钗股,或者如屋漏痕墨色则有浓淡枯润之分,不能一味的黑、光、亮、结字不仅要均匀平正,还要能够放侧疏密变化,做到密不透风,疏能走马、点画要相互呼应,形态要多姿,切忌四点排列起来一个模样,如果象棋子那样一般大小放在那里,谓之布棋。整体看,全幅章法布局不能只是大小一样,纵横成行就算完事。每行要行气贯通,字体要大小变化,有正有欹,或缓或急。跌宕起伏如同音乐一般,具有和谐诱人的节奏和韵律感。整个作局表现出一种鲜明的风格,或流丽、或典雅、或古拙、或雍容、或老辣、或稚拙、或飞动、或野逸。或茂密、或疏淡……,从而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一种艺术享受。
  书法是一种线条造形艺术,书法的美学特征,在于它的构图美、造型美、用笔美、风格美,具备了这些美便就是美、优秀的作品。那么如何去欣赏书法作品呢?欣赏书法作品一般方法先看整体,再看局部,即远看章法,近看点画,形神兼备
  远看章法。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成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整行的行气要求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整体的布局要求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成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近看点画。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力量感线条美的要素之一,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节奏本指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点画线条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形神兼备。如果说章法和点画构成了书法的形,形通过章法和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了书法空间结构,那么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神采就是最重的,就是书法作品的生命力所在。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神采靠的是章法布局合理,文字内容与字体、形式和谐统一,相映成趣,气韵生动,给人的第一印象好;神采靠的是书字笔画疏密分布均衡,结构重心平稳,姿态生动活泼;神采靠的是作品的构图布局、结体造型、线条用笔形成一种格调(或沉稳端庄,或活泼清新,或优雅素静,或雄壮豪放),这些格调又和书写内容十分吻合;神采靠的是基本点画,若骨劲气足,流畅而有变化,笔画造型生动自然。总之,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所以书法欣赏就是通过远看章法,近看点画,形神兼备的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反复的活动过程。当然欣赏者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书法技能、技巧和书法理论知识,极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尽力按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并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欣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掌握了正确的欣赏方法以后,多进行欣赏,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