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薯疮痂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

 私库皆书 2016-07-21

甘薯疮痂病主要为害嫩叶片、叶柄、嫩梢和幼茎。叶片受害,病斑多见于叶背叶脉上,呈木栓化疣斑,表面粗糙,病叶卷缩畸形。叶柄上..

【甘薯疮痂病症状】

甘薯疮痂病为害叶柄症状
甘薯疮痂病为害叶柄症状

甘薯疮痂病主要为害嫩叶片、叶柄、嫩梢和幼茎。叶片受害,病斑多见于叶背叶脉上,呈木栓化疣斑,表面粗糙,病叶卷缩畸形。叶柄上现“牛痘”状圆形至椭圆形疮痂斑,表面亦粗糙,致叶柄弯曲。嫩梢受害呈畸形,发育受阻,新梢和幼叶难长大。薯块受害,表面产生暗褐色至灰褐色小点或干斑,干燥时疮痂易脱落,残留疹状斑或疤痕。发病重的植株结薯少而小。

【病原与发生规律】

甘薯痂圆孢菌Sphaceloma batata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病组织中越冬。以带菌的种苗或带病的薯蔓为田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溅射而传播,从寄主伤口或皮孔侵入致病,块茎表面形成木栓化组织后则难于侵入。病菌远距离传播则靠薯苗的调运。病害的发生流行受温湿度、地势土质、农事操作和品种抗性影响很大。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田间发病适温为25—28℃,连续降雨和台风暴雨有利发病。低湿地和土质黏重的田块发病重:雨天翻蔓,病害蔓延扩展快。

【防治方法】

严禁从病区调运种苗,提倡种苗自留自育。选用抗病品种等:重病田实行4—6年轮作。加强肥水管理,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喷叶面营养剂,增强抗性:适时适度灌水,雨后清沟排渍降湿。雨天不要翻蔓。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翻耕土壤。

病害发生初期,用下列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均匀喷雾。间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