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避开医院收购中的财务“误区”

 songsgt 2016-07-21

避开医院收购中的财务“误区”

作为非营利色彩浓厚的机构,在国际财会界,医院和学校的财务处理依然存在不少“误区”。
    “例如,很多财务人员认为医院是非营利性质的,因此收购的时候就不需要并表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普华永道合伙人吴峻告诉记者,在国际会计界,医院收购中的财务处理同样是一个热门话题。
    
资产评估成为重要环节
    事实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定,如果投资方拥有了对被投资医院的权利,因参与被投资医院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有能力通过其对被投资医院的权力影响其回报时,无论医院的法律形式是否为营利机构,都应当合并。“这些相关财务问题的处理主要是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 —合并财务报表》中对控制的定义进行判定的。”吴峻说。在国际上,医院报表的合并与否,也存在很大争议。但是,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条件进行判定,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医院的报表是应该合并的。
    在医疗企业的并购过程中,企业价值和资产价值的评估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吴峻举例说,目前市场上收购具有一    定收入规模的医院的对价一般在数亿人民币甚至十亿人民币以上。投资方以高出被投资医院账面净资产的对价收购医院,购买医院成交之后很有可能存在因收购导致的新增无形资产或商誉。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 —业务合并》的要求,收购方应将被投资医院报表中已经确认的资产和负债以公允价值加以计量,然后识别出在被收购医院的可辨认的无形资产,虽然这些无形资产原来并没有在被投资医院的报表中反映。
    “可以说,所有资产的价值摊销都要建立在评估的基础上。评估师的工作存在考虑诸多因素,又要根据评估方法评估出不同资产的价值,既要参考市场,又要与市场情况以及其他公司的业绩进行比较。这就需要管理层、会计师、评估师之间进行大量的紧密合作,使得收购法下的业务合并充分显示收购交易的商业实质。”吴峻说。
    医院并购交易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    的会计处理,因此这也需要医疗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慎重考虑不同投融资架构对财务指标的影响。尤其是高价收购带来的潜在财务负面影响,更要提前研究和分析。
    为此,医院的管理层在考虑收购之前就要充分考虑相应的因素,一旦收益指标低于原来的预期,商誉的减值额就会很大,也是监管机构的关注点。
    “在医院并购之前,投资方可以提前做好财务方面的准备。对财务进行调研之后,还要有预见性地关注收购后的资产、盈利情况,以及对潜在并购后报表的影响。提前关注这一系列财务因素,对投资方的财务素质要求很高,医院应寻找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帮助。”
首选发行优先股
    按照国际惯例,在各种投融资模式的并购中,引入战略投资者也是目前市场上较热门的一种方式。较常见的战略投资者比如私募股权投资(PE),通常PE都会要求创始股东对其投资分类为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并在投资协议里要求较为苛刻的对赌条款。在吴峻看来,发行优先股是投资人对医院并购较常采用的方式,这是因为投资方对于资金的未来回报肯定会有所要求,比如业绩的要求或者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而如果医院收益不达标,很多PE也都会要求退出机制。
    在这种情况下,优先股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合作方式。如果公司没有达到业绩条件,或者上市未成功,投资人可以要求公司进行赎回。当然,此时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在公司账上的体现就不再是股权,而是金融负债的形式,而且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的要求,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波动的影响计入损益。
    为此,对于非上市医院集团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发行的价格引入评估师评估其价值。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在转换前一旦价值变动比较剧烈,就会对公司业绩和报表有很大影响。这一点投资方和公司管理层都需要充分考虑到。
    吴峻认为,医院采用的是重资产模式,抑或轻资产模式,对财务指标的影响会有很大的差异。但在医院的长远发展中,投融资架构反倒不应当作为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管理层重要的是注重提升医院在医疗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投资人为什么会看中一家医院,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核心竞争力,即病人会去哪家医院看病。财务人在判断医院的收购时,也要跳出财务的思维,不要沉浸于财务指标、投融资模式等数据,而要深刻考察核心竞争力。只要核心竞争力足够,其余的财务数据指标都可以水到渠成。”吴峻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