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儿童学语文过程看得见

 变通致久 2016-07-22
培训的几天里,到附近的学校听了四节语文课,听后我有很多思考。成尚荣所长在讲座中提到“教学,即儿童研究,要让儿童学语文过程看得见。”说得很有道理,大家已经关注到,语文作为综合性实践课程,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但是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真正获得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还要好好思考和研究。
    一、“用教材”意识的建立。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这句话已经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贯彻到课堂,真正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有一段时间,很多老师依然陷在“教教材”中,依然在繁琐的分析中难以脱身。“跳出教材”其实并没有贯彻,这个“跳”很不容易,代表着意识的转变,真正把教材当做一个材料,根据课程标准、能力分布、学生的发展水平、学习现状等等来“量才就质”或者自我开发教材,“用”教材来完成学习目标,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
    二、学习目标的定位。
    每堂课似乎都有学习目标,无论是写在教学设计上还是老师的侃侃而谈,学习目标都是第一位的,不可缺少。但是我发现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学习目标不明,一堂课下来,老师忙得不轻,但是想做什么,却让人搞不明白,二是学习方法和能力得到忽视,即便是写教案的时候提到了,教学过程中依然体现不出来,有时候只是一带而过、浮光掠影,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效果不高,学生收获不大。
    三、学习过程的可视。
    让儿童学语文过程看得见,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而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过程。学生们如果走出课堂能够带走方法、带走能力,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到帮助,老师就没有浪费学生时间,但是粗线条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可视”,学生所得甚少。例如在我听的同课异构的两节课中,两位老师虽然都有语用的意识,也进行了不少分析,但是从例文到仿写的过程却太粗糙,分析完了课文,就让学生去仿写,仿什么,怎么仿,其实需要好好研究,细化处理,这一点对于后进的学生尤其重要。
    四、学习结果的巩固。
    一堂高效的课,有了明确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围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时观照目标,这还远远不够,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巩固和运用”,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学会”,目标是否“真正达成”,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调整或者提升。在精心设计的迁移或者拓展环节中让学生去体验、去实践,去运用,从而将学习目标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