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子感叹:治疗疑难杂症 中医胜过西医

 昵称29666508 2016-07-22

不经意间翻阅一本书——安徽作家怀家伦著《华佗传奇》,通读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扇门,可以随意走进“外科鼻祖”、“中华医圣”华佗的医学人生。我暗暗佩服时间,竟然能积淀出如此灿烂的华夏文明。封尘已久的岁月,掩盖不了一位医者的光辉,他悬壶济世,誉满杏林,创造了许多医学史上奇迹。

东汉末年,狼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看见这些垂死挣扎的人,华佗毅然决定,弃仕从医。要知道那个年代,人们只认为学而优则仕,做官是振兴家族的唯一选择,但是医生却与巫师、匠人并列,地位低下。茫茫求学路,华佗经历百般磨难。拜师时曾曰:“修学医道,乃吾必生所求,解除百姓疾苦,乃吾毕生所求,吾愿紧随师父,心无杂念,穷其一生,孜孜以求。”多么单纯善良的追求,多么诚挚的心愿,道出一位医者的心声。此后,从治化长老获得的《黄帝内经》到岳父梅翁的《神农本草经》,再到樊老先生的《八十一难经》,经过这三部旷世奇书的研读,让华佗医术高深,震惊世人。关公身中毒箭,华佗为其化骨疗伤;因为痛失爱子制出麻沸散,创麻醉手术之先河;根据引导术编五禽戏,教人养生保健,益寿延年。

华佗妙手回春,让人佩服,而真正让他流芳百世的是一种身为医者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在日常生活中,他处处留心,发现青苔可治蜂毒,马齿苋可治痢疾。这种细心谨慎的态度,使他完善本草经,治疗后人更多的疾病。华佗善于思考,并不一味守旧,重复前人的知识,而是勇于挑战、创新,探索未知的世界。更加让我敬佩的是他淡泊名利,举孝廉被他拒绝,太尉黄琬在皇帝面前保举,他坚辞不就,曹操、刘备和孙权等人都希望他进自己的太医院,他没有接受任何利益。他宁愿做一名走南闯北的乡村草医,也不要守在府宅当个私人医生。华佗心系天下,黎民百姓身体健康是他最快乐的事,如此博大的胸怀,不分贵贱,是真正的中医精神。

华佗名满天下,受人景仰,受人爱戴。当曹操命令士兵把华佗押上囚车时,那些被华佗从死神手中救出的万千生灵,无论为官的,当兵的,读书人,或商贾,或引车卖豆浆者,不由尾随囚车,一路哀求,一路呼号,长长的队伍望不到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华佗就是人们心中的保护神。看到救命恩人遭受迫害,举国齐悲。

从古至今,一代代血脉相承,一轮轮四季更替,现在的中华儿女竟有十四亿之多。可以说中国人很强大,不仅仅是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因为中国人背后有一套完整的医疗体系。从上古时期的黄帝开始,充满智慧的中医用几千年的时间不断归纳总结,进行足够的临床经验,使这个传统中医治疗变成中国人繁衍生息的立足之本。

一名优秀的中医,慈眉善目,亲切关怀,从病人进到眼中开始,观气色,闻声息,问症状,切脉搏,由表及里,诊断病症。仅凭一双眼,一对耳,一张嘴和三根手指,病痛便能清清楚楚的原形毕露。这看病的过程就像与一位老友寒暄,不费吹灰之力。而几根针刺入皮中,或是几味中药的简单搭配,就能轻松治愈,真是让我由衷感受到中医的神奇所在。

于我而言,中医胜过西医,所谓的望、闻、闻、切胜过当今的精密仪器,况且嘘寒问暖的态度让人心感温暖。可是,现在我们去普通医院看病,医生只会针对局部解决问题。头痛做个核磁,身痛做个CT,胃痛做个胃镜,身体的不良反应需要各种数据传达,医生拿着数据就能诊断病情。病人不需要说更多的话,甚至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就被推进手术室。手术后身体素质下降,各种副作用并行,为什么?西医崇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注重现象忽略本质,病根没治好反而越来越重。现在的中国人需要传承中医文化,因为中医的治疗方法完全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体质,而且道法自然,休养生息,何乐而不为呢?现在的中医并不单纯代表用传统的方法治病,它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藏,它凝聚了几千年的心血,它拥有华佗精神——悬壶济世,大爱无疆。布衣青囊游天下,仁德仁术感苍生。

《华佗传奇》让我感悟,并深刻领会我们中医药大学的誓词: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身为一名药学院的学生,我会肩负着华佗精神,砥砺前行。

(本文作者:长春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2013级药学2班 安娜娜)

资深媒体人、作家怀家伦(微信:312535578)摘自《中国中医药报》,原标题:读《华佗传奇》有感。《华佗传奇》被列为全国中医学院必读参考书以后,将有众多中医学子的优秀《读后感》奉献给广大读者,敬请继续关注。

中医学子感叹:治疗疑难杂症 中医胜过西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