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大暑,湿热最盛!养生关键在这一个字,照着做,全年少病痛!

 云儿FRDL 2016-07-22


今日大暑


2016年7月22日
农历六月十九



俗语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今天是7月22日,正式迎来了大暑。


暑为炎热,大暑更是炎热至极。加之空气湿度大,气压低,酷热之上又多了一份“闷”,就形成了熬人的“桑拿天”。由此也导致大暑成了一年之中最热的节气,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


因此,大暑节气养生就要重在一个“”字,即“清心”、“清热”、“清补”、“清养”。


做到这“四清”,能够养心护心、祛暑排毒、健脾化湿、冬病夏治,不仅能安度大暑、三伏,更能带来一整年的健康!



1

清心:养心护心第一


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而大暑节气期间,天气炎热,“心脏”更容易受到暑热的伤害,所以大暑更要注重养心护心。


1
早起:晨练养阳养心


晨练促进阳气升发,但切记不要起床后立刻锻炼。建议适量饮用一杯白开水,再进行短时地晨练,运动不要太剧烈。



2
午时:养心宜小睡


午时是指11时~13时,这个时候心经当令,是养心的关键时刻,最好的做法是小睡片刻。午睡不但有利于补足睡眠,而且能够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


有资料显示,午睡还可大大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病机会。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心也是很有好处的。


3
下午:喝杯养心茶


大暑炎热,与心血管病关系密切的钾元素以及其他人体微量元素易随汗液流失,大暑期间常喝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



2

清热:祛暑排毒第一


大暑炎热,身体代谢旺盛,最适宜祛暑热、排热毒。而平素阴虚、湿热、痰湿的人往往发热心烦,口渴起痘。对于湿热、痰多的人来说,大暑养生更要重在“清热”。


祛暑热、排热毒就要多食苦味,苦瓜、苦菜、莴笋、油麦菜等。如果没有食欲,多以醋佐餐,能生津、开胃、行气,醋泡生姜、醋泡黑豆、白醋浸时蔬等等。



推荐:清炒苦瓜
清热泻火、降胆、防高血压



材料:苦瓜200克,蒜、盐、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苦瓜切片,用盐稍腌出水后用水洗净;锅内烧开水,放入苦瓜稍焯水、捞出冲凉;锅内油烧热,放入蒜瓣爆香,滑入苦瓜大火快炒,约五分钟后装盘即可。


功效:苦瓜性味苦寒,归胃经,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苷,有类似胰岛素样作用,而且还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功能,可降低胰岛素抵抗,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减少动脉硬化,进而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3

清补:健脾化湿第一


大暑节气,正值伏天,天气潮湿、闷热,不少人出现大便不成形、厌食、困乏等症状,这些都是脾虚湿盛的表现。


所以,“清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而第一位的莫过于健脾祛湿。说到健脾祛湿,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是薏米红豆汤。


薏米红豆汤:健脾祛湿


做法:取等量的薏米和红豆,将红豆浸泡三四个小时,再与薏米一起下锅煮,上层的汤当水喝,下层的颗粒当饭吃。



对于已出现湿热症状的人,可以用莲子、薏仁、红豆、白扁豆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


做法:四种食材各100克,放水是食材的3倍。白扁豆不容易煮烧,应先烧1个小时,然后再放入莲子,薏仁,红豆一起煮,最好放一抓手的糯米,这样子煮出的粥有稠度。


专家还建议,脾虚的人可以适当多吃冬瓜、苦瓜,冬瓜能排水除湿,苦瓜能养脾开胃。另外,当季比较适宜的清热食物还有芹菜、蕹菜、马兰头、茭白、萝卜、 荸荠、藕、茄子、丝瓜、海带、紫菜等。



4

清养:冬病夏治第一


大暑闷热,需要注重“清养”,而“清养”核心要务则是“冬病夏治”。大暑节气在三伏之中,三伏天“冬病夏治”再好不过。


“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夏治”是指在夏季气温最高、阳气最旺时,在人体特定穴位进行药物敷贴、艾灸等,治疗或预防上述疾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常用的“冬病夏治”穴位为神阙、关元和足三里。


1

神阙:升免疫力、延缓衰老



神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在保健方法上,按摩最简单,艾灸最有效。


按摩法:两手相叠,掌心对准并贴在神阙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艾灸法:一般用艾灸或隔姜、隔附子饼灸10~30分钟。


2

关元: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关元是“元气之本”,能够补虚、壮阳,补一身之元气,从古到今医家都把此穴作为保健要穴。在三伏期间,艾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按摩法:以关元穴为中心按揉腹部9分钟;然后用双手食指指腹重叠在一起,点按关元穴6分钟,使局部有酸胀感。


艾灸法:艾灸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可隔日灸1次。


3

足三里:补气血、祛疾病



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足三里是“后天之本,气足之源”,气虚血虚、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按摩法:用大拇指或中指做按压,每次5~10分钟,感觉该处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感。


艾灸法: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距离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以皮肤红晕、有温热感而不灼伤为度。


大暑节气养生重在一个“清”字,做到这“四清”,能够养心护心、祛暑排毒、健脾化湿、冬病夏治,不仅能安度大暑、三伏,更能带来一整年的健康!


这份大暑养生攻略,值得发给身边的每一个人看看!


(注意:本文所用为基本方,使用前请咨询医生指导。)



重磅消息!

新老人们请注意了!

养身参考”上线了!


养身参考”是新老人公众号为您私人订制的健康咨询平台。


这里有专业、实用、可靠、全面的健康养生信息,每天免费送给您!


长按下方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