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病|热瘀证|阴伤

 fhgdghc 2016-07-22
     作者:万海同 王灿晖 杨 进
    单位:万海同(浙江大学 杭州 310027);王灿晖 杨 进(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210029)
    关键词:温病;热瘀证;阴伤
    摘 要 温病热瘀证是温病临床常见的一种证型 摘 要 温病热瘀证是温病临床常见的一种证型,阴伤是温病热瘀证的主要病机。热毒炽盛,伤津耗液,炼熬血液、脉络及脏腑受损均易致热瘀证;阴液不足可对不同类型的热瘀病理产生影响;热瘀证存在着阴液不足与瘀血内阻两方面的虚实病理变化;邪传营血,伤阴耗液,脏器受损之际是形成热瘀证的主要阶段。
    温病热瘀证是温病临床常见的一种证型,其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热毒血瘀。热毒血瘀是多种外感热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火热毒邪与血相搏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近年来,我们以温病治则理论为指导,以临床实践为依据,结合现代医学认识和研究成果,并运用动物实验手段,对温病热瘀证的病理基础及其治疗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认为邪热阴伤是导致温病热瘀证的重要因素,养阴生津方药对温病热瘀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本文主要论述阴伤在热瘀证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提出温病热瘀证的病理基础主要是热伤津液,血行瘀滞。深入研究温病热瘀证形成的机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温病热瘀证的病理本质,为探索治疗温病热瘀证的新途径,寻找更有效的方药开拓思路,进而提高临床对温病热瘀证的治疗效果。
    1 阴液损伤是导致温病热瘀的重要因素
    1.1 热毒炽盛,伤津耗液,血行涩滞 温病为热邪致病,在其病变过程中,邪热极易灼伤津液,造成脉道中津液不足,而致血行不畅,从而形成温病热瘀证。阴津为血液的组成成分,有助于血液的流畅,水津充沛,血始能行,津亏不足以载血,血行涩滞则易形成血瘀。正如周学海所说:“血犹舟也,津液者水也”,“津液被火灼竭,则血行瘀滞。[1]”我们在研制家兔热病阴伤模型的过程中也发现,首先肌注速尿造成阴伤后,再注入大肠杆菌内毒素,结果造模组动物血栓长度、干重及湿重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表明津伤易致热瘀病理状态。我们的实验结果还表明,大肠杆菌内毒素性热瘀模型家兔有血液流变学异常,如出现血浆粘度升高等病理变化[2]。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有效的血溶量不足易致微循环障碍。
    1.2 邪热亢盛,炼熬血液,凝聚为瘀 血液在邪热亢盛时,会受到煎熬而发生浓缩,进而凝聚成瘀形成温病热瘀证,故有“瘟毒在内烧炼其血,血受烧炼,其血必凝”,“血受热则煎熬成块”[3]等之说。我们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热瘀模型家兔KPTT、PT缩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676 字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