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开始前,有三个概念似乎需要先弄明白: 一是何处是近东? 《世界文明史》如是说:“近东是一个相当含混的名词,一般系泛指俄罗斯及黑海之南、印度及阿富汗以西的亚洲西南之地。不过本书所论的近东,除上述地区外,还把一贯与东方文明脉络相连的埃及也包括在近东范围内。” 近东、中东、远东究竟分别处于亚洲何处?虽之前读书时也几度相遇,但因从未产生过理清楚,弄明白的念头,故而这几年来,一直是模模糊糊,不清不楚。直到今天,当近东被威尔·杜兰特的《世界文明史》提到世界文明起源地的高度时,作为亚洲人的我们,似乎也到了确实应明晓这些名词的时候了。 查阅《汉语大词典》“近东”一词的解释被直接指向“中东”。难道“近东”就是“中东”?带着疑问找到“中东”,《词典》作了如下的文字表述: 中东:泛指欧、亚、非三洲连接地区。欧洲人称离西欧较远的东方地区为中东,较近的为近东。近东和中东没有明确的界线。包括伊朗、巴勒斯坦、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土耳其、塞浦路斯和埃及等国。 至于“远东”一词,《汉语词典》只是用了极简的一句表述:“欧洲人指亚洲东部地区。” 为能彻底明白近东、中东、远东,又从360搜索和百度上搜罗了一番,整理如下: 近东:是相对中东,远东地区而言的概念,指距离西欧较近的国家和地区,过去主要指欧洲的巴尔干国家、亚洲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和东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般不再把巴尔干国家称为近东国家,而以"东南欧"或"南欧"代称。目前在国际上"近东"一词已比较少用。 中东: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巴勒斯坦、阿联酋和也门。也就是平常我们常说的“西亚”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近东”已为"中东"取代。“近东”和“中东”都不属于正式的地理名词,而属于政治地理名词。“近东”一般用在文明史上,而“中东”常用在政治上。由于“近东”与“中东”在世界政治、经济斗争中具有共同特点,同时,它们之间并无严格界限,人们常将二者合称为"中近东",其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上面所述之“中东”,再加上巴尔干国家和利比亚。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还是"中东"一词。由于中东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居民属于阿拉伯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因此,"中东"又常同"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紧紧相联。 远东:一般指今天的东亚(包括俄罗斯的东部)、东南亚和南亚,即阿富汗、哈萨克以东、澳洲以北、太平洋以西、北冰洋以南的地区。 二是对于雅利安人迁徙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雅利安人属高加索人种(白色人种),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雅利安游牧民族、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和雅利安人欧罗巴游牧民族)之一,使用印欧语系的语言。历史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后来分成若干支从这里向欧洲和亚洲迁移(何炳松《世界简史》持这一观点;《世界文明史》中虽对雅利安人未作明确注解,但从其叙述时的语境,似乎也持相同观点)。其中,一支雅利安人在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上定居下来,这支雅利安人称为印度-伊朗人。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印度-伊朗人中的一支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这就是印度古代文献中所称的雅利安人,即印度-雅利安人。他们在南亚次大陆继续往南部驱逐德拉维达人,创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种姓制度,把印度-雅利安语族的语言带到了印度;另一支印度-伊朗人则进入伊朗高原地区,称伊朗-雅利安人。在伊朗高原地区,他们和土著人融为一体,形成了后来的波斯人、米提亚人、斯基泰人等等。 一种意见认为:雅利安人一译亚利安人,原是南俄罗斯草原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这就是印度古文献中提及的雅利安人,他们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种姓制度,把雅利安-旁遮普语族的语言带到了印度。最终古雅利安人和古达罗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体征独特的南亚次大陆人。古代雅利安人已经认定为棕黑发色。纳粹错误地将金发碧眼的白种人定义为雅利安人,实际上两者毫无关系,相距甚远。 三是闪米特人。 闪米特人又称闪族人或塞姆人,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据《圣经》记载,挪亚育有三子:“闪”、“雅弗”、“含”。 传说“雅弗”西迁,去了西方;“含”南移,去了非洲。“闪”有5个儿子:埃兰(以拦)、亚述、亚法撒、路德、亚兰。亚伯拉罕是亚法撒的后裔。亚伯拉罕(参看《五千年犹太文明史(2)—— 圣经时代 》)育有两子:一个叫以实玛利,是老大,另一个叫以撒,虽然排行老二,但其母亲是亚伯拉罕的正妻。以实玛利是亚伯拉罕与侍女夏甲所生,后娶了一位埃及女子,住在麦加。现在的阿拉伯人声称自己是以实玛利的后代。以撒则成为犹太人的祖先。故而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闪米特人。 威尔·杜兰特认为: 1、在有历史记载的6000年中,近东至少有3000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许多重要发明影响人类文化,如字母、纸张、墨水、钱币、历法,皆以近东为摇篮。 2、今天的西方文明,也称欧美文明,与其说是源于克里特、希腊、罗马,不如说起源于近东。“雅利安人”并没有创造什么文明,他们的文明来自巴比伦和埃。希腊文明,世所称羡,然究其实际,其文明之绝大部分皆来自近东各城市。 3、一部近东史就是一部闪米特与非闪米特流血搏斗史。闪米特崛起,其王萨尔贡一世和汉谟拉比对外征服,拉开了血战序幕。其后,高潮迭起,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雅利安两将军居鲁士和亚历山大占领巴比伦为第一高潮;11世纪至13世纪十字军与萨拉森人为争夺圣墓及通商权利之混战为第二高潮。最后,因英国政府介入,双方血战始近尾声。 威尔·杜兰特:“作为一个西方文明熏陶下的一分子,我们在开始研究近东前,应先感谢近东,因为,近东才真正是西方文明的创造者。” 一、埃兰文明 (公元前4500-前639) 埃兰(Elam)又译以拦或伊勒姆,在今天伊朗的西南部,波斯湾北部,底格里斯河东部,现为伊朗的胡齐斯坦及伊拉姆省。埃兰为一片狭窄的高地,故而,在犹太语中,埃兰就是高地的意思。不知何时起,在埃兰出现一个民族,但这个民族究竟属于何种族?来自何方?至今无解。但是,他们在这儿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据考古,这里保有2万年前的历史足迹,文献记载也可追溯至公元前4500年左右。他们打猎捕鱼,耕田种地,豢养家畜,很早以前就有了铜质武器,并能运用象形文字。商业交往也远达埃及和印度。在新石器时代,埃兰人已能制作精美陶器,并在上面绘制图案。他们还发明了陶器转盘,马车轮子。马车轮子的运用,对人类文明的进展帮助之大自不待言。 埃兰人忽起忽落,一度征服过苏美尔和巴比伦,公元前2357年,洗劫乌尔,但不久又被苏美尔和巴比伦征服。 苏萨—— 埃兰之都,屹立开世6000余年,公元前639年衰亡。统治过它的帝国有苏美尔、巴伦、埃及、亚述、波斯、希腊及罗马等7个之多。苏萨,即“书珊城”,直到14世纪,仍旧非常繁荣。公元1901年,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现存于法国卢浮宫)在此出土。 二、苏美尔人文明 1、苏美尔人居住地 —— 今伊拉克西南部 波斯湾之北,幼发拉底河以西,从南到北的一块地方。包括的古城有埃利都,今之阿布沙赫赖因;乌尔,今之穆盖耶尔;乌鲁克,《圣经》称之为埃雷克,今之沃尔卡;拉尔萨,今之桑凯拉;拉格什,今之泰洛赫;尼普尔,今之尼费尔。 2、苏美尔人起源 —— 至今不得而知 苏美尔人不知来自何方,非闪米特语民族,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可能来自外蒙古,因为他们的语言中含有许多蒙古音;可能来自苏萨,因为在苏萨发现了一个具有所有苏美尔人的头骨;有可能来自埃及,或是其他地方。从遗物判断,苏美尔人矮胖,鼻子高而直——这点与闪米特人大不相同,前额微向后倾,眼略斜向下。 3、苏美尔人文化 始于公元前3600年,到了公元前2300年,苏美尔人的文化已经相当成熟了。在诗文中,他们写出了创世、乐园、洪水泛滥。这些故事传至巴比伦,再传至希伯来,最后变成了《圣经》故事。苏美尔文化的发展,是对抗异族入侵的结果。在苏美尔这几座城池的北部,是闪米特人的基什城和阿加德城。基什, 本区域古文化之中心;而阿加德城,则是阿卡德王朝的首都。苏美尔人原系若干不相统属之部落,在与来自基什(其文明始于公元前4500年)、阿加德及北方的其他城市的闪米特人的斗争中,为确保独立,他们彼此团结起来,创作诗文鼓舞斗志。 4、苏美尔时期历史 —— 根据废墟泥简,获得了对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历史的清晰印象。有几位君主值得特书一下。 (1)拉格什城之王 —— 乌鲁卡吉那、古迪亚(苏美尔人) 乌鲁卡吉那是拉格什城(在今伊拉克西南部)之王,公元前2903年,他改革拉格什,因而被称为改造者。他以开明专制著称。他颁布过不少法律,目的在于抑制祭师剥削大众,抑制富人剥削穷人。他的法律,是我们现在所知之最古老、最简明、最公平的法律。在乌鲁卡吉那的统治下,拉格什城兴隆繁盛达于极点。公元前2897年,他被卢伽尔·扎吉西打败了,城池被毁。公元前2600年,在开明君主古迪亚的治理下,拉格什从废墟中矗立起来,且比以前更加繁荣和美丽。古迪亚对宗教虔诚,富有学术修养,广建寺庙,鼓励研究,抑制豪强,体恤贫弱。 (2)阿卡德城之王—— 萨尔贡一世(闪米特人,公元前2872-前2817,统一苏美尔与阿卡德) 与苏美尔人同时,闪米特人在苏美尔西北的阿卡德(在今伊拉克中北部)建立了一个王国,开国之君 —— 萨尔贡一世,阿卡德是王国的首都。王国实际统治的地方不过为美索不达米亚一小部分,但是萨尔贡东征西讨,打败了曾洗劫拉格什城的卢伽尔·扎吉西,降伏埃兰;血洗波斯湾,最后建立了一个横跨西亚,直达地中海的大帝国,统治长达55年。 公元前2795-前2739 苏美尔与阿卡德国王纳拉姆辛,继承了萨尔贡的伟业,继续扩展阿卡德帝国版图,令国势达至顶峰。 (3)乌尔部之王 —— 乌尔恩格、敦吉(闪米特人) 闪米特的乌尔部,经长时期发展,在公元前3500-前700年间,达到兴盛顶点。乌尔部在乌尔恩格主政时代,不但有苏美尔人归其统治,而且整个西亚亦无不服从其号令。他为苏美尔制定了一部有史以来最完备的法典,他要求法典成为正义公理的化身。乌尔因商业富甲一方,乌尔恩格于是将卫星城拉尔萨、乌鲁克、尼普尔也修整一新。他死后,儿子敦吉英明如其父,在父子统治的58年时间里,乌尔成为人间天堂。公元前2357年,埃兰人与亚摩利人夹击乌尔,乌尔被毁,财富被洗劫。 (4)此后200年,苏美尔被埃兰及阿莫统治着。这段时间,这里的历史是一片空白。 (5)巴比伦 —— 汉谟拉比大帝(闪米特人) 忽然,北方的巴比伦(位于今伊拉克),出现了汉谟拉比大帝,他从埃兰人手中先后夺取了乌鲁克及伊辛。23年后,又灭埃兰,亡阿莫,灭亚述,建立了一个空前未有的大帝国。他制定了一部《汉谟拉比大法典》。从此,历史的舞台上再也听不到苏美尔的声音了。两河平原历经若干世纪,在未成波斯天下前,一直为闪米特所牢牢掌握。虽然,在历史舞台上不再有苏美尔人出现,但苏美尔创造的文明却一直流传不绝,并开出绚烂之花,巴比伦和亚述便是两河文明先期收成者。 5、苏美尔的原始文明 (1)灌溉:两河流域经常泛滥,使得这里的土地肥沃无比。苏美尔人通过挖掘沟渠,来灌溉田畴。这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4000年。这些沟渠无可否认,是人类最伟大的创作,同时也构成其文明的基础。 (2)使用金属:苏美尔人很早就知道使用铜和锡。慢慢还懂得将两种金属相混造成合金 —— 青铜。逐渐,他们又采用铁做器械。然而因为金属昂贵,苏美尔人的工具一般而言,多为燧石做成。金银被制作成手饰、餐具、武器、工具及其他种种装饰品。 (3)工业的出现:织造,系以国营方式,且规模极大,由国五指派大臣负责监督。 (4)建筑:芦苇作屋顶,土砖作墙,门窗用木制成,户枢部分以石作臼。苏美尔人还发明了居室、庙宇,发明了圆柱、穹隆及拱门的构筑方法。 (5)交通工具:运输物品主要靠船。除水道外,陆路运输也颇发达,工具是马车。 (6)贸易:与埃及和印度很早就有贸易往来,商业系物物交易,金银是公认的交易媒介。当时商业相当繁荣,一般以契约形式,借贷也相当盛行。商业往来中,使用圆柱形的印章。 (7)阶级的出现:除大富和赤贫之外,尚有中产阶级及奴隶。中产阶级所含分子有学者、医师、传教士、小工商业者。 (8)政府:自远古时起,苏美尔地区,每城一王,不相统属。这些王或称天子,或称教皇,均极富神权色彩。公元前2800年,因为商业发达,乃一变而成集若干城市为一“帝国”之形态。帝国的国君,成为各城之共主。一场战争胜利后,胜利者即可成为诸侯,获得封地。诸侯对于国君,平常进贡朝拜,战时则出粮出兵。政府财政依靠税收维持。虽有帝国,但各城盲目要求独立,故而力量分散,一遇外患,便一败涂地。 (9)法律:帝国之内的秩序,依靠法律维持。既有法典,也有判例。苏美尔法律包罗万象,神庙就是法庭,祭师就是法官。值得称道的有两制度:一是法外调解。由素孚众望之人任仲裁人,一律以情理为依据;二是高等法院。祭师审理案件,若遇案情重大者,须送呈高等法院。高等法院的法官一律由专家担任。 (10)宗教与道德:苏美尔人创造了无数的神。城有城神,国有国神。弱者有守护之神,灌溉有灌溉之神,植物生长也有神,甚至罪有罪神,月亮主是罪神的表征。可以说,人类的每项活动,均由神做主。对太阳的崇拜,是苏美尔人最古老的信仰。对于苏美尔人来说,空中充满了神。苏美尔人重视祈祷,对于婚姻关系,也极为慎重。苏美尔是父系社会,男人比女人有更多特权。 (11)文字和文学:文字的出现约在公元前3600年,一般刻在石头上。公元前3200年,出现了泥简,通过它,我们对古代文明获得较为清晰的印象。因泥板上的文字形状若“楔”,故称楔形文字。属于象形文字一种。文字演进公例,率皆由象形而至声音。苏美尔文字虽已由形象趋于声音,却未能进一步把声音变成字母。这点不单苏美尔,巴比伦人也未办到,直到埃及人手里才成功。别认为这是小事,在人类历史上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文化革命。 从文字到文学,所需时间至少要好几百年。公元前2700年左右,苏美尔人已有许多大图书馆了。公元前2000年之际,苏美尔已经出现史学家。 (12)教育和科学:苏美尔人的教育掌握到祭师手中。他们在神庙开设学校,课程设置有写、算、公民、宗教、礼俗、法律等。在数学方面,不但懂加减入乘除,而且还懂平方、立方及实用几何。苏美尔人的医药相当发达;他们还发明了历法。 威尔·杜兰特认为: 1、苏美尔文明有精致的一面,也有粗陋的一面:精,表现于珠宝方面;粗,表现于陶器方面。但不管如何,就目前所知,此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人类之有国家始于苏美尔;人类之有灌溉,始于苏美尔;人类之有文字,始于苏美光疗;人类之有法典,始于苏美尔;人类之有学校、图书馆,始于苏美尔;人类之有宫室庙宇,始于苏美尔。另外,人类以金银为交易之中准,以文字写成诗文,以金银为珠宝作为装饰,建立信用制度,发明圆柱、穹隆及拱门,从事塑像及浮雕,传述“创世纪”及洪水灾祸,也都始于苏美尔。 但从文明的罪恶方面说,也有不少始于苏美尔:奴隶制度、专制制度、教会统治、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2、总苏美尔人生活,可分强弱两大阶层。强者穷奢极侈,弱者困苦不堪。由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简单的概念:阶级分明,活动庞杂,资源丰足,分配不均。苏美尔所显示者,就是整个人类历史的基调。 3、苏美尔文化是人类最早的文化,固然有许多证据,然而,它究竟是不是,其实还很难说。与苏美尔有关的两河文明而言,孰为最早?这个问题便不容易回答。例如,在亚述及萨迈拉,我们都曾发现与苏美尔同类的雕像及文物。那两个地方后来都成为亚述的领土。我们很难判断那两个地方的文明,是直接获自苏美尔,还是间接由其他地方传来;再如《汉谟拉比法典》,与乌尔恩格及敦吉法典极为相类,可是我们很难断定,它们彼此关系究竟是一脉相承,还是同气连枝;巴比伦及亚述文化,我们认为它们以苏美尔及阿卡德为其根源,但所能举出的证据,仅仅是巴比伦及亚述所崇奉之神和与神有关的神话,在许多方面都与苏美尔及阿卡德之神和其传说相类而已。 不过,在尚未发现比它更早的文化以前,我们姑且以它为最早,想还不致有什么大错。
|
|
来自: 与星对话 > 《读书笔记之世界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