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家中央部门,今天同时干一件事!

 鑫原 2016-07-22


撰文 | 傅凝

7月22日,超过100家中央单位同一天公布了2015年部门决算。换个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这些单位公开了他们去年一年的收入、开支等情况。

今年是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第六个年头。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这些年看着公布的部门越来越多,公布的表格也越来越齐备。

比如今年,至少有中国出版集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等多家单位首次公开。

对于跑时政报道的政知君来说,今年还有一个重要变化,那就是所有这些部门的决算,全都在财政部一家部委的网站上公开。往年不一样,之前每逢这个重要时刻,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小伙伴们都要分头上每个部委的官网,去找决算信息——坦率地说,点开一家家网站,在不同网页位置上找信息,真是不小的工程。

今年不仅集中在一个网站公布,而且基本上各家都公开了8张部门决算收支表,部门职能、机构设置、收支情况说明、名词解释等说明内容,机关运行经费、国有资产占用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单独说明。

不过,有一家单位不太一样。它只公开了“三公”经费情况,其他信息未予披露,是有原因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该部门决算涉及国家秘密,不予公开。

这是国防科工局。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翻看了往年的数据,之前这个部门也参与公开,不过能公开的都是“三公经费”,而且还挺翔实。

你看去年的决算,他们将接待多少批次、多少人次,主要接待什么国外来访的客人,都列了出来。更重要的是,去年的决算比预算还少了250多万。也就是说,之前打算花掉的钱,最后都“省”了下来。

能说的说明白,不能说的也明白告诉你——法规明文规定的!

部门透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查询了一下,条例里明确规定: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

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

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行政机关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的,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

“国防科工”,当然有许多不能说的事情。有关国防的话题,大家还是挺感兴趣的。比如像民航局,去年国防支出(类)58.18 万元,按照他们解释,这些钱“主要用于交通战备方面的支出”。

而且这个数目较2014年决算数增加20.39万元,增长53.96%。

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民航局交通战备工作任务增加,相应增加支出。

政府部门花多少钱,为什么花这些钱,当然跟大气候和大环境有关系。

比如,就政府采购这事来说,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 571.32 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 6.92%;民航局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19,107.22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6.88%;供销总社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228.32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5.31%。

本届政府为小微企业想了很多办法,出台了不少政策,这个许多人都知道。虽然小微企业在不同部门采购中比重不一样,但是都能感觉到,在受到扶持和关照方面,小微企业可谓“雨露均沾”啊。

当然,也可以从另外一些细节看气候。比如有一家部委去年的收入增加了,他们的解释是,因为场租收入增加。

在北京租过房子的都知道行情变动。想知道哪家部委吗?好好留言,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可以考虑透露给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