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对立统一”的几种解释

 白鸽呀 2016-07-22

关于“对立统一”的几种解释

2012-08-22 15:31阅读:

关于“对立统一”的几种解释
“对立统一”学说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从伏羲的“太极”生“两仪”到老子的“负阴托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国外的有赫拉克利特、黑格尔、马列主义的创始人及继承人,他们都坚信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阴阳学家把阴阳誉之为“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学说、对立统一学说在中国活跃了几千年,它的思想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波及到中国的哲学、文化、政治、经济、特别是医学,中医界普遍用阴阳五行学作为他行医纲领。
为了避免重复,下面谈到“对立统一”,也就包含了“阴阳”。
“对立统一”学说的主要内容:矛盾对立面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转化。绝对的斗争,相对的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黑格尔把辩证法称为“研究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所观察到的事物运动变化较之上述论点大相径庭。他们说事物运动变化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引起的。他们举例说,昼为阳,夜为阴,不断转化。的确,它们转化了。这里,我有异议。“昼”,白天过去了,夜来了;“昼”完了才开始“夜”,它们面都没见到,因为它们没有同时存在,又如何“斗争”呢?这样,说“事物运动变化是矛盾斗争引起的”。不是事实,谬论。这样事例还多。如:春夏与秋冬,上午与下午,过去与将来。
黑格尔:辩证法是研究“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一方面强调“研究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一方面又说“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内就没有外,没有多就没有少”。这些相对关系的概念,只有当人作为观察者观察外界时,才产生这种空洞无物的概念。他们是相对对立的,但不能统一,也不可能斗争。
被誉为辩证法泰斗、魁首、大师的黑格尔和唯物主义都曾说“差异就是矛盾——对立统一”。有位网友说“差异就是矛盾,桌子与石头有差异,但它们怎么能统一呢?!”
  人们日常会看到:“春夏”转化为“秋冬”,“昼”转化为“夜”,“上午”转化为“下午”。这些转化并非它们对立斗争引起的,而是太阳系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变化。
  世界上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对立:一是对象本质自身的对立,一是非本质的相对对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立。前一种“对象本质自身的对立”易于理解,后一种“非本质的相对对立,例如:前后、左右、内外、上下、是非、对错、多少、大小……,这些包罗万象又空洞无物的相对对立。只有人在观察外界时,自身与外界相对的空间关系时,才产生上下、左右、前后等相对概念。石头、鸡蛋、桌子是不会产生这些概念。观察者向右转90度,此时前后、左右都转化了,然而这种转化与前后、左右根本无关。
统一论是研究“对立统一”的,但它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的理论有天壤之别。把它们间的论点对照对照就会明白。
《统一论》认为:“‘统一’不仅体现在物质不断运动变化的各个阶段,也是事物运动变化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立’是相对的客观存在,‘统一’是绝对的客观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亦即占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不是‘对立’,而是‘统一’。”“‘对立’从属于‘统一’,受‘统一’支配;‘统一’决定‘对立’,‘对立’趋向‘统一’。”
  世界上,发表“统一论”的文章并不多见,较之“对立统一”学说的文章简直九牛一毛,凤毛麟角,既然它出世,我们也不可小视。
天府老魏的“对立统一”论点,归纳为一句话,世界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由两个不同的、有联系的原因相互作用,产生一个不同的结果。例如:眼睛看不见声音,耳多听不见光线,因为它们没有联系。请看下面。
  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道算术题:2*3=?大家请看2、3它们是对立的。同学们通过运算,一致回答=6.此时对立的2、3变成统一的6.
  再看生命。精子、卵子,它们是对立的,通过相互作用——性,产生统一物——胚胎
  氢和氧——对立物,通过它们相互作用——化学反应变成统一物——水;
  氯与钠——对立物,它们相互作用——化学反应,产生统一物盐;
  氯和氢——对立物,它们相互作用——化学反应,产生统一物盐酸。
  色彩,黑与白(对立),通过拌合变为统一物灰色;对立的红与蓝,通过拌合变为统一物紫色;对立的红与黄变为统一物橙色;对立的黄与蓝统一为绿色……。自然界的红黄蓝三原色加黑白,这些彩色通过对立统一运动,可以变化出无穷尽色彩。精神现象——感官与外界相互作用,产生统一物印象。人的思维功能与印象相互作用,产生统一物意识;意识经过自我创造出新的设计,意识通过劳动与自然物相互作用产生了产品意识与自然物的统一物,或者说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物。人类社会生产的所有产品,都是精神和自然物的统一物,那一条不是物质自身的对立?自然物的统一物,无一例外。
  既然对立统一是研究“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那么“物质自身”应当是有形式有内容的。我们所说的对立的精和卵合成它的统一物胚胎,是有形式有内容的。再看看唯物辩证法的前后、左右、内外、上下、是非、对错、多少、大小……。谁能说出它的统一形态是什么样子呢,谁能把上面一系列相对对立统一起来呢?唯物论和黑格尔及其后裔们,把上述两种不同的“对立”,一揽子揽进他们的所谓“对立统一”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他们的“理论”混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