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领顶劲,练好太极第一要领

 bhtyhong 2016-07-23

虚领顶劲,练好太极第一要领

在太极拳各种典籍与教材中,虚领顶劲都堪称是习练者代代相传的金科玉律。不过,一谈到虚领顶劲的具体内容,就成了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此小编结合相关资料和自家体悟,也来谈谈虚领顶劲,希望有助于增进大家对虚领顶劲的认识,不当之处,也请同仁前辈理性指出。

一、目的

练太极要求全身上下整体放松,作为基本要领之一,虚领顶劲也服从于这一整体放松的要求。

具体到虚领顶劲的特殊位置,它的放松对上半身放松尤其重要。再进一步看,虚领顶劲对脖颈的至关重要。不能虚领顶劲,首先会加重脖颈的负担;脖颈负担加重,会进一步影响胸椎放松;胸椎不能放松就容易出现横气填胸;横气填胸的一个后果则是气不能沉到小腹部,也就意味着不能气沉丹田。这就违背了经典拳论中“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的关键要求。

头部是人体之首。首脑不放松,身体其他部位便很难放松;即使放松,也很难松透。这样一来,虚领顶劲就不仅是一个普通的要领,而是一个需要优先做好的要领。

只有首先做到虚领顶劲,才有助于整体自上而下节节放松。由于太极拳始终要求放松,因此做好这点,虚领顶劲就不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要领,而需要贯穿练拳始终。

虚领顶劲,练好太极第一要领

二、如何做到虚领顶劲

要做到虚灵顶劲大致有这样一些要求:百会穴,即略等同于头顶最高处微微上领,与裆下会阴穴上下成一条直线垂直于地面;眼有所注,但有不应盯着某一个地方;下颌微收,嘴微闭,舌抵上腭;脖颈放松,同时竖直。

做到虚领顶劲,有没有一个核心要领呢?根据一位太极大家的建议,做好”下颌微收“最关键。笔者从这个建议受益良多,推荐爱好者们自己体验。当然,凡事不能过度,过于内收也会导致脖颈僵硬、后背发紧等问题,这点爱好者们比我更清楚,就不多说了。

虚领顶劲,练好太极第一要领

三、推荐四种形象实用的练法

下面介绍几种虚领顶劲的练法,未必都适合你,不过前辈们几十年的经验总结,不一条条体悟,就不能享受其中的妙处:

(1)“悬顶”法。洪均生说“顶劲是以头顶百会穴为主的”,“陈鑫先生说,如同用绳子从百会穴将人向上悬起似的”,“因并非真有绳子悬起,只是想象而已”(洪均生《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374页)。

(2)“提顶”法。顾留馨说,“顶劲的要求是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好像头顶上顶着一满碗水那样不能摇摆”(顾留馨《太极拳术》24页)。

(3)“后脖颈蹭衣领”法。蹭,磨擦的意思。据魏树人介绍,汪永泉教拳时,从不叫人“顶头悬”,而只讲秘传的要领“后脖颈蹭衣领”。“蹭是颈项松直,微旋转着向后轻贴衣领。在颈蹭衣领的过程中,颈椎渐渐趋于正直,身体姿势亦会自然中正。在达到立身中正的一瞬,周身会忽然间‘一定’,头部适得其中,自然神清气爽,轻松舒适得恍如乌有一般”(魏树人《杨式太极拳术述真》内功理法5页)。

(4)“神气贯顶”法。杨澄甫说:“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

虚领顶劲,练好太极第一要领

四、注意问题

虚领顶劲如果过分用意想着头、颈往上顶,那就叫竖项顶头。

有一种解释说:“所谓虚领顶劲,这个虚,就是好象的意思,是由手臂的沉重感下拉肩部,造成的一种脖子、脑袋往上伸的本能的现象,这个顶,也是感觉脑袋往上顶一样。没有手臂和身体的往下的沉重的下压(拉)的作用力,也就没有脑袋往上的顶。 ”

这个说法,笔者认为讲得很清晰,但也容易让人误会。头上顶,肩下拉,这虽然符合太极拳上拔下拉的要领,但很容易做过度。“顶”字具有鲜明的刻意为之的痕迹,相反,“领”字则温和得多。“拉”字也很容易导致人力作用,“沉”字则妙得多,就好比是浑浊的水,慢慢静下来,自然具有了入静放松的妙趣。

此外,练习时出现低头、扬颏、弯颈、驼背、猫腰等现象,就算是丢顶了。在做俯身动作时,更容易丢顶,这个需要相当长的正确练习才成。偶尔丢顶也是可以理解的,老实说,即使是太极大师,我也不相信他们练拳时一点都不丢也不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