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修的四种方法

 悟空书屋mcKPD 2016-07-23

禅修的方法略有四种:

(一)随息、数息


随息有随鼻息及随腹息:随鼻息只注重呼吸从鼻孔出入的感觉,不注意呼吸的长短深浅,也不注意其它的东西;随腹息是注意小腹随着呼吸的自然蠕动,不控制呼吸,也不用心念指挥小腹蠕动。但是,随鼻息及随腹息,不能两者并用,只能专注其中一种。随息法也有深浅,深时便是入定,浅时则不能觉察妄念,同时容易陷于昏沈,但是可以使浮动的心安定下来。


数息乃是数鼻孔呼吸的出入,可以数出,也可以数入。通常是数出息,因为常人的出息慢而入息快。如何数法呢?出息一次,数一个数目,从一数到十,再从头数起。入息时,只注意出息的那个数目是什么?如果妄想还是很多,也可以倒过来数,从十数到一,或者二十数到二。但是,十数到一是一个个的数,二十数到二,是一个隔一个的数,甚至于双数及单数交错着用,第一次数二十、十八……二,第二次数十九、十七……一,因为忙着数数,妄念自然减少。


有些人,数到三、四、五、六就数忘掉了,也有人可能数过了头,这都不要紧的。数忘或者数错时,赶快回头,不要有成败得失心,这就是修行。有位数学博士跟我学打坐时,不是数不到十就是数过了头,他感到十分懊恼无奈,他有点失望地说:「我这个数学博士大概有问题。」我对他说:「数息不是做数学题目的论文,仅数到五再回头数也可以的,不要失望,只要心中的妄念越来越少就好。」


(二)念佛、数佛号


有些人,不习惯用数息法,数呼吸时变成控制呼吸。因此造成头发胀、胸部闷、身体疲累、肌肉紧张,非常地痛苦。这时候,就教自己用念佛的方法,念「南无阿弥陀佛」或「南无观世音菩萨」都可以;念一句圣号,数一个数目,例如「南无阿弥陀佛一、南无阿弥@佛二……」,从第一个数目数到第十个数目,再从一数起,不要数得不够或过了头,数错了则不必介意,只要从头数起就好,也不要配合呼吸。数得太慢会打妄想,数得太快会使呼吸急促。


(三)参话头、参公案


「话头」是一句话,这句话本身没有意义,而只是问这个没有意义的话头是什么?「公案」是禅宗史上的祖师们及其弟子们,发生酬对情况的故事;这些故事,看来有些岂有此理地不合一般的情理。「参」是不断地问话头、问公案,究竟那句话代表着什么?公案主角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经验?


参话头是追问一句毫无意义的话,譬如说:「无」是什么?什么是「无」?参公案是追究这个故事的底蕴是什么,就像曾经有人问赵州从谂禅师:「狗子是否有佛性?」赵州禅师回答:「无!」而佛在《大般涅盘经》中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何独赵州要说狗子无佛性?因此,这个公案便成了没有答案的话题。不论是参话题、或者参公案,本身是没有意义的,那只是一种使禅修者开悟的方法。


当在用功参话头或在参公案时,出现了任何答案,都要提示你自己:「这不是我要的」。才能参出疑团,才有机会参破疑团。


参话头、或是参公案得力,称为禅修。但是禅修的人,切忌急着求开悟。要把参禅的工夫,用得绵绵密密,一句接一句、一念连一念地参下去。


刚开始参话头参公案的人,常常会出现答案,其实,那是妄念,不是真正的讯息。参话头参公案,首先要参出疑情,渐渐形成疑团,当疑团爆炸,或是戳破疑团,才发现天下本来太平无事,只是迷者自寻烦恼,此时便悟真性。


话头人人可用,不过,可有四个层次:念话头、数话头、问话头、参话头。念话头如同念佛号,数话头就像数佛号,问话头就像问问题,参话头则必须等疑情出现。疑情不是怀疑,而是深信在话头的深处或在话头出现之前,必有可以让念:什么是无?是什么无?……渐渐地,感觉到这个「无」很有意思,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很想知道它!这时候,便会产生疑情,那就是参话头了。但是,情绪不稳定或者心念混乱时,不如念佛号、数佛号,也可以念话头数话头,直到心情平静时再问话头参话头。如系念佛人,可参「念佛的是谁?」如系念话头者,可参「念话头的是谁?」「本来面目是谁?」等。


(四)只管打坐、默照禅


只管打坐是全心专注于身体在「坐」,坐的姿势、坐的感觉,心中不作其它的妄想杂念,只晓得是在端坐。若发现妄念时,赶快把念头回到「坐」,慢慢地妄念便越来越少,乃至不再出现,身体的感觉也渐渐地消失;但是,心中明明朗朗的知道还在打坐。这时候,开始产生默照的工夫,「默」是心绪不动,「照」是非常清楚;清楚什么?清楚心中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时间久了,跟开悟是一样的,妄念从此不起,而只是「默照」和「寂照」了。


练习只管打坐的方法时,要不断地注意自己的姿势,因为是在用功,不是坐着休息。除了知道正在打坐外,不应有其它的念头,不能懈怠放逸,必须勇猛精进。


以上的方法对诸位都非常有用,不要想那一种方法是最好的,我的建议是:正适合你用的,就是最好的。不可经常改用方法,这样,每一种方法都没用熟,结果每一种方法对你都没有大用。能够一门深入是最好的,如果同一种方法已经用厌,或者怎么用都不舒服,则可以试着换一个方法。不要这炷香念佛,下炷香数息,再下炷香参话头或只管打坐,不可以整天在那里像小孩子玩玩具一样,这个玩厌了再换一个。经常换方法的本身,就是徒劳无功的妄想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