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是上士的境界 创建时间: 2015-8-26 9:57 修改时间: 2015-8-29 18:03 (時令養生23課) 偉大的聖人老子2500年前在《道德經》中講:“上士聞道勤爾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上士者鳳毛麟角,中士者百人中有一、二;下士者鋪天盖地。下士不嘲笑道,道就不稱之為道。 中醫時令養生是上士的境界。是上士舆上士之間的對話。養生是中醫聖典《黄帝内經》的基础和精神。養生和一般人理解的中醫不同,她不是簡單的治病,爾是一種文化。這種文化被《黄帝内經》稱為“至德”,即至高無上的道德。道是規律,德是循道的過程和全部。 養生如同拾米粒,一天一粒,一年則儲藏了一袋米;不懂養生的人,一天丢一粒米并不經意,一年下來,米袋已空。 養生的内涵核心是養德。時時處處以聖人之教規范自已,辨别是非,判定事物,仁者壽也。中華之大不幸,是百年來對民族文化的損害,導致茫茫人海,難覓仁人。滚滚洪流,盲痴一片。德是做人的靈魂,更是養生的關鍵。“一切法皆由心造。”例如:同在盛夏酷暑中,養生人深知天地氤氲,感恩賜於萬物生長的良機,身心俱榮,获得陽氣,寒邪不侵。明理便暑不煩熱,歡喜自在;不懂養生的人,暑期難過,怨天恨地,焦虑煩躁,導致夏長之際生出怪异細胞,積少成多終有一病。以此推演,無德則痴,百害聚之。 養生是凡聖同居的殿堂。養生是一種境界,在這個境界中,聞聖人之教,做聖賢事,生聖賢心,得聖人相,凡事如法,見凡取聖。凡聖相彰,聖心入世。 養生是至德,遵循經典善用。《黄帝内經》雲:“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爾適寒暑,和喜怒爾安居處,節陰陽爾调剛柔。如是避邪不至,長生久視。”養生包含了三項原則和两個定位。三原則即順應自然;随遇爾安;身體平衡。两個定位是:一、智者養生;二、長生久視。 養生既是至德。養生者必是大福報。少年養生福德深厚;老年養生歸宿甚明。至德之心即天地心。天地之心來去大自在也。 (大道養生堂劉承恩中醫師於2015.8.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