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闻道勤行

 道德经学用 2016-06-20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闻道勤行

——20140901日——

 

 

亲爱的家人:

您好!谢谢您参与每月一信的网络共修,您为什么要参与每月一信的网络共修?在每月一信的网络共修里,我们释放过去投射在别人身上的负面能量;我们也释放过去别人投射在自己身上的负面能量;我们时时觉知,经常放下,放下放下再放下,我们的身体越来越轻松健康!我们的生命越来越平安喜悦!我们的肉体是生命,我们的家庭是生命,我们的企业是生命,我们的国家是生命,我们的地球是生命,我们的宇宙是生命!当我们感觉自己与每一个人连接时,您会感觉到自在舒适;您会感觉到自己与身边每个人合一的喜悦能量;您会感觉到与大自然合一的享受能量;您会感觉到与神合一的飘逸能量——神在大自然中;神在工作岗位中;神在每一个人身上,这是老子《道德经》中关于道的另一个名字“一”的展现;天下万物同一体,这是神的美丽展现!

 

 

九月是能量月,现在我们进入网络共修的丰足喜悦祈祷:

让我看得到,听得到,感觉到,我知道,在待人处事上,我愿意更亲切、更诚实、更敞开;我的心越来越清静自在,我的心越来越开放,我的灵性进展就越大。我越信任,我就越享受生命的丰富和喜悦!

从现在开始,我每天在各方面都会越来越好,我的理想和目标都会一一实现!我有信心突破一切障碍——我放下匮乏的意识;我放下埋怨的意识;我放下歹命的意识,我可以选择好命,我是值得好命的!我无条件地爱我自己本来的样子,我可以主导并创造自己的幸福与繁荣!我是和谐宇宙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我让自己可以做我真心想做的事情,我让自己可以从事我热爱的工作和活动,我觉得很充实,很幸福,很满足,很平安!

感谢上天赐给我健康美好的身体和高贵的心灵,我值得享受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

把爱传出去”。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闻道勤行》,去享受老子关于宇宙规律之爱对我们的祝福!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mèi),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yú)。大白若辱,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具有上德且知行合一者为“上士”。上士一旦有机会接触到大道,就会如饥似渴,勤勤恳恳,自强不息,坚信不疑,依法修行。具有小德且闻一善言心便喜,见一利欲心便乱者为“中士”。中士是道与非道之间的徘徊者,他们大多接触到大道后,或热血沸腾,或将信将疑。具有失德且嚣张无礼者为“下士”。下士听到大道之理,会憋不住要大笑,这种嘲笑,是把大道之理视为异端邪说的讥笑——这实在是一种愚痴的表现!这些人听闻大道要是不笑,那么道也就不是道了。

以下是老子对从事于道者的忠告:

“明道若昧”是指光而不耀者。大道光明,精通大道者却外似愚昧,藏智敛慧,浑然无迹。

“进道若退”是指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进道之人是知止、知反、知退的勤而行之者;是真正孜孜不倦,以寻求大道之光的人;当他走向大道深处时,常人却误以为他在后退。

“夷道若颣”,又好比若冬涉川——平滑的冰面比起伏的路面还要难行,更需谨慎而行之;过程中的种种挫折不是障碍,而是夷道的一部分,好比考试不是针对好学生的障碍,而是用来淘汰不用心学习者。

“上德若谷”是指上德之人,心德广大,如空谷一般,无所不容,无所不纳。

“广德若不足”是指德行广大,虽辽阔无边,包容一切,但广德者始终不自以为有德。

“建德若偷”是指德已厚,而不自以为厚;功已深,而不自以为深;兢兢业业,始终以圣贤之任为己任,以天地之心为己心;“偷”者,薄也。

 “质真若渝”是指质朴纯真的德行,柔和而表现为平淡,出色而表现为普普通通的浅显。质真者,不矜其真,故渝也。

“大白若辱”是指光而不耀——真正最高尚的纯洁明净,要知其白,守其黑,才能起到大白于天下的大德作用。

“大方无隅”是指太大的地方是看不到棱角的,即便这个地方是个方形,您也很难找到它的棱角。为什么呢?太大了的缘故。最直爽方正的人,并不处处显示他的方正不屈服,而是圆和平静、没什么棱角。大方之人,无边际、无内外,无东西南北之分,才能方而不割。“大方无隅”中的“隅”,即四方的角落或棱角。

“大器晚成”是指得道的高境界,不是说越晚越好,这里是指修道不可逾越,不可急功近利。这样看上去很慢,其实步步为营,有质变到量变的过程,水到渠成,收获是不会少的。想成为上士,有很多功课需勤而行之。

“大音希声”是指有声则有分,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所以天地间最漂亮、最沉重的声音,并不常发出那震撼一切的轰鸣。真正的得道者,看似愚钝无知,似乎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他们是大智若愚。

“大象无形”是指大道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但您看不到它的形状。在生活中,最大、最鲜明、最有德的形象也极少显露。大象者,无象之象;大象之人,心即是道,道即是心。

“道隐无名”是指道无声无相、无边无际,本没有名字;道之所以称为“道”,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夫唯道,善贷且成”,是指只有这大道,才总是施予恩泽于万物,不断给万物以新的开始。只有“道”才成就了天地,化育了万物,并最后成就一切。

 

 

本章共九十五个字,主要论述“道”和“德”的外在形象和基本特性。分三段来阐述。

第一段共三十个字,即:“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本段主要讲,世间人对待大道的认知态度,大略也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分。人群区分的原则主要看一个人德的大小,及其对自然大道的领悟程度。

第一,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叫“上士”。

他们有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勤于自勉的精神;有一种“不畏艰难排除一切险阻”的勇气;有一种对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勇于超越自我的决绝;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持之以恒的决心。他们非常精进、非常刻苦、非常善于总结、非常善于观察、非常善于调整轨迹;有一颗永远向上的心,坦然地接受生活中的一切如意与不如意;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直到洞彻宇宙真谛。

上士之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担任任何角色,都懂得以整个宇宙的利益为个人利益,以道的常情大爱作为自己天命;时时刻刻不以个人为中心,时时刻刻回归于道。上士之人,其合一的先天状态,未被损伤,或者已经补足;其内环境的性命两大系统经过天然真火的温补,已经修成历劫长存、内外一致之时,此种大成即称之谓“自求自证,正修正悟”;此种大成即称之“跳出轮回,到达彼岸”;此种大成即能参宇宙,此乃有大道护照焉。

上士之人,知道自己有广度有缘众生和德化人间的使命,故其心坚固——遇风不摇,遇事不迷,名利不贪。以自己生命这个小宇宙来求证宇宙大真理,直至用生命的常情大爱来碰撞生命,来唤醒生命,来创造生命。

 

第二,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叫“中士”。

他们同样具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只是他们没有顽强的毅力,经常受外界干扰而动摇自己的决心;患得患失的情结经常干扰心智,让他们很难准确地把握自己前进的方向——近益友而突飞猛进,近损友而不思进取。他们有一颗与人为善的心,只是过于柔软,经常因为不明真相、受到伤害而动摇自己的信念,不能很好地坚持到底,做事经常半途而废。

中士之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外求,特别容易被外在因素所干扰——或疑心重重,或钻入神神怪怪的迷圈,喜欢钻来钻去地找人算命……这些外求现象最终往往呈现的是内心恐惧浮躁的磁场而不能自拔。凡此种种,如果不遵守大道之理抱一而修,绝无成功之望!

中士之人,因具有正性“若存”的有利因素,虽有处在十字路口上徘徊的可能性;但只要不断加强道心道志,坚持正心、正修、正身的三正合一,以“若存”去战胜“若亡”,何愁功德不立,道果不圆?只要一颗真心常存,德志常立,培补道根,必会感动天地。即使根性不足,也会给您置换一个根深叶茂的如意树!

 

第三,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叫“下士”。

他们没有敬畏心、没有精进心、没有包容心,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内观觉知”;没有一点“自我约束”的精神。用“无理取闹”来形容这样的一种人非常贴切!他们按自己的意识来认知世界,按自己的价值观来看待生活;经常用嘲讽来掩饰自己的“内心空虚”;经常用嘲笑来伪装自己的“一无所有”;经常用虚张声势来掩盖自己的“焦躁浮华”;经常用玩世不恭来粉饰自己的“不思进取”。这样的一种人是表面风光、内心空虚的一种没有精神的行尸走肉。他们具有极强的虚荣心,经常用一些美丽的外衣来包装自己;嫉妒心理非常严重,见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看别人都是土匪王八蛋;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无论做出善意或恶意的行为,都是以显示个人高尚为最终目的。

下士之人,必定是彻底地封闭自我,因而无法认识大道,就像井底的青蛙,它只能看到井这么大的范围和头上小小的一个井口那么大的“天”。所以,它就不能想象这个世界上还有大海和天空这么广阔而浩瀚的存在!谁如果给它讲大海、讲天空,它肯定会“大笑之”。这样的井底之蛙,有道德的人只能是深深地怜悯它。

下士之人,贪婪多欲,迷恋灯红酒绿;心地昏暗,视大道之理为异端邪说;只知“显”,不知“隐”;只知世俗间表象,不知事物中本质。故往往将道之质朴,视为鄙陋;将道之柔弱本性,视为软弱可欺;将立志“和谐社会,我的责任”之使命感的常情大爱,斥之为愚痴——讥笑嘲讽,甚至挖苦打击……

 

 

第二段共五十八个字,即:“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mèi),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eì)。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yú)。大白若辱,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当人类真正明白“道”,用“道”来规范自己人生的时候,您不能不明白“认识道”不是一个外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越来越贴近生命本源的十三条。

第一条:明道若昧

大道本性灿烂,但外在又好似黯昧。明白大道之人,不求世俗的聪明张扬,惟求内心的光光明明;只求勇猛精进,不求名利高下,恭谦处下,宠辱不惊;不求精明智巧,宁可和光同尘,外表庸庸愚愚,故曰“明道若昧”。

 

第二条:进道若退

您在遵循着道在前进,别人却认为您在倒退。大家都在向外竞争求高速发展,只有您要独立思考、要不争,这就是以退为进、进退互为一体的生态式。真所谓“外修般般假,内修处处真”,故外人不能得知,因而看似“进道若退”。

 

第三条:夷道若类

大道是宽广而平坦的,但前进路上往往又是充满着坎坷和挑战重重的磨难之路,只有智慧精进者才能到达。首先不自以为比别人特殊,口不出异人之言,身不行异人之事。其次,与众人同尘同浊,却又不同流合污,此便是个无比光明、无比快乐、天人合一、万象归一的过程,是“夷道若类”的境界。

 

第四条:上德若谷

上士之人:首先修处柔处下,才能让万物来归附——万物纷纷前来归附,而它始终保持着处柔处下,这就是“德之大”。其次修心德,如大山空谷一般,“肚大能容天下能容之事,德宽能纳宇宙能纳之物”——心如大海,能纳百川千江,这就是德的深厚。再次修真德——真德有净化和纠偏功能,此便是“上德若谷”之义。

 

第五条:广德若不足

上士之人,首先不以一技之长而逞名,不以德之有余为己功,宁以德之不足为己病。其次功虽日进,而不自以为进;善虽有成,而不自以为成;功行已深,仍感有缺;功德无量,总是感到自己德行不足,故曰“广德若不足”。

 

第六条:建德若偷

上士之人,心怀大志向,是“事必求其至,功必造其成”者。今世人浮躁心乱,认繁贪多,物必多得,心必多虑,故被繁物搅得心烦意乱。但建德之人,质朴如一,心持其正,心若虚谷,心存无为,故称之谓“建德若偷”。

 

第七条:质真若渝

上士之人讲的“曲则全”道理:首先,德者心地质朴,但外表好像没染好的粗布,大智若愚。其次,德存之于内,心性敦厚,言谈举止是宽厚待人。再次,德流之于相,形貌朴实无华,虽不浓妆艳抹,但却仪表堂堂、慈眉善眼——此乃德性显外的自然流露。再次,世人有以洁自鸣、矫揉造作、内外不一的质性差异,这也是老子为什么都是从相反的角度来要告诫人类,要明白修炼的原则是“质真若渝”。

 

第八条:大白若辱

上士之人,是和光同尘之人。第一,能包容一切污秽浊流,同时能忍受一切污辱,能身处浊而不被污流所染。第二,与人不择贵贱,接物不较得失,处世不争高强,居卑下而安于自乐。第三,深深明白,白与黑本为一体,故知白而守黑——最崇高的德行好像蒙受巨大的耻辱一样,讲的其实是“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的道理,故曰“大白若辱”。

 

第九条:大方无隅

上士之人像大道,大道本无形状,浑然一团,不落边际,何有棱角?所以其一,凡是大德深厚者、最端庄方正的人,都没有梭角可见。其二,大方正之人,堂堂正正,好似一个大中正的大圆圈,内方在外圆之中,随圆就圆,随方就方,方圆运用无碍,此乃大德也。其三,大德之人,心宇宽广无际,无内外、无方隅、无东西南北之分、无四维上下之别,涵容宇宙天地,故曰“大方无隅”。

 

第十条:大器晚成

凡修正道、成大器之人,无不经过八十一难的磨炼与考验,少一难不得九九之数!所以其一,要珍惜“人身难得今已得”的修炼机会。人之出世,由婴儿降生头部倒立;而其它动物出生后永远只能弯腰驼背,无法头顶青天,如人一般成为顶天立地之身。因此要珍惜这一生的做人机会,将自己造就成为一个能够为众生所用的“道器”——其功夫就在于积善积德。其二,修炼的过程是灵性的愉悦,生命的再造,是好人一生平安生命系统的伟大工程,要经受层层磨难与考验——磨炼就是一种雕琢,就是一种冶炼;挫折并非上天有意阻扰,跟您过不去,而是让我们更能成为造福人类的大器,道器越炼越刚,方不愧“大器晚成”。

 

第十一条:大音希声

大音希声,是无声之声的天籁之音;是充满天地,包裹宇宙间最大的声音,或是宇宙间一些微波妙音,或银河系的许多声音……是人的耳觉功能听不到的声音。

所以其一,由于人的先天功能丧失太多,如地震前的次声波、电磁波,猪狗牛羊、蚂蚁昆虫都能听到;科学仪器也能检测到;唯独人的耳觉难以闻知。

第二,大道至大至广,能生万物之形,万物皆有气、声、光、形,人只能见其所显之外形,不能见其所隐之内形;只能听耳可听之外声,不能听其所隐之内音;愈是宏大的音声,人愈难以听到。

第三,天地无音,却可以行使风雷雨电之声;人心无音,却可以包容天地万物——人心就是一个小天地,人心可以与天地万物的心音息息相通。天地虽然不语,看人的行为可察知心机,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天地不说话的声音——花开告知春天的露面;叶落表示秋天的来临。人的心音意识流,不仅可以用语言表述,身体的动作、面部的表情,都是心音的外显。人心中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善念与怨恨的生起,其心音就像无线电波一样,充满空间,如雷贯耳,迅速传播,千里之外,瞬间即应。

第四,圣人治国治民,妙在以善德心声之微,虽无声无言,却能使天下大顺大化;妙在不言之教,可使民心领神会,向善归道。修炼人观心悟道、行道合道,以心音与自然大道圆通,即可道果大成。以此观之,无音之中,有大音隐寓,此谓之“大音希声”。

 

第十二条:大象无形

天地万物中,凡能看得见的便称之为“象”或“现象”。所谓“大象”者,就是大得看不见的无象之象。

所以其一,大道无形无象,却可以生养宇宙万物,所以天下万物,物物有道;道处处在天地间,天地间处处有道。所以古人有“得道便生,失道便亡”之说。

第二,有道之人,质朴无其形,心即是道,道即是心——心能包容天地万物,心能生万法万象;道可以自由超越时空,其妙无穷无尽,变化莫测。

第三,真正修炼者,为天下人做大善事、大好事;为社会和谐从自己做起,不为名、不为利;甚至于做的许许多多的好事,被常人不可知、不知见,这种真正的大气势、大格局、大境界没有固定的规范,此谓之“大象无形”。

 

第十三条:道隐无名

大道的本体特性贵于隐藏于心,古代圣贤修炼道心就是“洗心”。所谓“洗心”,就是要把心中的一切私心妄念都清洗干净,达到洗无可洗、寂然空明的最高圣洁境界——那就是成佛成道。真正成道之高人,过去、未来什么都知道;但被常人看到的大智若愚,是什么都不知道。他只是用具体的行为结果在启迪世人,一切都深藏不露,与众生和光同尘,吉凶与民同患,这才是最高的智慧,即“道隐无名”。

 

 

第三段共七个字,即:“夫唯道,善贷且成”。

本段是对全文进行的妙意总结,特别前面十三条讲的都是道和所有最接近道的行为,它是超越于所有一般规则的特殊规则、根本规则。道的实相和真相,永远隐藏在世间万物之中,它不会明明白白地显现给人看的。要接触道,只有从内修开始,从自己的心灵开始去发觉,去照见。

第一,老子说,从“明道若昧”到“道隐无名”的十三条,反复从各个不同侧面来论证大道的本质内涵及行为准则,其目的是告诉世人:大道造物的圆融广大,无所不善施,无所不成就。所以我们的修持,若不归从大道进修,则无处进修;若不从大道而存养,则无所存养。不识大道之理,不立诚心修大道,便得不到大道的滋养和帮助,不能成就大器;只能顺着人道,在烦恼苦海中流浪生死,枉费了天赐人身生命的苦慈心。

 

第二,只有自求的人才能获得自证、互证、共证,只有自助的人才能得到人助和天助。三者虽为一体,但最根本、最核心的还是内心的自助。只要人心合天心之境,天就是我,我就是天;道就是我,我就是道;无限的创造就是我,我就是无限的创造。哪有不成之理?道的真相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道的助与不助,多助与少助,都要用我们的爱心去唤醒;都要用我们的真心去响应;都要用我们的诚心去换取!天有好生之德,人若无厚德去应合,即使天道再有心助佑,您心中不应,心门紧闭,再好的宝贝也装不进去;再大的助力也难以推动。所以,唯有修自心、累厚德,才能得道之助,才能自度自救。

 

第三,若从四维空间的灵性来说闻道,亦有层次之分:

首先,有红尘声闻。“红尘声闻”是什么?是外用常人耳朵听,是内用自己后天意识听,只能闻于有声,不能闻于无声;只能听闻有声之理,不能心悟无声无音之道,故称之为“红尘声闻”。

其次,有无音心声。“无音心声”是什么?即非声非尘之闻,就是不用耳根,能听天籁、天音等无声之音;就是不入耳尘,能闻凡耳不能闻之闻;就是无闻之闻我能闻,而人不能闻者,谓之“非声非尘之闻之妙闻”;就是闻于自性的空明之中,听于无音心声之内的妙闻;就是通过非声非尘之闻之妙闻,思索到的因果规律、生命规律的见道之真,来启迪自己心灵等级提升。读懂了自己就是读懂了生命,好了自己就是好了一个世界,方可谓之“闻道合道,践行大道”。

 

 

现在,进入本章的【悟道心得】:

一、危难吃亏时的一笑是豁达大气,豁达大气是看不见,听不着的,但他有生长力。

二、小人物默默无闻被人看得很低,而默默无闻地生长最安全、最有空间、最具有强大的生长力量,可以一试!

三、事物永远存在着三个不同的层面,时间等于过去、现在、未来;生命等于孕育、成长、死亡。每一种存在客观规律都有其自己的运行轨迹,全然活出当下最重要。

四、每颗星辰、每个人都有自己博忠谦的运行轨迹。当星辰或者人类偏离了自己运行轨迹时,将面临的即将是灭顶之灾或是很严重的伤害——博爱、忠诚、谦卑是生命源泉。

五、人有三种——指路的人;赶路的人;还有善于判断谁指的路是善意的,并能引导大家一起赶路的人。能给人光明的人,自己更光明。

六、每当不顺的时候,我们要告诉自己: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七、“手持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无我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是布袋和尚的《悟道诗》。当您宽容了别人,别人也会宽容您,这是进和退的辩证法。

八、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而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那么只有低下头来!这就是虚怀若谷,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世界。

九、佛教的核心修炼就是一个“戒”字: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是非,戒酒赌毒。这五戒对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有没有好处?应该不应该提倡?

十、思想的能量可以超乎一切发现: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表象都是虚假的,地球不是方的,太阳也不是绕地球运行的。只有人类洞察自然的能力,再加上我们的无私付出与自我修炼,才能够破除迷障,为自己打开幸福的大门,转化自己的命运。

十一、能把人生境遇中的好好坏坏,转化为人生发电、发光的伟大净化材料的是“厚德”。选择厚德不是因为笨,唯有厚德才能承载天长地久。

十二、道是善始善终。善始善终,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众人为亲,以众人为师。人类的每一个善念都能感应着我们这个世界,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亲爱的家人,最后在能量月给大家送上正能量的祝福:

觉知生命的真相是爱——是和谐身心的爱,和谐家庭的爱,和谐社会的爱!这样的广大之爱,能够给我们带来喜悦、平安、天长地久的好运能量。

因为觉知,我们首先和自己开始合一了;接下来和社会合一了;我们和大自然合一了。于是,本源的力量就会像小溪、像江河一样自动涌现出来,生命的转化就会自动发生。自然而然,您的心是宁静的、光明的、纯净的、慈悲的;您内心的喜悦、平安、天长地久,永无止尽,永不退转!

 

衷心地感谢您参与《道德经》学用每月一信的网络共修,愿“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的最高境界能量,洒向您的是健康、福裕、成功!祝您好运,我爱您!

 

 

赵妙果

20149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