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个营销号在发早安心情的时候,说过这么一段很“正能量”的话:人的一生中都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是勤奋小人,一个是懒惰小人。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一定要每天帮助勤奋小人,把懒惰小人打死。——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明日迷”的内心呼声。但是我非常担心,这种心情会起到怎样的效果。也许它反而会火上浇油。 设想这两个小人是一对夫妻,他们构成了一个系统,并且各自用各自的态度为这个系统负责。现在,勤奋小人——心焦的妻子——虑及明日的生活,不禁怒从心头起,责骂懒惰的丈夫不够努力,为明天的储备太少。而懒惰小人的回应多半是敷衍:“行行,等我休息休息,养精蓄锐,明天就用功!”鬼才信!两个人打起来,摔锅砸碗,争执不休,客观上导致这个系统在各个方面都一团糟,别说为明天储备了,连今天的日子都过不好。 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任何一个明事理的人,首先会想到劝架。眼巴前儿的事都没消停呢,还管得了明天? 更不必要现在评判他们在明日方略上的是非。不难理解,这种激烈冲突的状态下,是非是无法得到充分讨论的,如果硬要提起,只可能让它变成相互指责的矛头。而且现实地看,双方都没有妥协的理由:从妻子的角度来说,丈夫的懒散给明日的幸福造成了实在的危机;但站在丈夫的立场上说,他确实也有理由感到委屈:都说了明天就努力的! 你早点努力就好了。是的,但你现在跟他吵架,他哪有心思去努力? 你多给点宽限就好了。也不错,但你现在让她失望,她哪还愿意多一分信任? 应该承认,两个人的诉求都有合理之处,但同时也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这时候不管偏帮哪一方,都会让两人的冲突更加激烈。有经验的调停者,绝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帮助一方去“打死”另一方。——否则,就是唯恐天下乱得不够的节奏。 放下争执的内容本身,先处理两人的关系。关系不对,矛盾不可能调和。 很多人常常忘记这一点,尤其当这场斗争在内心进行的时候。他们要么支持妻子,强烈主张动手处理现实的困境:“对!你务必改变你的懒惰!”要么站在丈夫的一方,呼唤宽容:“你太贪心了!干嘛不能在现实面前调整我们的失望?”这就是天道酬勤的成功学,与接纳当下的心灵鸡汤所各自强调的。它们当然都有道理,但它们只是盲人摸象提出的一种解法,并不能充分体谅另一方的疼痛。如前所述,这多半会让双方的冲突更激烈。就算双方勉强地暂时达成了一致,后续也有可能再起纷争,因为仍然在回避核心的问题。 核心问题在于,两个小人都拒绝接受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我们必须走第三条路,将注意力放回今天,而设法让这两个角色在此刻达成和解,让这个系统更具建设性。用调解的比喻来说就是:“别吵了,先把今天的日子过好吧!” 只有在这一刻达成和解,这个系统才能更专注地集中精力处理当下的事务。而只要这个系统能够集中精力处理当下的事务,对明日的态度也就不再重要,无暇虑及。 和解,本身就是问题的答案。 可是,身为多年的“明日迷”,我们真能放下“明天”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么? 作为道理来讲,这事好像并不难想通。但想通之后,问题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在现实中,要让双方停留在此刻,会有非常大的阻力。双方都希望和解,但双方仍寄望于明天。一方说:只要明天能过上好日子,我就不用生气。另一方说:你看吧,她就是不信我明天能努力!然后同时“哼”的一声,仍旧僵持。讲道理,还是没用。 还要从源头挖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们究竟在为今天痛苦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