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传统风筝制作交流之一

 闲野之家 2016-07-23

在中国传统风筝的大家庭中,扎燕儿是重要一支,并经过多年传承完善,逐渐形成了体系。扎燕儿,在北京话中念“沙燕儿”,与北京的“大栅栏儿”被当地人念成DASHALAN一样,约定俗成了。所以,也有把这种风筝写成沙燕儿的。制作扎燕儿,首先要喜欢。我为什么喜欢扎燕儿呢?想一想,大概有四个理由。
    一是自幼接触比较多:五六十年代北京天上飞的,很少见鹰等软翅,除了屁帘儿以外,讲究些的就数扎燕儿了,一般是比我大些的半大小子或者成人们放飞,小孩子们围着看,我更是看呀看不够,很着迷,这八成是最主要的原因吧。
    二是扎燕儿能吃大风:我曾经做过一件三尺胖扎燕儿,二三级风可以放,五六级风也顶得住,一次在长城烽火台上放,那天风力足有六七级,居然飞得不错,是老师傅帮我收回来的,那可是技术活儿。
    三是稳定性好:扎燕儿在软翅风筝的软边上加根竹条,两膀条对扎形成硬膀,加上门子、腿子的人字膀三合一,上中下三部分各司其职,老一辈称之为“三停三泻”,使扎燕儿在受风、泻风中得到升力,还能背负风琴、锣鼓等响器。
    四是装饰性强:风筝艺人把扎燕儿人格化创意,在有限的画面上施展想象力,描绘个人喜爱的画面,用吉祥图案、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等表达精神寄托,给自己给他人带来快乐和享受,这或许是扎燕儿代代相传至今的缘故吧。
转载:传统风筝制作交流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