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中国剪报》

 晓峰书阁 2016-07-24

       我与《中国剪报》 

           我与《中国剪报》

     《中国剪报》是一份不错的报纸。现在是每周二、四、六出版,每期四开8版。设有要闻播报、深度报道、人物春秋、知识大观、世说新语、读者点题、保健养生、社会万象、海外博览等栏目。可谓“集千报精华,成一家风骨”,称得上目前国内著名的文摘类报纸。

    《中国剪报》创建于1985年8月8日,本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到现在,一直订阅《中国剪报》,算起来已有20几个年头了。

    《中国剪报》所载文章,虽然来自千百家报纸,但是该报编辑部对与读者的交流非常重视,利用报纸中缝开设《编读往来》、《读者之声》等栏目,经常刊载读者的意见或建议,开展编读互动,加强编读双方联系。据《中国剪报》社介绍,该报从1991年起每年都举办读者节活动,截至目前,已举办了19届,共投入170余万元,参与者达30.6万人,获奖读者2.4万人。这是报社举行的较大规模的编读互动行动,一般在每年下半年9月份开始,年底前结束,公布结果和颁奖。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里,记不清是哪一年了,报社编辑部还开展了一项活动,即在读者者中征聘评报员。当时我正在从事校刊编辑工作,心想担任评报员,可以督促自己认真读报,经常动动笔,对加强学习提高水平或许有所助益,便应报社之聘,当上了《中国剪报》的评报员。

    报社很认真,郑重其事地给我们发了聘书,寄来了评报员证。当上评报员,意见或建议可以优先发表,每年还可以获赠一份《中国剪报》。记得我可能是较早的一批评报员,证件号码为006,报纸公布那一期聘的评报员,河北省好象只有我们4人的名字。我的评报员证还保存着,但一时不知放在哪里,因此不能贴出照片,而报社发的聘书就在手头,现将照片贴在这里(图一)。

     我与《中国剪报》
      图一:2001年《中国剪报》社发的聘书
    当上评报员之后的几年里,我大概看了两三年免费的《中国剪报》。办法是个人先订报,然后将发票寄去,报社再给报销。其间向编辑部总共寄过10来篇稿件,基本上都被刊发了。当然篇幅都比较短,有的只两三百字,几篇长一点占整个中缝的也不过千把字(图二、图三)。编辑部工作特别认真,稿件不管长短,都一篇不落地给寄来稿酬。在报社举办的读者节活动中,有一项内容是征求读者建议,设最佳建议奖。在这项活动中,本人曾两次提交过建议,记不清是在哪一年,获得了最佳建议奖,收到报社寄来100元奖金。

     我与《中国剪报》图二:1995年两篇短稿

 

     我与《中国剪报》图三:两篇稍长的稿

    想当年,我们评报员的意见被刊载,文后还注明几号评报员。后来,可能是编读往来走向经常化,评报员评报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个人的热情也逐渐消退,与报社的联系少了,也多年没再参加一年一度的读者节活动。

     我与《中国剪报》

     图四:2005年3月21日,印数:664892份

    记得1990年代,《中国剪报》的发行量很大,每期印刷60多万份,到2005年3月,印数还有66万多份(图四)。我曾经想过,短文一篇按千字计,60万份印出总字数即可达到6亿,如果换算成印书,以每册20万字计,那就是3000册!最近注意到,剪报的印数已大为下降,到今年1月里只有46万多份(图五),这倒让我有点茫然。七八年下来,报纸印数竟然减少20万份之多,这是为什么?是网络的发展普及,给平面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另有其它别的什么原因?

    我与《中国剪报》

      图五:2013年1月15日,印数:467549份

    作为一个《中国剪报》的老读者,又是与《中国剪报》曾有过较为密切联系的读者,我衷心希望《中国剪报》越办越好,衷心祝愿剪报事业不断创新,顺势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