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个美好的享受
2016-06-10 六点读书
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巴罗也说:“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古人也说:“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以上等等名言话语,都说明了读书的好处以及其在我们生活和人生当中的重要性。
现在网络上不是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吗?好像叫做“人丑就该多读书”。是的,因为读书多了,你自然就会散发出某种气质,容颜自然改变,让你看起来更有精神。宋代苏轼在其诗《和董传留别》中也有“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了,自然会有一种与没有读过书或者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不一样的气质。
读书,一个从小就接触到的词语,一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到家,亲戚朋友、邻居同学都避免不了会问,你还在读书吗?我会说我还在读书,他们便又会问,在哪儿读书呢?每每听到这些,我心里便会冒上这样的想法,是的,我还在读书,而且从小开始读书到现在,已经将近读了十七年的书了。可是我发现,这么多年来,除了学校发的课本以外,我似乎没有读过多少课外书,那些能提升自己,丰富生活的课外读物,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记得小学和初中,我也曾很喜欢读课外书,但是老师们都不让看,说那些书对考试升学没有什么用处,还是看课本,就算学校安排了课外阅读和借书的时间,班主任也会把我们留在教室看课本,不让我们去借那些所谓的对考试和升学没有意义的书。后来,慢慢的,就再也没有去看课外书了,整天都是围绕着课本转。
上高中时,学习压力更大了,面对着高考这么大的一座山,更没有时间去看课外书了,而且老师也不会让我们去看,学校也没有图书馆之类可以借阅图书的地方。记得有一个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逛书店,无意中看到一本名叫《大明帝国抗日史》的历史小说,就拿来翻了一下,之后便停不下来了,我记得后来我花了两个周周末的时间把这本书给看完了,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明朝神宗万历年抗日援朝的历史故事。高中便再也没有看过其他课外读物了。
现在,到了大学,不再有那么大的学习压力了,课余时间也多了,图书馆也有了,数百万册的图书躺在图书馆里面,而我却没有读书的欲望了,整个人变得浮躁了,时间被手机和电脑给占用了。仔细数来,我在大学这几年期间看过的图书真是屈指可数,好像只有《平凡的世界》、《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惊心动魄的一幕》等路遥的作品,以及钱钟书的《围城》和余华的《活着》,还有就是近几天才看的阿富汗斯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写的《追风筝的人》,还有就是一些其他的短篇小说了,但是看得不多。 现在想来,我还是认为多读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环境下,多读书是有很大好处的。多读书,可以让我们去除浮躁,丰富知识和生活;多读书,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纯洁,信念更坚定;多读书,可以使我们看起来更有气质,更懂得是非曲直,还能提升我们的素养和才华。 多读书,让读书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下去……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