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世界在研最大蛟龙下线 展望中国未来两栖利器

 摩羯天尘 2016-07-24

深度:世界在研最大蛟龙下线 展望中国未来两栖利器
2016年07月23日 15:02 新浪军事 微博

  今天,世界在研的最大水陆两栖飞机“蛟龙600”总装下线了,热烈祝贺中国又取得了一个重要进步!

  话说,从飞机诞生的那一天起,基于人类活动的陆海双重性,同时具备陆地和海洋起降能力的水上飞机(大多具备水陆两用功能),就成了所有海洋国家和具有相关工业能力的国家的发展方向之一,虽然在和陆地起降飞机的竞争中更像是点了一个科技树的分支,但始终默默的维持着自己的存在,而和一些时期水上飞机与陆上飞机形成的竞争关系相比,现在的水上飞机更多的是作为对陆上飞机的完善和合作,在海陆部分领域发挥着自己独有的优势。

  美国在二战后,延续了之前搞水陆飞机的传统,在1947年由休斯公司搞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H4大力神号水上飞机。但之后,随着美国航母舰载机,各种直升机,以及各种大型飞行器的发展,对水上飞机的发展热情下降,现在也就私人搞搞娱乐型的。

  苏联的水上飞机比较奇葩,各种救援攻击,以至里海怪物这种在广义上也可以属于水上飞机的地效翼大杀器,让人看的各种心驰神往。但之后,还是以搜救和民用为主,发展了A40和别200,当然小的如别103之类的也不少。

  日本的水上飞机在二战以前就是发展方向,二战以后被限制,搞了PS-1,US-1,US-2,主要做搜救侦查用,现在和印度准备交易的就是US-2,这也是日本在二战后第一款准备走出国门的装备,虽然打着民用的旗号,但依然被外界看作是日本突破武器禁售原则的触角,在试探各方面的反应。

  我国的水上飞机,在建国之后引进了苏联的别6,后来发展了青6和水轰五,期间还搞了轰五的水上改装型,不过话说,都不怎么成功。而面对我国日益发展的海洋利益,水上飞机又是必须要有的,所以曾经一段时间,对于我国引进俄罗斯的别200的消息,传的很是热闹。

  因为前面说过的陆上飞机对水上飞机的巨大优势,同时也是因为水上飞机要兼顾水陆性能,所以造成的很多必然的结构复杂,成本高昂,飞行品质的下降,各国对水上飞机的发展日趋理性,将各种不必要的功能从水上飞机剥离(比如用水上飞机进行战斗和轰炸等),现在的水上飞机,更多的是以救援,灭火,巡逻,乃至岛屿的客货运输,水上旅游等民用功能为主。在飞机的选型和尺寸上也日趋同质化。下面简单比较一下目前主要量产的俄罗斯别200,日本的US-2,和我国发展的蛟龙600的基本数据。(注:数据来源为网络公开,个别数据存疑,大家大体看看好了)

  从图中最主要的三个数据,起飞重量,速度,航程上看,除了别200因为是用涡扇发动机,速度较快以外,在起飞重量和航程上,蛟龙600都具有优势。当年传言我国要进口别200,因为我们有这方面的需求,无论是东海,南海,以及森林灭火等,都需要大型水上飞机。但是,如果进口别200的话,数量少了不够用,数量多了,太花钱,而仿制的话,无论是动力,还是保养维修训练,都需要搞单独的体系,成本太大。而蛟龙600使用在我国Y8/Y9飞机上已经广泛运用的涡桨发动机和6叶螺旋桨,可以大为降低成本,提高飞机的成熟度和研制生产的进度,同时,在水轰五上的研制使用经验也不需要另开炉灶,可以延续使用(话说,感觉水轰五最大的作用就是维持编制,保持人才培养,实际用处确实不大,故障太多,坦率的说,是比较失败的一款飞机)。最主要的是,在航程和载重上,蛟龙600有更大的优势,可以飞的更远,装的更多,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而且,我们对蛟龙600具有完全的自主产权,无论是侧重各种领域的专业改装,还是内购外销,都要方便的多,没有任何限制。

  我们的基本国情是具有各种复杂环境的大国,需要各种装备来满足我们的需要。高铁,大飞机,水上飞机,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有我们的装备,不能把希望寄托于他国身上。蛟龙600也是这种国情和思想下的产物,虽然不像其他装备那样装备数量巨大,影响广泛深远,但是也需要有,而且,还要不断发展。从立项初起,就是按“一机多型、水陆两栖、系列发展”的设计思想进行设计,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加装必要的设备和设施,以实现军用、海洋环境监测、资源探测、客货运输等任务的需要。还是非常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市场的一款飞机。想象一下,蛟龙600在我周边海域巡航,天上有“蛟龙”,海上有“野牛”,加上若干的其他舰只,平台,共同构建我们的海洋安全,维护我们的海洋利益,那是多壮观的一个场面。

(作者署名: 空军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