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乃梁分析讲解二十四式太极拳的优劣势

 五半人 2016-07-24

  一、应时而生——简 式

  上世纪50年代创编的、国家普及推广的二十四式太极拳(以下称简式),是一套具有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的太极套路,它是武术发展史乃至体育运动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它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便捷易学的特点,开辟了古老的太极拳从少数人、神秘性、封闭式走向开放、走向生活和群众、走向世界的通道,代表了共和国建国初期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关注人民大众、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时代精神,是历代拳家们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将永恒存在。这是由它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时代要求所决定的,也是由它鲜明的优势与独具特色的内涵所决定的。

  二、金有其贵——优 势

  简化后的优势表现在三方面

  1.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其体现在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两方面。

  在当初推广时出版的《太极拳运动》(此书发行数百万册)的概述中,论及太极拳的生理保健作用、特点、要领及对各部位的要求、习练过程及要点,具有历史传承性与创新性。

  所强调的意识引导动作、注意放松、不用拙力,上下相随,周身协调等要求与注意事项,是对太极拳规律、规矩的具体化,是历代太极拳家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先民养生健体的智慧结晶。

  2.全方位性与简练性相结合

  其表现在对身心训练的全面性、适合人群的普遍性及内容的精炼性等项上。

  古传太极拳基本动作有三十六式,简化取其最基本的二十四式加以创编,可以说是择其精要。一套简式,中速五分钟左右可以训练完。

  给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体素质的习练者带来了方便。笔者在《清静拳境何其妙》的拙作中(《少林与太极》 2008年第10期),主张中老年修炼养生太极应把简式作为首选“种子”,是因为它大开方便之门,又大呈便捷之途。是修炼太极的良好的基础套路。

  3.统一性与规范性相结合

  在太极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五花八门、驳杂纷繁,分散、零乱乃至混乱的状态,不利于教与学及练与比。

  而简式统一教材、统一挂图、统一动作、统一拳式、统一教学,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竞赛、评估、考核提供了准则。

  它在推广中的发行图书里的文字、图例、线路示意具有模式性与规范性,为尔后出版的一系列武术、武学著作提供了范例,从时间与空间这两个方面看,其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无与伦比的。

  三、金无足赤——不足

  对简式的高度评价并不妨碍我们合理地指出其不足。其实,其不足之处早在它创编之初,就有权威人士明确指出过。古语言:瑕不掩瑜。但瑕毕竟就是瑕。否定之否定总是不断重复。列宁曾断言:事物凡有明显的优势的必有其明显的不足。

  笔者从17岁时开始练简式,播下了热爱的种子。之所以自己现在有所收益,都是因为我是从简式起步的。多年来,笔者主练太虚十二式,也练过杨式、武当等传统套路,也练过杨、陈、吴推广套路,学习过诸家的理论著作,始知简化确有其不足。

  如不克服并引起相关的重视,对于中老年朋友而言,势必会原地踏步,效果不佳。练成假太极、肢体太极则完全可能。中老年人岂能经得住几年的弯路折腾?因此指出其不足,是一项善举。

  我个人认为,其不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精、神、意、气、心的训练强调不够,解说软弱无力,道法、心法不明;尽管也提了神、意、气,但轻描淡写,或隐约其辞,或语焉不详。

  失之泛化与浅表。二是对循经合脉内操内练的忽视。关于阴阳学说及其相关理论(尤其是经络学说),的确有其神秘性,抽象性甚至虚无性。以经络为例,解剖学无此说。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珍视先哲所遗留的宝贵财富。我曾在《百科知识》上看到报道英国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发现经络的存在,所绘之图谱竟然与出土文物中发现的两千多年前古人所绘经络图如出一辙,这位科学家高度评价了中国人老祖宗的智慧,认为其不可思议。

  可见经络并非子虚乌有,且已被实践反复验证。而训练太极是必须循经合脉才能出功效的;三是若干动作技术上的问题,诸如李先生所言之“看手”弊病、起势、手挥琵琶中的弊端等。

  当然,所说之弊病,还有待进一步甄别、讨论、辨识。既有不足,当然也就应该允许拳家们发表批评性意见,这并非贬低,也不是吹毛求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