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华:评级套利与再证券化(案例分析)

 刘志日 2016-07-25

作者林华先生,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美国注册会计师(CPA)、注册风险管理师(FRM,现任厦门市创业投资公司任总经理,兼厦门金圆资本管理公司总经理、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客座教授。

林先生还是加州大学MBA,著有《金融新格局——资产证券化的突破与创新》。本文节选自该书。


由于在金融转换上的精细化和灵活性,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银行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套利,解决流动性、周转率、收益率、风险度和资本金要求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下面我们用一个简化的例子来解释一下如何使用“再证券化”来进行评级套利,降低银行的资本金压力。


我们运用这个“再证券化”的例子不是鼓励大家去进行“再证券化”或是单纯以套利为目的去进行资产证券化交易(这些在我国当前的资产证券化发展阶段中不值得推荐),而是希望大家从中了解资产证券化的金融转化功能和技巧应用。


(一)资本充足率的计算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一个商业银行是否安全和稳健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遭受损失之前资本所能承担的资产损失的程度。对该项指标的严格规定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各国金融管理当局都会对商业银行资本的充足率进行管制,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而且,资本本身的定义也是多样的,而且还在不停地变化。《巴塞尔协议》是各国监管机构在制定资本充足率规定时普遍参考或采用的标准。


巴塞尔协议是由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the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发布的一系列对银行监管,特别是资本金规定的建议。


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分别于198820042010发布了三套银行监管的建议,俗称巴塞尔I, 巴塞尔II和巴塞尔III。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还是巴塞尔II中的建议,但是正在向巴塞尔III转型。巴塞尔III制定于金融危机之后,对银行的监管建议内容更广泛,资本金的计算和要求也更苛刻。


为了简化起见,我们不再这里仔细探讨和分析这些协议和具体的比例规定,而是假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和目标要求如下:


计算公式:CAR=资本 /加权资产风险

(其中,加权资产风险是由各类资产的金额和相应的风险敞口(权重)计算得来)


目标要求:CAR= T1 + T2/加权资产风险 8%

(其中,T1T2分别是两种银行资本类型:第一类资本是所有者权益;第二类资本是优先股加50%的次级附属债务。)


下面我们来举例说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


银行A的资产负债表



假设现金和政府债券的风险权重为零,抵押贷款的权重为50%,其他类型资产的权重为100%


银行A的总的加权资产风险=10 (现金)* 0% + 25(政府债券) * 0% + 20 (抵押贷款)* 50% + 40(其他贷款) * 100% + 5 (其他资产)* 100% =55


资产充足率 =所有者权益 /加权资产风险 =5/55 = 9.09%


尽管银行A看似有高达95%的资产负债率,但它的实际资产充足率却高于8%。此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可以达到要求是因为高风险资产(其他贷款和其他资产)的比例较低。


针对资产证券化,巴塞尔协议中有明确的规定。在计算加权资产风险时,不同级别和种类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权重差别很大。以下是一个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权重和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权重样本:


信用评级与风险权重对应表(长期证券)



注:评级在BB+(含BB+)到BB-(含BB-)之间的,发起机构不适用表中的350%650%风险权重,而适用1250%的风险权重。


信用评级与风险权重对应表(短期证券)



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低级别(投资级以下)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资本金要求很高,如果证券被降级,那将会进一步提高资产的风险权重,从而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当资本充足率指标达不到监管要求时,银行必须采取措施(额外的融资或资产销售)来满足监管的要求,如果这些措施得不到有效执行,银行将面临破产的风险。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数百家银行因为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要求而破产或被收购。


(二)再证券化与评级套利


一般而言,每个资产支持证券在发行时的信用评级都具有足够的信用支持水平(至少根据当时评级机构对其的损失预期来说是这样)。但是随着市场环境和基础资产表现的变化,交易的预期损失率可能会上升,从而导致原本具有足够信用支撑的证券被降级。


证券的降级和证券的本金损失概率相关,与本金亏损的数量无关。比如,只要确定证券无法全部收回本金,哪怕是一块钱,该证券都会被降级为“垃圾”级别。如果证券被降级或者证券的初始评级比较低,持有这些证券的银行机构的资本金要求会很高。


资产的信用评级和资本金要求之间的比例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评级本身就不是线性关系)。以A-BBB+这两个不同信用级别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例,虽然它们的信用风险只差一小档,但是风险权重却相差一倍,即50%100%。同样,不同级别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和再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权重比例变化也是不同的。这种非线性和不同比的关系为评级套利提供了可能性。


再证券化指的是把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基础资产,用来发行新的资产支持证券,比如CDORe-Remic产品。再证券化有很多应用,比如有些投资者可以通过再证券化来突破投资级别的限制(比如不能投资高风险的贷款或持有非投资级的证券)或实现资产间的定价差异。对银行来讲,在某些情况下,再证券化可以用来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比如,根据巴塞尔协议,BB信用评级证券的风险权重是350%,而再证券化的AAA信用评级证券风险权重仅为40%。在再证券化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将评级较低的证券进行再证券化来降低加权资产风险的总体权重,减少资本金要求。


下图是再证券化的一个典型操作:


再证券化评级套利




在上图中,作为基础资产的BB级资产支持证券被重新分割和打包,用来支持新的证券的发行:优先级证券(65%),夹层证券(15%)和次级证券(20%)。由于分别有35%20%的信用支持,优先级证券和夹层证券分别获得了AAA级和A级的信用评级,次级证券没有评级。通过这个在证券化,新的证券组合的整体风险权重为291%,比原来的BB级的350%风险权重低了很多。


如果银行机构可以把无评级的证券出售给愿意承担高风险的投资者(比如对冲基金),那么再证券化后的资本金要求将会进一步降低。这种转换操作就是再证券化的评级套利。


通过以上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和再证券化)可以利用基础资产和发行的证券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来实现套利,这种套利可以是上面这个案例中的评级和资本金要求套利,也可以是流动性、风险、定价、税务和会计效果等方面的套利。极端点来讲,资产证券化本身就是一个通过隔离、分割和重组来实现“套利”的过程。



订阅“诠资管”,每日获取大资管领域战略信息


“诠资管”是由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推出的战略咨询品牌,旨在为大资管领域管理者提供最及时的战略信息服务

如何订阅我们?

1、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诠资管”,关注即可。

2、搜索“诠资管”公众号订阅。

3、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订阅我们的信息产品。

如需更为深入的战略咨询,请微信留言或拨打电话:028-8691806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